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邓世昌

移除 73 位元組, 2 年前
維護清理 調整格式、排版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字正卿,男,汉族,老家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是清朝末期水师提督。抗击日寇侵略的民族英雄。
1877年2月28岁的邓世昌,代理“扬武”巡洋舰大副。3月,福州船政局首次派学生去英国和法国留学,根据邓世昌的全面素质和表现,完全可以选入出洋留学之列,只是因为带船人才紧缺,才让他在国内风涛海浪中锤炼。而同期去英国留学的有[[刘步蟾]]、[[林泰增]]、[[蒋超英]]、[[方伯谦]]、[[何心川]]、[[林永升]]、[[叶祖]]、[[萨镇冰]]、[[黄建勋]]、[[江樊祉]]、[[林颖启]]等,以驾驶学生派赴英吉利学习(后来成为北洋水师班底)。虽未能留学英国进修学习,邓世昌作为海军将领,其职业素质是出类拔萃的。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主要功绩''' :参加甲午海战大东沟战役
|}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字正卿,男,汉族,老家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是清朝末期水师提督。抗击日寇侵略的民族英雄。
1877年2月28岁的邓世昌,代理“扬武”巡洋舰大副。3月,福州船政局首次派学生去英国和法国留学,根据邓世昌的全面素质和表现,完全可以选入出洋留学之列,只是因为带船人才紧缺,才让他在国内风涛海浪中锤炼。而同期去英国留学的有[[刘步蟾]]、[[林泰增]]、[[蒋超英]]、[[方伯谦]]、[[何心川]]、[[林永升]]、[[叶祖]]、[[萨镇冰]]、[[黄建勋]]、[[江樊祉]]、[[林颖启]]等,以驾驶学生派赴英吉利学习(后来成为北洋水师班底)。虽未能留学英国进修学习,邓世昌作为海军将领,其职业素质是出类拔萃的。
== 生平简历 ==
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 05/2aa8t8o8k60lk67.html 资料来源于“个 邓世昌]名 人简历网 ”]</ref>
== 血染战场==
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遭日舰围攻,受重创,舰体侧倾,毅然驾驶该舰全速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旗舰“吉野”(巡洋舰),决计与敌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再次中弹而沉没。邓世昌认为舰亡不能独存,落水后,其亲兵刘某将救生圈推给他,邓拒之不受,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遂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ref>[http://www.china.com.cn/city/zhuanti/guangdong/txt/2006-12/14/content_7505111.htm 中国网]</ref> 
== 致远舰沉没真相 ==
[[File:致远舰.jpg|缩略图|left|300px|
1.为了撞沉吉野,致远的锅炉压力烧的过了警戒线;<br>
2.而又被吉野的尾炮命中4发新式炮弹,舰体本来就有进水,倾斜加剧,冰冷的海水灌入炽热的锅炉系统,导致了大爆炸。
<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RH7QJS105430T1N.html 大东沟海战124周年祭——北洋舰队到底败在哪里?]网易</ref>
== 后世评价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9,3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