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陶瓷器

增加 1,81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5. 保溫性:陶器雖然在結構上比較鬆散、氣孔較多,但也正因為富含了許多的氣孔,等於在器皿中有無數的空氣層隔絕了熱能的傳導,進而讓陶器的蓄熱性比瓷器來得更好,即使熄火後也能利用器皿本身的餘溫繼續加熱,讓食物料理端上桌後也能保持熱度。所以冬天時婆婆媽媽們燉煮食物愛用的砂鍋、土鍋(となべ,這其實是日文的漢字,跟砂鍋是一樣的意思,只是我們中文拿來用了),其實就是屬於陶器的一種,差異只是在陶器的製作過程中多加入一定比例的「砂」,來加強陶器的強度,並賦予陶器需要的色彩。<ref>[https://lapeacefulday.com/ 陶瓷器,陶瓷器-
日本文化豆知識]</ref>
 
 
==成形方法==
陶瓷器有各式各樣的成形方法,依據胎土(精煉後適於製瓷作陶之胚料)的性質和器型,而擇取不同之成形方式。
 
===手捏===
不用轆轤與模具,直接以手捏方式為器物塑形。用於新石器時代之土器製作,是最為古老的成型方法。
 
===泥條盤築===
將胎土揉搓成泥條狀,再一段一段向上盤卷,最後針對接合處加以整形加固。多用製作土器與大型陶器(如甕類)等。
 
===泥板貼合===
將胎土壓製成板狀,再予以貼合成形。多用於方形或帶稜角的器物之塑形製作,如方瓶、方盒等。
 
===模具壓製===
於土製或木製之模具中,填入或注入胎土,再壓制成形之法。適用於大量生產,或製作雕塑類之複雜器型。
 
===轆轤拉胚===
將胎土置於轆轤上,利用轆轤旋轉時之離心力,再配合雙手動作,將胎土拉薄拉高,形塑出理想造型。而轆轤的構造、驅動轆轤旋轉之方式以及轆轤的旋轉方向,也根據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以轆轤旋轉拉胚成形之方式,與單純使用迴轉台進行陶胚表面修整(修胚)有所不同。
 
===拍壓敲擊===
以泥條盤築方式作出基礎器型後,為進行調整補強,而在器物內側墊上擋板,再從外部以板狀工具敲擊拍壓器表以形塑器型的一種方式。敲擊板之表面經常刻意維持不平整的凹凸,用以防止敲擊時的胎土沾黏,也因此在器表上留下如紋樣一般的痕跡。這些因為敲擊而殘留下來的凹陷與凸起,增加了器物的表面積,作爲炊煮器具使用時,有利於更好的火力循環。<ref>[https://www.moco.or.jp/tc/intro/guidance/ 陶瓷器,陶瓷器成形方法-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ref>
31,7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