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向警予

移除 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识,砥砺品行”为宗旨。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出去干一番“真事业”。于是,她来到北京,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同年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向警予在溆浦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响应。她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在各商店向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并当众把一个日本制造瓷脸盆摔烂在地上,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接着,她又组织了反日救国的“十人团”,开展抵制洋货的斗争 。 [12] 7 。7 月,向警予应蔡畅之邀,离开溆浦,到长沙参加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月,她同蔡和森、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
1920年初,向警予一行人来到巴黎,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在这里,她以顽强的毅力致力于学业,刻苦学习法文,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受具有巴黎公社斗争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20年5月,志同道合的向警予和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在留学期间,向警予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密切注视着世界形势和国内斗争,表现出非凡的组织和领导才能。1920年5月26日,她为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杂志撰文《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批驳改良主义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财产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把妇女解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表明她对中国革命有了高度的认识。
1921年初,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面临无书读、无工做、无饭吃的威胁,2月7~8日,向警予参加了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求学权”、“生存权”的请愿斗争。还参加了进驻里昂大学的斗争,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18日,法国当局以“强占校舍,扰乱治安”的罪名将蔡和森、陈毅等104人驱逐回国。
===女权领袖===
向警予也于1921年底启程回国。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7月,在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15] ,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撰写大量文件,主编过《妇女周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民国13年(1923年)国共合作后,一些女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3月1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成立,并在女党员中建立上海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30人,由向警予主持日常工作,具体领导上海妇女运动,贯彻执行中共的妇女运动方针政策,并建立了各妇女团体的联合组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继续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同年10月,向警予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党报《大江报》主笔,编辑党刊《长江》,指导武汉地下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与国民党斗争到底,影响极大。
==轶事典故==
“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向警予 [16] [27]
民国13年(190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11月17日,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接受中共的“国民会议”主张。孙中山号召召开各实业团体、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等九个团体的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的预备会,但没有包括妇女团体。此事件一出,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妇女界要求参政权的运动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月,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号召在全国发起一个召集国民会议的运动。为了促使妇女团体参加国民会议,1924年12月21日向警予主持的上海女权运动委员会等21个妇女团体成立“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发表宣言明确提出国民会议应有妇女团体参加,一切公私法律凡有碍于女权发展者应一律废除,另订男女平权及特别助进女权发展之宪法与法律。她还在《妇女周报》上发表了《国民议会与妇女》一文,文中写道:“本会的目的在促成国民会议,和参加妇女独立的团体于国民会议。”“妇女与男子不过性的区别,而其国民身份则无二致。”透过此话,可以想象发声者是以一种怎样高昂的姿态,为其所代表的广大妇女争取权益。
1925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反对段祺瑞的善后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派刘清杨、钟复光、李剑秋出席大会。3月19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女界代表团,针对段祺瑞政府的《国民代表会议组织条例草案》中关于选举与被选举权仅限于25岁以上男子的规定发通电,声明:“此等蔑视女子人格,剥夺女权的条例,吾妇女界誓不承认其有效。”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也为此召开会议,作出决议:一方面致电段祺瑞政府,表示如果国民会议不许妇女团体代表参加,则二万万女国民不承认国民会议。另一方面致电在北京参加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刘清杨和钟复光,让她们联合各地妇女代表竭力抗议,请愿修正。同时还电告各地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各妇女团体、各女校,希望共同起来反对善后会议制定的男女不平等条例。
1925年3月21日 (一说22日) ,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为力争修改条例,在四川路中央大会堂召开上海女国民大会,由40余团体的200多人参加,大会主席向警予在报告中指出,妇女要一个肩膀担负力争女权的重担,一个肩膀担负力争民权的重担。大会还发出二则通电:一则致孙中山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请求为女界力争权利;一则致段祺瑞政府与“善后会议”,要求修正条例草案等。
在全国各界妇女群起抗争的压力下,国民会议专门委员会特别审查会把第14条“凡中华民国男子满二十五岁以上”中的“男子”二字改为“国民”,但是,最后在善后会议议定的国民代表会议条例第14条中,照旧为“男子”二字。为此,上海市国民党妇女部于4 月24日发表告全国妇女书和宣言。告妇女书中说:“特权阶级和一切保守反动的旧势力一日存在,妇女运动即一日不能抬头。”宣言指出:“如果从事女权运动的姊妹不能协同一般人民,将特权阶级和一切保守反动的旧势力根本推翻,妇女运动的目的将永无达到之一日。”“我们应不犹豫地参加国民革命战线,协同一般人民推翻特权阶级和一切保守反动旧势力。”
由于政权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国民会议运动没有什么具体结果,轰轰烈烈的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也由此受到挫折。
==向蔡同盟==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曾被称作“向蔡同盟”。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是志同道合、自由恋爱的结晶。1913年秋,蔡和森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和毛泽东、萧子升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都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人称“湘江三友”。1918年4月,他们共同组织的“新民学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胚胎之一。1916年春,同样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冲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回到家乡担任溆浦女校校长,走上了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道路。她在学校要求女生放脚,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并一个个地陪其回家向父母作动员,在当地开女子解放之风气 。 [8] 1918 。1918 年底,向警予为联系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到达北京,第一次见到了在湖南学生界中享有盛名的蔡和森。不久,向警予也加入了“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但并未产生爱慕之情。1919年底,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五十多人乘坐“盎特莱蓬”号法国邮轮从上海启航前往法国。在35天的航程中,向蔡两人经常一起观看日出,讨论学习和政治问题。在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他们都强烈地反对旧式婚姻,主张大胆追求新式爱情和理想的完美结合。当邮轮停靠在终点站法国马塞港时,“向上同盟”扬帆启航了。
耐人寻味的是,在此之前,向蔡两人都曾立下终生不婚的誓言。1918年,“湘江三友”一起来到岳麓山爱晚亭谈古论今。当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毛泽东首先提议为寻求救国真理,甘愿终生不娶。对此倡议,蔡和森、萧子升深以为然。岂料时间才过去一年,蔡和森便率先食言。向警予在担任周南女校校长期间,一些工作得到了当地一位名叫周则范的军官的支持。出乎意料的是,周则范竟然要求漂亮文雅的向警予做他的二房夫人。向警予的父亲虽是位富商,但慑于周的权势,只得同意。可是,早已接受女权解放新思想的向警予则坚决反对。她只身冲进周家,发誓“终生不嫁,以身许国”。为避免周的再次纠缠,向警予干脆离开溆浦老家,前往长沙,住在同学蔡畅的家里。
向警予在《中国知识妇女的三派》(1923年11月28日)一文中说:“人生的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判定的。”她批评浪漫派“所喜欢的是自己的绝对自由和绝对快乐”,小家庭派对“一般社会和妇女却丝毫不能受着伊们的好处”,而“小家庭比起大家庭来,自然有其它的历史价值。然而这个安乐窟,是从极端人个人快乐的家庭分工,永远是活埋女子的坟墓”,“快乐幸福的小家庭怎样桎梏妇女的解放”;职业派出家庭入社会,虽对妇女地位之变迁有一定意义,但具有保守性,因职业派“为事业发达、一帆风顺起见,对现实社会不管好丑只有服从。因此很容易形成保守的性质”。小家庭派、浪漫派完全建筑在个人的快乐主义之上,职业派固然比较地有社会的意识,然而也缺乏综合的人生观和全般的社会意识,这乃是三派共同的缺点。
向警予在《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1925年3月29日)一文中,向警予认为,“女权运动的真正意义也就是为全体妇女争普遍的权利、普遍的地位,……其实少数妇女做官做议员的运动,只能叫个人活动,并说不上女权运动。因为少数女子的做官做议员,只是少数妇女本身的特权,未必能于全体妇女有什么利益。” [38] 正是从为全体人群谋幸福的信念出发,才促使向警予特别关注女性压迫问题。从五四时期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向警予谋求全体人群的幸福是其一以贯之的信念,1919年12月20日向警予《给陶毅的信》中就谈到了“大家都以为非求社会的均齐发展,不能达到人生的共同幸福;所以对于全国二分之一的黑暗女子,也想把他从十八重地狱里提拔出来,于是乎‘女子解放’、‘女子解放’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 [39] 从中可以看出,向警予对劳动妇女运动的特别关注不仅源于她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革命者,而且她更是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女权主义者。
==后世纪念==
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女战士、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溆浦县城。前身是向警予故居管理所。1981年7月1日开放。1985年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File:U=524983025,483716953&fm=26&gp=0.jpg|缩略图]]
纪念馆由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向警予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是一栋具有地方特色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1200多平方米。故居院内有“故居复原陈列”和“向警予同志手迹展览”,展出实物40多件和她学生时代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以及从事革命活动撰写的文稿、书信30余件;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在故居的东侧,展线长41米,陈列面积84平方米,展品中有向警予同志学生时代用过的书篮、梳妆盒、针筒、鞋刷,有在党的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撰写的文稿、书信手迹;在纪念碑广场,有座向警予同志塑像纪念碑,高9.4米,镶刻有蔡和森同志1928年7月在莫斯科撰写的《向警予同志传》全文。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