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若飞

移除 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若飞
| 圖像 = [[File:王若飞2018.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1ac18646e35553e5.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王若飞[[File:王若飞.jpg|缩略图]]
| 出生日期 = 1896年10月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知名原因 =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荫生,号继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参加革命深入敌后化名黄敬斋,出生于 [[ 贵州 ]] 安顺,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
青年时代,王若飞参加过 [[ 辛亥革命 ]] 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22年6月,王若飞与 [[ 赵世炎 ]] [[ 周恩来 ]] 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1923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 [[ 中国共产党 ]] 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 [[ 毛泽东 ]] [[ 周恩来 ]] 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 [[ 双十协定 ]]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终年50岁。
2009年,王若飞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 [[ 新中国成立 ]] 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人物生平 ==
孩童时期'''王若飞''',号继仁,原名王运生。1896年10月,出生于贵州 [[ 安顺 ]] 市西秀区一个封建家庭,家住中华北路173号。1903年迁居贵阳。
1904年2月,王若飞被二舅父黄齐生接至贵阳承担抚养、供读。入贵阳达德学校学习(现为贵阳达德书院旧址,位于贵阳市商业中心大十字南侧)。他从《 [[ 木兰辞 ]] 》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缰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
1911年11月,王若飞响应 [[ 辛亥革命 ]] 号召,参加贵阳学生队稽查城防。1912年在群民书店任店员。
== 革命岁月 ==
1915年,王若飞随大舅父黄干夫到铜仁矿务局任文书兼会计。但在舅父黄齐生的带领下,参加了反对 [[ 袁世凯 ]] 复辟帝制的斗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17年,王若飞在黄齐生的带领下留学日本," [[ 五四运动]]"爆发后,毅然回国。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6月,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王若飞同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同 [[ 赵世炎 ]] [[ 陈延年 ]] 等一起,由阮爱国(即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
1923年,王若飞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4月转为 [[ 中国共产党 ]] 党员。
1925年3月王若飞回国。不久他担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他在中原地区大力发展党团组织,积极开展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推动中原地区的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
1926年,王若飞调到 [[ 上海 ]] 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并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中共五大后,王若飞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长和宣传部长。
1928年6月,王若飞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国农民协会驻农民国际代表,并在列宁学院学习。
1940年起,王若飞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期间,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
1944年5月,王若飞作为林伯渠的助手赴 [[ 西安 ]] [[ 重庆 ]] ,与国民党
谈判。他还协助 [[ 董必武 ]] 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
1945年6月,王若飞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 [[ 毛泽东 ]] [[ 周恩来 ]] 工作。
1946年1月,王若飞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 不幸遇难 ==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同 [[ 秦邦宪 ]] [[ 叶挺 ]] [[ 邓发 ]] [[ 黄齐生 ]] 等,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因天气原因,飞机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上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
== 成就贡献 ==国共两党举行了十次正式谈判会议期间,王若飞配合周恩来作了多次重要发言。10月10日下午,中共代表 [[ 周恩来 ]] 、王若飞同国民党代表 [[ 王世杰 ]] [[ 邵力子 ]] [[ 张治中 ]] 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王若飞在 [[ 上海 ]] 任职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时,参与领导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运动。在担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期间,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对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若飞'''于1940年4月在《 [[ 八路军杂志 ]] 》上发表了《华北游击队与民众游击战争发展的经验》一文,提出了游击队的七项任务,为游击战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若飞对陈独秀所犯错误的性质和严重后果作了揭露和批判。
'''王若飞'''指出内蒙古的工作要深入发动群众,做好民族工作,开展武装斗争,到一定时候要进行土地革命。针对日本特务策动的"自治运动",王若飞还提出要加强蒙汉团结,共同抗日。
'''王若飞'''在延安创办了陕甘宁边区党委理论刊物《团结》月刊,还著有《 [[ 中国向何处去 ]] 》、《 [[ 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 》、《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等文章。  家庭成员妻子 李培之儿子 王兴儿媳 张延忠 == 轶事典故 == 狱中锻炼
'''王若飞'''的身体不好,1931年,王若飞被捕到监狱后,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在狱中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 四八空难 ==
1946年4月8日下午两三点钟,山西兴县有人听到巨大的飞机轰鸣声,然后看见一架飞机沿着黑茶山下的一条大沟,低空飞来,离地面非常近,好像是紧贴着树梢飞了过去,紧接着是剧烈的爆炸声。雨停了后,村里一些年轻人上了山,看到有一架飞机斜躺在一块凸出的巨石前约20多米的山坡上,飞机残骸四周的树木都被烧光。飞机机头朝上,螺旋桨已经摔断,飞机的碎片,还有文件纸片散落一地。
1946年,晋绥军区政治部派来了裴周玉调查飞机失事原因。一致认为,因为当天飞机准备返回西安。但能见度差,加之飞机的导航设备比较差,在返航途中迷失航向,误入山区。为了寻找地面目标,飞机降低飞行高度,在浓雾中撞山爆炸坠毁。
== 人物评价 ==
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这样评价王若飞:"头脑敏锐,分析问题透彻、深刻,有雄才大略,善于联络人--他像'黏合剂'一样把大家团结起来。"
2009年,王若飞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 [[ 新中国成立 ]] 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邓毛毛在《 [[ 我的父亲邓小平 ]] 》一书中写道:"若飞其人聪明好学,思想敏锐,性格开朗,待人随和,在敌人狱中坚强不屈,大义凛然。"
傅作义这样评价王若飞:"共产党员王若飞,那才是个人才哩!"
== 段后世纪念 == 纪念诗句
陈毅著《哭若飞》 :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 纪念遗址 ==
'''王若飞'''纪念馆是内蒙古红色旅游景点,位于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3号(原泰安客栈)。这里曾是王若飞在内蒙古从事革命活动时的秘密场所,也是他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的地方。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表达无限敬仰之情,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王若飞'''故居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整座建筑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王若飞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故居不时接待着前来观瞻的人们,尤其是每年清明前后,这段时间,来到故居平凡小院中缅怀不平凡的烈士的人络绎不绝。
 
== 参考资料 ==
61,2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