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儀

移除 86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浙江省政府主席1948.06-1949.02
}}
[[File:Ando Rikichi surrender.jpg|thumb|right|270px|陳儀將軍(右)發布署部第一號命令後,在[[臺北公會堂]]接受[[大日本帝國]][[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所簽名蓋章的受領證(經由第10方面軍参謀長[[諫山春樹]]將軍(左)轉交給陳儀將軍,時間為1945年10月25日)。]]
'''陳儀'''({{bd|1883年|5月3日|1950年|6月18日|catIdx=Chen陳}}),[[幼名]]'''毅''',改名儀。[[表字|字]]'''公俠''',後改字'''公洽''',自[[號]]'''退素'''。[[浙江]][[紹興]]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任内发生[[二二八事件]],為事件中爭議[[政治人物]]之一<ref>{{Cite web|url=http://gushi.tw/chen-yi-and-february-28-incident/|title=如果不是陳儀,二二八事件會有不同的結局嗎?|accessdate=2017-03-07|author=金老ㄕ|date=2017-02-26|work=gushi.tw|publisher=故事|language=zh-TW}}</ref>。
3月1日下午5時,陳儀向全台廣播,宣布處理辦法:一、懲凶;二、撫恤傷亡;三、今晚12時起解除戒嚴,禁止罷工、罷課、罷市、集會游行;陳儀廣播後,又秘密召集手下集議對付辦法,電請南京派兵到台灣並調台南鳳山部隊北上增援<ref name="民國史大事記"/>{{rp|8300}}。
3月2日,蔣中正電令駐京滬線之第二十一軍開赴台灣「平亂」,軍部及直屬營、連和第一四六師即日在吳淞上船直開基隆,第一四五師在連雲港集結候輪開高雄,限3月8日前到達,該軍到台後歸陳儀指揮<ref name="民國史大事記"/>{{rp|8300}}。全臺血腥鎮壓與清鄉,許多台灣菁英及平民百姓因此罹難。解嚴後,行政院官方調查的罹難人數約1.8萬至2.8萬人<ref>《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行政院研究228事件專案小組,1992年</ref><ref>[http://cn.rti.org.tw/ajax/2011/bd100/content.aspx?i=35 第三十一集:二二八事件]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01205235/http://cn.rti.org.tw/ajax/2011/bd100/content.aspx?i=35 |date=2014-11-01 }} ,中央廣播電台,2011/4/18</ref>。
3月6日,陳儀發表廣播講話,表示準備改革省、縣行政機構,同時又秘密與部下策劃援軍到後之行動方案<ref name="民國史大事記" />{{rp|8305}}。3月10日,陳儀下令解散台灣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台灣警備司令部]]通告取消台灣所有「非法」團體,禁止集會游行,並限令民眾上繳槍支<ref name="民國史大事記"/>{{rp|8308}}。楊亮功致電[[于右任]],報告抵台情形,稱與陳儀商議,對事變「將採鎮壓與安撫兼施辦法。」<ref name="民國史大事記"/>{{rp|8308}}
6月18日凌晨2時,杜長城又派遣部下中校大隊長[[劉學仁]]處理此事,劉學仁選由幹員朱國瀛、魏俊慧、伍祖蔭、李國輝等人執法,劉學仁害怕陳儀情緒波動,不利槍決,欺騙陳儀,說蔣介石要召見陳儀,陳儀起身盥洗沐浴,並用餐,還盛裝打扮,穿戴淡黃色禮帽,配上黃色西裝外套、白襯衫,並配上派克對筆,手戴[[勞力士]]白色手錶,衣冠楚楚地上車,車行至新店,保密局派遣攝影師范德福守候拍照,陳儀一見相機,方知原來是押往[[槍決]],陳儀腿軟不前,李國輝與魏俊慧一左一右,扶陳儀至一名上校軍法官面前,軍法官驗明正身之後,即宣讀判決書,並說:「奉總統手批,執行槍決,你有甚麼話說沒有?」陳儀強作鎮定,答曰:「我人死,精神不死,我流的血,是替京滬杭一千八百萬同胞流的血。」亦即坦承自己通共,說完即俯首不語,軍法官又問:「那對你的親人子女,還有甚麼話要說?」陳儀沈思片刻,回答:「沒有。」隨即向[[劊子手|行刑者]]說:「向我的頭開槍。」,但保密局已經決定向他的背部開槍,以保存其面貌完整,朱國瀛向他背後連開兩槍,陳儀摔了個四腳朝天,仍不死,呼吸甚為急促,劉學仁衝上前去,又補了一槍,方將陳儀擊斃<ref>{{cite web|url=http://magazine.chinatimes.com/ctweekly/20140228004296-300106|title=老情報員揭極機密 228禍首 陳儀槍決現場獨家還原|publisher=[[中時電子報]]|work=《[[時報周刊]]》|volume=第1880期|date=2014-03-01}}</ref>。
[[中央社]]記者[[龔選舞]]在其回憶錄提到陳儀之死時指出,國防部軍法局通知他與攝影師兩個人,請他們現在到極樂殯儀館(當時台北惟一的殯儀館),龔和攝影師「王介生」去了,他看見一張木板床上,一個人穿著軍裝,留著鬍子,已經化妝過,面貌很慈祥的樣子,這個人就是陳儀。「為什麼叫我們去看、去照相呢?這和槍斃共諜[[吳石]]原因一樣,找中央社拍照,呈給蔣中正看。」<ref>[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5%85%A9%E5%B2%B8%E5%8F%B2%E8%A9%B1%EF%BC%8D%E8%A2%AB%E6%AD%B7%E5%8F%B2%E8%AA%A4%E5%88%A4%E7%9A%84%E9%99%B3%E5%84%80-20130625001162-260306 兩岸史話-被歷史誤判的陳儀]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27063810/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5%85%A9%E5%B2%B8%E5%8F%B2%E8%A9%B1%EF%BC%8D%E8%A2%AB%E6%AD%B7%E5%8F%B2%E8%AA%A4%E5%88%A4%E7%9A%84%E9%99%B3%E5%84%80-20130625001162-260306 |date=2013-06-27 }}</ref>
有一說陳儀[[伏法]]於專門槍殺政治犯的[[馬場町]]。[[郭冠英]]則表示,保密局本欲在馬場町執法,後聽聞[[蔣渭川]]等人打算組團圍觀陳儀死狀,為了保障陳儀尊嚴,於是改在[[新店]]執法,蔣渭川等人於是撲空<ref>[[郭冠英]].〈蔣介石日記的真相〉執行陳死刑的是保密局的槍兵,選的六月十八是[[張超]]的死日,地點在碧潭,不是馬場町,以保陳尊嚴。蔣渭川等228人糾眾去馬場町等看,撲了場空。</ref>。
===身後===
陈仪[[伏誅]]后,湯恩伯「在其臺北[[三峡]]寓所中,如丧考妣,终宵绕室徬徨,复在私宅堂屋设灵堂,一连自书輓幛多幅」<ref name="陳儀之死" />。陈仪死後,由五弟陳錚收尸[[火葬]],骨灰埋於今[[新北市]][[五股區]],立碑曰:「陈公退素之墓」,不寫本名,以避免受到報復、[[盜墓]]。其墓園的位置曝光後,時常遭人噴漆破壞,2013年更被發現墓碑與骨灰已失蹤,是遭破壞或已遷葬尚眾說紛紜,不過從現場跡象研判,遷葬的可能性較大<ref>[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6165/219267 「228主角」陳儀 墓碑骨灰不翼而飛]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25213830/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6165/219267 |date=2016-08-25 }} ,《[[聯合報]]》,2013-03-01</ref>。陳儀在遺言中強調,他是替京滬杭1,800萬人民流血,又因他本有意投共,[[中共]]對陳儀家屬與後人亦多所照顧。2011年,陳儀的外孫項斯文將陳儀的骨灰用一個背包偷偷背回上海,最終在2014年的6月,安放在了杭州的安賢園。
==家庭==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