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曾鞏

增加 3,9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做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当时曾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自此名闻天下,并有《元丰类稿》传世。曾巩的文体风格为“古雅平正”,并擅长引经据典,文章结构则平易理醇,章法开阖、承转、起伏。正因为其文章易于模仿和学习,所以他成了唐宋文派和桐城派学习的首要对象。<ref name="歷史趣聞">{{cite web |url=http://www.lishiquwen.com/news/129810.html | title= 曾巩入唐宋八大家真的是无能充数之辈? | language=zh | date=2017-12-25 | publisher=歷史趣聞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01}}</ref>
== 詩文 ==
曾巩在文学上也有非常高的造诣,除了在朝廷中修书整理古籍之外,曾巩还写的一手的好文章,是北宋非常杰出的散文家、史学家。
参与整理并校勘《[[战国策]]》、《[[说苑]]》等书。著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等。代表作为《墨池记》。其文风细,笔墨犀利。<ref name="代表作">{{cite web |url=http://www.lishiquwen.com/news/66284.html | title= 曾巩的代表作有哪些 | language=zh | date=2016-10-21 | publisher=歷史趣聞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01}}</ref>
 
===局事帖===
[[File:曾鞏傳世「124字」墨跡.jpg | thumb | 400px | 曾巩《局事帖》鉴赏 <br>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60516/2100739/曾鞏傳世「124字」墨跡%E3%80%82/ 原圖鏈接] ]]
曾巩的这幅《局事帖》目前为海内外孤品,它曾经何良俊、项元汴、安仪周、王芑孙、曾燠、费念慈、许源来、张珩、张文魁等收藏,并经徐邦达先生考证和著录于《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朱家溍先生编写进《历代著录法书目》。
 
《局事帖》,宋纸本,29×38.2厘米。此件作品是书写在宋代印刷书籍纸张的背面。书法结字修长,笔划清劲,其书信内容如下: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汩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虽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宣。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
 
古代书画收藏家[[尹光华]]研究后认为:《局事帖》是写给“无党乡贤”的一封回信,大意是: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是复述收信方(无党)告知的近况并给予祝福。‘多暇’是北宋晚期官场人浮于事的实况,也是曾巩多年思考,并终于在他回京后两次向[[宋神宗]]进言要裁减官员提出‘可罢者罢之,可损者损之’的原由。在这封信中,他重复收信方的话,目的是借以与自己‘日迷汩于吏职之冗’作对比,婉转地表示对对方清闲生活的羡慕。
 
“‘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是说与对方最后一次见面,听他有益的议论已经三年过去了。一个‘远’字,既指时间,也指距离,他们二人不在一个城市,见面并不容易。
 
“‘跧处穷徼,日迷汩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指自己外放于偏僻的他乡,整天埋没于繁忙的官场事务,哪里有什么快乐啊!
 
“‘去受代之期虽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朝廷指定的任期已非常近了,但接替我的官员却一点没有消息,早晚都在等待着。
 
“‘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如果能离开这旷日持久的外放,当然是出自贤者的帮助。
 
“‘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夏秋之交,将便道来府上当面致谢,以表示我的感激之情于万一。
 
“‘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希望你多多保重,并早日得到升迁的机会。”<ref name="鳳凰">{{cite web |url=http://art.ifeng.com/2016/0428/2862013.shtml | title= 尤伦斯夫妇曾收藏的曾巩《局事帖》三进拍卖场 | language=zh | date=2016-04-28 | publisher=鳳凰藝術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01}}</ref>
 
 
==評價==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章上面,但是他也能写诗。就像《西楼》、《城南》、《咏柳》等诗,称得上是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上等佳作。就在这“八大家”中而言,曾巩的诗不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与苏轼,但却能胜了苏洵、苏辙二人。[[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曾之所以能够在诗文上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是因为他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几乎全部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所有主张,他在理论上也是主张先道而后文的。但比韩愈、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ref name="代表作"/>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