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儒略曆

增加 32 位元組, 2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儒略曆'''(Julian Calendar)是太陽曆的一種, 以回歸年作為基礎。
[[羅馬]]終身執政官[[凱撒.尤利烏斯]]採納埃及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Sosigenses)的計算後,於西元前45年1月1日 (羅馬建城年709年)起執行取代舊 [[ 羅馬曆 ]] 法的一種曆法,一直在歐洲沿用至 [[ 中世紀 ]] ,部分地區更沿用至今。這套曆法以凱撒的姓氏尤利烏斯(Julius)為名,中文一般將「Julian」音譯作「儒略」。
==儒略曆算法==
==儒略曆的缺點==
我們今天都知道地球的 [[ 公轉 ]] 周期是約365.25天,故此每4年便會多出一天,須以閏年的方式解決, 公元前713年古羅馬的曆法已是365.25天。其實,地球實際的公轉周期約365.2422天。兩者相差好像很少,但每128年便會多出一天。使用千多年後,歐洲人開始發現春分點與復活節計算上與實際的天體周期已出現很大差異,驟然發現儒略曆曆法有錯誤。至16世紀初, [[ 意大利 ]] 開始研究新的曆法,最終由南意利的天文學家 [[阿洛伊修斯· 里利烏斯 ]] (Aloysius Lilius)提出,並由教廷的顧問克拉維斯(Christopher Clavius)編訂出新曆。
==新歷法的取代==
[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76d899cd6b9a6a6ac8175e272d1fe5a7.png 來源出處CSDN博客]]]
儒略曆使用到1582年時,日子已比實際日子多出了10天。為了消除多出的10天,於是教宗規定公元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便是10月15日。故此在部分西方地區(只限於那些在1582年已採用新曆的國家),並不存在1582年10月5至10月14日這10天。這套曆法便是一直沿用至今天的公曆,又以教宗的宗號命名為「格里 高列 曆」(Gregorian Calendar)。
1917年俄國爆發的革命,實際爆發於在公曆11月7日, 卻因為俄國當時仍使用的儒略曆尚在10月而得明「[[十月革命]]」。
 時至今日,仍有很少數地區在使用儒略曆。 [[ 東正教 ]] 在計算宗教日子時,乃堅持會用改革後的儒略曆。而有一些地區,像[[英國]](蘇格蘭)的[[設德蘭群島]](Shetland)、北非[[柏柏人]](Berbers)所用的傳統曆法、以及希臘內一個[[ 東正教]] 神權自治體「阿索斯山」(Mount Athos)今日尚在使用儒略曆。<ref>{{Cite Web|url= http://www.histsyn.com/2017/09/juliancalendar.html|title=消失的十天:從儒略曆到現代公曆|date=2017-09-24|website=書史|accessdate=2021-08-23}}</ref>
==英文月份名稱起源==
13,3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