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方志敏

增加 19,81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big>方志敏 </big>''',(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 [[ 江西省弋阳人 ]]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 ]] [[ ]] [[ ]] [[ ]]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 [[ 闽浙赣 ]] [[ 苏维埃政府主席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 [[ 七军团 ]] [[ 红十军团 ]] 合编为 [[ 北上抗日先遣队 ]] ,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 [[ 可爱的中国 ]] 》、《 [[ 清贫 ]] 》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 [[ 南昌 ]] 英勇就义,时年36岁。  == 人物生平 == === 童年时代 === 1899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 他8岁入私塾,12岁便辍学辅助家庭务农,童年在家乡度过。<ref>[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06-05/22/content_6215525_3.htm 方志敏大事年表]中国网, 2006-05-22 </ref>17岁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进入县立高等小学,在校内时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青年时期 === 1916年秋,方志敏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学习。在校组织进步团体“九区青年社”。 1919年夏,与邵式平等发动组织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学生开展反帝爱国斗争。秋,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 1920年升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应用机械科学习。为该校学生自治会负责人。给《[[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写信,对该刊发表的一篇题为《[[捉贼]]》的小说,谈了自己的看法,受到邵力子的赏识。并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发表第一首散文诗《哭声》。 1921年春,因领导该校学生反对腐败教育,要求教育改革而被校方开除。不久,加入江西“改造社”,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秋,考入教会学校[[九江南伟烈大学]]([[同文书院]])。 [[File:方志敏画像.jpg|缩略图|方志敏画像]]  === 革命运动 === 1922年春,方志敏参加“非基督教大同盟”。7月从九江赴上海,住在邵力子家中,担任《民国日报》校对,并在上海大学旁听。在上海期间,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写作白话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方志敏在上海逗留的时间虽短,但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在上海方志敏找到了[[党组织]]和[[中共领导机关]],并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同年8月,根据组织决定,方志敏离开上海,返回[[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创建江西地方团组织设立活动据点。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1923年年初,方志敏与[[赵醒依]]等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组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白话小说《谋事》与[[鲁迅]]、[[郁达夫]]、[[叶圣陶]]等著名作家作品一起入选上海小说研究所编印的小说《[[年鉴]]》。 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党、团组织。 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方志敏参加“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工作,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7月,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回弋阳创建中共漆工镇小组,组织“弋阳青年社”,出版《[[寸铁]]》旬刊。 1926年5月,方志敏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12月,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秘书长。<ref>[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06-05/22/content_6215523.htm 方志敏生平简介 ]中国网, 2006-05-22 </ref> 1927年2月,方志敏当选为江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领导全省农民运动进入全盛阶段,领导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农协会员发展至80余万。3月“赣州惨案”后,赴[[武汉]]向[[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请愿,并出席中共中央农委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旋与[[刘一峰]]等8人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回赣代行省党部职权,并在南昌创办了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组织了农民自卫武装。6月5日,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礼送”出境,旋化名[[李祥松]],赴赣西巡视党的工作和农民运动。 8月,“[[南昌起义]]”后,返回弋阳发动秋收暴动,先后任中共弋阳区委书记、中共横峰区委书记。11月至1928年2月,与[[黄道]]等人组织领导了弋横暴动,时任[[中共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暴动总指挥,暴动失利后率部转入[[磨盘山区]]坚持斗争。 1928年4月,方志敏任中共弋阳县委书记,并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领导建立了弋阳、横峰县苏维埃政府,任弋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6月,主持召开弋、横两县县委联席会议,批判了埋枪逃跑的错误主张,确定了反“围剿”斗争的基本战略。会后,赴贵溪、波阳、万年、德兴、湖口等县,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组织农民暴动。方志敏率领起义农军开展游击战争,运用“声东击西﹑避实击虚”,“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就跑”等战术,一年内连续打退国民党军四次“进剿”。1929年,方志敏任中共信江特委书记兼中共贵溪县委书记、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建立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  [[File:方志敏英勇就义照.jpg|缩略图|方志敏英勇就义照]]  1930年1月,他曾编写革命新剧《[[年关斗争]]》,并在贵溪亲自登台演出。<ref>[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17/content_112906.htm 方志敏和他的家人 ]光明网,2004-10-17</ref> 1930年任信江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率独立团在赣东北、闽北一带开辟根据地。先后领导了贵溪、万年等县的农民暴动,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局部性“围剿”。7月,领导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8月,当选为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9月,当选为赣东北行委执行委员,随红十军转战赣东北。 1931年3月,方志敏当选为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文化委员会主席。3月下旬,任[[红十军政委]]后当选为赣东北特委常委,率部转战贵溪、[[余江]]及[[闽北地区]],在闽北连打11仗,连战皆捷。9月,被选为中共赣东北省委常委。11月,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同年当选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 1932年9月,再任红十军政委,率部二进闽北,先后攻占赤石、星村两镇和浦城等地。12月,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3年1月,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兼任政委,并组建新红十军。3月,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荣誉勋章。12月,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期间坚决抵制"左"倾冒险主义指导方针,先后领导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并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 1934年1月,在中共临时中央局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并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1934年10月,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寻淮洲红七军团]]到达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的红十军汇合 。11月上旬,中革军委发来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 。11月,红十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闽浙皖赣]]边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12月,红十军团第19师在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等人率领下,从[[白沙]]挺进[[旌德县城]]。挺进庙首,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 <ref>[http://www.hsxfw.gov.cn/news.php?id=5536 方志敏浇灌红色皖南革命花——宣传群众、动员群众 ]黄山先锋网,2016-03-15</ref> === 被俘牺牲 ===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 <ref>[http://www.ahnw.gov.cn/nwkx/content/4D6B4CD2-B477-4B71-B8AB-2412E399565D “行走红色安徽,追寻英雄印记”活动组走进黄山区 ]安徽农网,2011年06月09日</ref> 。 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File:方志明迫害照.jpg|缩略图|方志明迫害照]]  == 主要作品 == 方志敏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我不相信基督教!》、《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的中国》、《清贫》、《诗一首 [12] 》、《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等。方志敏狱中留下的十六篇计十四万字文稿,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被纳入沪教版初中六年级下的语文课本中。 方志敏16岁时写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 家庭成员 == 妻子 [[缪敏]] 缪敏(1909-1977)女,汉族,江西弋阳人。又化名为[[李祥贞]]。方志敏夫人。<ref>[http://www.gmw.cn/content/2005-02/06/content_223284.htm 方志敏夫人缪敏的革命生涯 ]光明网,方志敏夫人缪敏的革命生涯</ref> 儿子 方英、方明  女儿 方梅 方梅是方志敏烈士唯一的女儿。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人。1932年11月出生,1949年9月就读于江西烈士子弟学校,1954年参加工作。1986年退休于江西省航运管理局。现任江西省《方志敏研究学会》理事、名誉会长。 弟弟 方志纯 方志纯(1905年9月11日~1993年7月31日),江西弋阳人,曾用名[[方志诚]]、万里、冠雄、王佑、汪冠英、王民生等,方志敏烈士的堂弟。1922年投身革命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央卫戌司令部参谋长、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等重要职务。  == 成就贡献 ==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 方志敏在苏区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股票;首创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首创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  == 人物评价 == 192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方志敏从事农民运动比澎湃晚几个月,比我毛泽东早几个月”。方志敏同毛泽东、彭湃一起被公认为“农民大王”。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同志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ref>[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1/26/4455003_0.shtml 清风正气方志敏 ]人民网,2011年01月26日</ref> 1953年4月,毛泽东在登莫干山时,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百年诞辰座谈会》上评价说:方志敏同志一生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他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2009年9月14日,方志敏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轶事典故 == === 回绝母亲 === 赣东北信江8县苏维埃成立后,方志敏担任苏维埃主席,有人劝方母去讨些钱,老人也觉得他的饷银当姆妈的理当用得。 于是,她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找方志敏要饷银来了。方志敏很清楚他的学费,从小学到大学,连本带利,父母就欠债达700元之巨!方志敏参加革命后,家又被敌人烧劫十余次。母亲是迫于无奈,来向他要钱。 于是,方志敏内疚而诚恳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信江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钿才七分呢!” 方母听了,说:“晓得了,晓得了。姆妈这一趟没有白来,明白了仔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 === 清贫作风 === 方志敏狱中遗著《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座右铭。 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这令身穿新棉袄的代表们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的。但他不同意,夜里去补那件破棉袄。代表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眼泪流出来: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 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叫警卫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特殊。”老管理员听了警卫员的转达,叫了起来:“什么特殊?要讲特殊也行!方主席操心又劳累,肺痨痔疮病痛常常发作,哪个要为这事‘民主’提意见,我来担当!”方志敏感激这位老同志,但仍然把粥端回了,和大家一起吃糠咽菜。 === 传送文稿 === 被捕后,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每天工作16个小时,留下了13万字左右的文稿,包括《清贫》、《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也是他的遗著。)等文章。展览中注明,这些文稿是进步人士谢澹如受地下党负责人冯雪峰的托付精心保管,直到解放后完好无缺地交还给党。<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8/10366628.html 揭开方志敏研究三谜:首次披露“遗骨鉴定档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11月12日</ref> === 家国情怀 ===缪敏是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好学上进、能歌善舞的高材生,1927年,与比她年长10岁的方志敏结为夫妻。两人情深意笃,因为分头为革命奔波,一家人团聚之日颇少。方志敏就义之后,同志们竟找不出一帧他与妻子或儿女的合影。方志敏在牺牲之前写下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935年1月,方志敏率军在严寒之中转战疆场,终因兵力过于悬殊而不幸被捕。6月,方志敏妻子缪敏被抓,判其无期徒刑,关押在南昌女子监狱。在另一座监牢中,当国民党当局以夫妻父子感情对受尽折磨的方志敏诱降时,方志敏严词回绝:“我失去了自由,妻子和儿女哪还能顾得到?我只有抛下他们。”国民党当局于8月6日在南昌杀害了36岁的方志敏。<ref>[http://news.163.com/05/0805/15/1QDBUEPT00011246.html 方志敏牺牲之前写下的遗稿是怎样传出牢笼的 ]网易新闻,2005-08-05</ref> == 后世纪念 == === 纪念活动 === * 1960年,在江西省南昌市郊[[梅岭]]修建方志敏烈士墓,毛泽东亲笔题词。  * 1977年8月6日,隆重举行“方志敏烈士遗骨安葬仪式”。  * 1985年,著作结集编为《[[方志敏文集]]》出版发行。  * 1999年8月20日,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 方志敏陈列馆 === 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位于[[南昌市]]沿江北大道的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面积500平方米左右,陈列馆分“立志报国”、“求索系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永恒纪念”等内容布展,其中复制件“1935年6月11日方志敏被捕后在狱中写给党中央的信”为全国首次对外展出。上层开设放映厅,用多媒体播映方志敏烈士的名篇、名诗、名句、名言以及方志敏烈士遗骨发现、挖掘、保护、保存过程。为了纪念方志敏诞辰110周年,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在新建方志敏广场建后历时一年,建立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 [[File:方志敏纪念馆.jpg|缩略图|方志敏纪念馆]]   === 方志敏烈士陵园 === 方志敏烈士陵园,位于南昌市昌北梅岭山脚,陵园内林木葱郁,碧水回环,占地136亩,是为纪念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和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方志敏于1962年开始兴建的,建成于1965年。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和民政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 === 《方志敏全集》 === 2012年8月21日,《方志敏全集》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首发。当天,江西方志敏研究会成员和方志敏烈士亲属代表向闽北革命纪念馆、武夷山市驻军及青少年代表赠送了一批《方志敏全集》。《[[方志敏全集]]》由人民日报社出版,包括方志敏狱中文稿以及文艺作品,方志敏关于农民运动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及苏区建设方面的著述、文稿,以及方志敏《给党中央的信》等23篇新近发现和首次发表的历史文献。<ref>[http://cpc.people.com.cn/n/2012/0823/c87228-18811833.html 《方志敏全集》首发 ]人民网,2012年08月23日</ref> === 方志敏纪念馆 === 方志敏纪念馆位于弋阳县城北面峨眉嘴山顶,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陈设布局合理,内容丰富,有四个陈列室和一个展厅,分别陈列介绍方志敏烈士参加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建、领导江西农民运动闹革命、创建闽浙赣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狱中斗争的事迹。<ref>[http://cpc.people.com.cn/GB/33843/2527466.html 方志敏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1-29</ref>   === 参考资料 ===
4,8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