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朴仁老

移除 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名稱=朴仁老
|朝代=朝鮮王朝
|圖片名稱=朴仁老.jpg|缩略图
|圖片大小= 200px
|姓名= 朴仁老
1561年,朴仁老生于[[庆尚道]][[永川市|永川]]的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性格刚直,清廉,曾任承议副尉(正八品),但家境清寒。朴仁老自幼聪明,13岁时作汉文诗《戴胜吟》,有“神童”之誉。他在少年时代不仅学习诗文,还学习骑马射箭等武艺,并从事农业劳动。
[[壬辰倭乱]]期间,朴仁老投笔从戎,屡建战功。武科及第后,他先是出任水门将官职,后在罗浦任万户之职。任职期间,他忠于职守,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离任时,士兵们为他立了清德善政碑。之后,他被任命为江左节度使成允文旗下的统舟师,后成为成允文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制定作战方案。{{r|韦旭昇|page=238}}
战争结束后,朝鲜党争严重,“尚文鄙武”之风盛行。朴仁老对朝廷感到愤慨和失望,于是辞官回乡,在芦溪隐居。1626年,后金入侵朝鲜。朝鲜朝廷为了安定民心,派一些按察使到地方限制地主豪绅对农民的剥削。朴仁老作歌辞《岭南歌》称颂岭南按察使李谨元在整顿混乱局面,安定人民生活的事迹。1636年,清兵再次入侵,朝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朴仁老愤恨地写下汉诗《述怀》:“报国初心久未成,孤眠长夜恼愁情。梦中驰入辽阳路,射杀单于奏凯声。”1642年,朴仁老去世,时年82岁。
《太平词》创作于1598年冬。朴仁老作为成允文的幕僚,前往倭寇在朝鲜的最后一个据点[[釜山]]。当时,倭寇已经一败涂地,仓皇逃往本国。《太平词》是朴仁老在釜山停留十几天后,回到本营创作了慰劳将士们的凯歌。《太平词》以自豪之情叙述朝鲜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热爱和平开始,然后转入以愤怒的笔调回忆倭寇入侵的暴行,“岛夷百万,一朝入侵。亿万惊魂,刀锋所逼。平原积尸,可与山齐。雄都巨邑,成豺狼窟。”,接着描写了朝鲜与[[明朝]]联军击败入侵者的场面,“猛将如龙,勇士如云。旌旗蔽空,逶迤万里。兵声大振,震撼山岳。御营大将,冲锋陷阵。如风之狂,若雷之迅。清正贼魁,已陷掌中。”最后,描写的是朝鲜人民在胜利后的喜悦,“五色祥云,片片腾空。扬弓举矢,高唱凯歌。人人欢呼,声震云霄。” 和对永久和平的渴望,“亿万斯年,兵戈永息,耕田凿井,击壤而歌”。
《船上叹》是另一首以爱国和国防为主题的歌辞。作品开头描述的是朴仁老作为统舟师登船去往釜山的满腔热忱,“身老而多病,今日任舟师。乙巳炎夏日,来镇东营地。病魔虽缠身,安能坐养息?”,以及豪情壮志“腰间插长剑,慷慨登兵船。满怀愤恨意,圆睁怒双眼。遥望对马岛,风卷残云漫。浮云天边积,苍波浩水远。天际与海波,茫茫一色连。”接着,作者抒发了对朝鲜文明遭到倭寇践踏的悲愤之情,“吾东方文物,可比汉唐宋。国运多不幸,海丑逞凶残。未能雪国耻,蒙万世之羞。”然后,作者抒发了为国杀敌的勇气与决心,“我尚存一命,手足亦齐全。对此鼠狗贼,岂能怀畏惧?飞身上战船,率先冲向前。横扫入侵敌,如风卷落叶!”。歌辞的最后是作者对和平的赞美,“战船无所事,渔舟逐水行。春风秋月下,高枕无可忧。圣代太平岁,重温和平年。”{{r|通史|韦旭昇|page1=604-605|page2=240-241}}
《沙堤曲》和《芦溪歌》是两篇山水田园歌辞。《沙堤曲》是作者到访挚友李德馨,在龙津江岸沙堤上的亭子所作。《芦溪歌》是朴仁老76岁时在芦溪所作,表达了作者认为世间名利如浮云,变化无常,即使三公贵族也没有永恒的大自然珍贵的“安贫乐道”理念,“留恋山水,愈老愈烈。三公虽贵,何换江山。此言狂妄,招来讥笑。纵然如此,我心依旧。世间名利,如同浮云。寄情山水,度过此生。无思无虑,性情纯然。春天日长,斜拿钓竿。葛巾布衣,落座钓台。山雨已过,天空晴朗。微风吹来,水面如镜。水底清澈,游鱼可数。鱼儿无忌,不忍垂钓。”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