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骑兵

增加 2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骑兵</big> '''
|-
|<center><img src=https://p0t10.ssl.img.360kuaibaidu.com/t011b01e67c38edcae3it/u=3000781179,680110301&fm=173&s=4B60A157534352EC7AC138640300A062&w=432&h=390&img.webp PN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baijiahao.360kuaibaidu.com/pc/9cdd64ec67b6d02f5s?cota=4&kuai_soid=1 1568980655917607 来自 快资讯 百度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骑兵</big> '''
'''中文名称''' :骑兵
''' 文学家属 性''' : 赵壹兵种
''' 年 代始 于''' : 代 '''文学体裁''' :赋
|}
'''<big>骑兵</big>''',陆军中乘马执行任务的部队。
== 骑兵简介 ==
殷商废墟中就有多个一人一马和随身武器装备的骑士坑,还发掘了大量的殉葬马坑,在甲骨文献中也有对应记载,可见早在商代就有骑兵,还有专门管理相关的官职:多马卫等。春秋时期,已有千骑的作战记录,如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晋公子重耳返国时,送以"畴骑二千"。到了战国时期,赵国为了对付骑兵强盛的秦韩和北方游牧民族,大力发展骑兵。《六韬·犬韬·均兵》说,战国骑兵的编制是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但在山地作战时,也有编为三十骑一屯,六十骑一辈的。这也与步兵的编制大体相同。战国时步兵编制基本上采取十进制,是:"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万人而将。"在什、卒之间,经常还有"属",为五十人。"卒" 也称为"闾"③。据 [[ 秦始皇 ]] 兵马俑的骑兵方阵,则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八骑为一阵。可见骑兵的编制因地形或国别不同,也有差异。战国时列国的骑兵兵种作为步兵的辅翼力量,配合车、步兵深入长驱,绝敌粮道,追敌败兵,或袭击敌人之两翼,或掩袭敌之前后,成为了当时一支最活跃的军事力量。辞例的研究,认为中国的骑射早在殷代已经产生了① 。《诗经·大雅·绵》中的"走马"一辞,顾炎武释为"单骑之称",说明西周时期仍保持着殷代单骑的传统。春秋时,晋大夫赵旃曾以良马二,供他的叔父与兄弟做单骑,救了他俩。郑大夫子产听说诸大夫想杀公孙黑,忙从外地乘单骑而归。鲁大夫左师展也想乘单骑从齐回国。可见,春秋时也有单骑的习惯。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胡人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战国时代:(含秦代)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长矛、铁戟、青铜或者炒钢剑,尽管这时候都没有发明马镫,但作为严格训练的骑士,早在战国兵书六韬中就记载着骑士能跨越沟壑险阻二绝尘,可见这时候的中原骑兵并不是没有马镫就不能作战,从出土的墓葬和随身武器可知以及战国到汉代笔画可知,骑兵作战均有用到叉刺的长杆兵器。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 两汉时代 ==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 [[ 匈奴 ]] 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到了汉朝时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被动局面,汉朝大力发展骑兵,至武帝时已能运用十余万骑兵主动出击,对匈奴作战历时数十年,汉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出击,以步卒数十万,马十余万匹转运辎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大破敌军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国)而还,传为佳话( 英雄业绩真是令人神往呀!)。这一时代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官马制度的确立,汉为了远征匈奴,发展骑兵,建立了饲马的制度。汉文景时期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中央任命太仆(就是弼马温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从汉初至武帝时即有厩马四十余万匹。由于汉朝对匈奴作战需要消耗大量的马匹,这一制度保障了汉军的马匹供应。在汉代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取代战车的位置。兵种内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就是环首刀了)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经常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的战术。
== 三国,晋,南北朝时代 ==
== 明清及以后时代 ==
明清以后火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炮兵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以后很少有作为主要战略力量的骑兵存在,就不再多说了。明代的骑兵主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并配有火器。名将戚继光设立了车营就是一种步、车、骑配合作战的方式。明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中也对这种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还发展出了先以火器轰击继以骑兵冲击步兵跟进的战法。到了 [[ 清朝 ]] ,清朝以弓马开国,直到机枪,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出现,基本上丧失了在军中的地位,逐步退出军事舞台。只到其后继者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出现,骑兵成为了一种历史,只在某些庆典礼仪场合使用。人民解放军的骑兵部队最多的时候有十万人之多,只保留了两个营和几个连的兵力。
<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