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黎

增加 3,19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鮑利 '''李 ''' (1948年5月1日-), 生於南京,原 本名鮑利黎﹐英文名 Lily Hsueh﹐祖 籍安徽 省和縣,筆名 ﹐江蘇南京出生﹐成長於台灣。 李黎 、薛荔,臺 是來自台 ﹑旅居美國的小說﹑散 ﹑劇本及專欄 作家 ,本籍安徽和縣, 畢業於高雄女中 台灣大學歷史 ,後 ﹐70年代 赴美 ﹐就讀 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 攻讀 政治學 研究所。 從事 編輯 教職 美國加州帕羅奧圖 ﹐專事寫作。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三地出版小說﹑散文﹑翻譯﹑電影劇本等逾三十部﹔獲有多項小說獎﹑電影劇本獎 (並攝成影片)。作品多次被選入台灣年度小說選﹑散文選﹔代表作被收入《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及散文卷、《廿世紀台灣文學金典》小說卷﹔並列為《台灣小說二十家》(1978-1998) 之一。  [[File:李黎.jpg|缩略图|500px|thumb|有框|右|[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dc/74.html典藏臺灣 李黎照片來自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dc/74.html 典藏臺灣]]]  大學時代,鮑利黎即以「黎陽」筆名於《大學論壇》、《大學新聞》發表作品,並翻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後赴美求學,於《現代文學》發表首篇小說作品〈譚教授的一天〉。1980年於北京出版小說集《西江月》,封面並由《茅盾》題字 因於中國大陸出書,兼以參與保釣運動、中國統一運動等政治因素,使 遲遲不敢返回台灣。但仍持續寫 投稿於台灣刊物,1982年 〈最後夜車〉獲聯合報所辦聯合報文學獎短篇 小說 首獎。 李黎長居國外,又因政治因素不敢回台,早期作品 及散文 描寫海外華人鄉愁 為主 。1989年 其子發現罹患先天性心臟血管發育異常症,旋即以十三稚齡過世,李黎以《悲懷書簡》一書悼念亡兒,療治悲痛。經此傷痛,李黎作品偶會 翻譯 一聰慧男孩,或以其子為創作原型,並常蘊含對生命重生的不妥協意念。《袋鼠男人》一書中更置換男女角色,虛擬「人工子宮」,極力呈現一種懷孕重生的期盼。 陳映真對李黎的 作品 作了這樣的評論:「李黎寫的故事裏,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對於大陸和台灣兩地的牽連,和流放異域的、心靈與生命的荒涼,卻又始終透露著作者對於人的良善的不二的信心   ==作品集==*小說#《西江月》#《最後夜車》#《天堂鳥花》#《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書簡》#《初雪》#《三城之戀》#《樂園不下雨》*散文#《昨日之河》(2011)#《大江日夜流》#《別後》#《悲懷書簡》#《天地一游人》#《世界的回聲》#《晴天筆記》#《尋找紅汽球》#《玫瑰蕾的名字》#《心靈的地圖》#《舊情綿綿》#《翡冷翠的情人》#《一見鍾情》#《海枯石》#《威尼斯畫記》#《浮花飛絮張愛玲》#《玻璃電臺-上海老歌留聲》*電影劇本#《袋鼠男人》#《樂園不下雨》*譯作#《美麗新世界》*編選#《海外華人作家小說選》  ==參考資料==*[https://www.yzzk.com/cfm/special_list3.cfm?id=1376036405191 亞洲週刊專題 - 2013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https://sites.google.com/site/lhsueh/ 李黎書房]*[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dc/74.html 典藏臺灣]  ==外部連結==*[https://www.yzzk.com/cfm/special_list3.cfm?id=1376036405191 亞洲週刊專題 - 2013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https://sites.google.com/site/lhsueh/ 李黎書房]
3,6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