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游似

增加 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游似的学术思想受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较大。在中进士前在潼川(今三台)听其讲学;中进士后,魏也人京,他们来往更密。似对魏讲“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受魏了翁的影响大。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也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南充县志·杂识志]]》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半人江南,魏了翁师李燔,得朱子所传,充国游氏祖孙父子宗之,事功名理,冠绝一代。”《[[南充县志·外纪]]》还说:“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游似工诗善文,《[[宋诗纪事补遗]]》录其诗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十篇。<br>
游似的名望不在于他的地位,而在于他的贤与正,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他的努力,理学儒子重新成为政治主流,这也使他的名字和事迹在很多文人的作品中流传后世。但这也带来一个麻烦,别人对他的称号太多了,名、字、号、各时期的官名、族内名等让人头晕,最大的晕来自于另一个名字——游侣<ref>[https://www.sohu.com/a/157200467_682262 南宋理宗朝右丞相游侣与游似辨识],搜狐网 , 2017-07-14]</ref>。<br> 
==史书记载==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