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教仁

增加 5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13年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宋教仁正欲循歐洲「內閣制」慣例,以[[黨魁]]身分組閣之際,3月20日,被[[袁世凱]]所雇殺手刺殺於上海火車站,子彈從後背射入體內,兇手開槍後逃逸。宋教仁疼痛難忍,他用手把于右任的頭拉到胸口,喘息地說:“吾痛甚,殆將不起,……我為調和南北事費盡心力,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死亦何悔”。當時在火車站送行的[[黃興]]、[[于右任]]、[[廖仲愷]]將宋教仁送往滬寧鐵路醫院急救,手術後,情況沒有好轉,大小便中出血嚴重,22日淩晨4時48分不治身死。年僅32歲。身故後,宋教仁之墓安在上海市的[[閘北]]公園。<ref name=“新華網">{{cite web |ur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60483.htm | title= 为国捐躯宋教仁 | language=zh | date=2018-04-10 | publisher=新華網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09}}</ref>
但是這個懸案在歷史上另有一說。宋教仁之親密革命夥伴,亦為當時宋教仁被刺時之秘書[[北一輝]],在其所著的「支那革命密史」一書中卻指出,殺害宋教仁之幕後主謀應為[[孫中山]]。理由在於彼此的政治見解差異過大
從[[北一輝]]所著之「支那革命密史」與宋教仁留下的手稿發現,宋教仁與孫中山在[[同盟會]]時期即早有路線之爭。孫中山力主在中國邊境省份,連絡會黨等舉事,而宋教仁則力主在長江中下游連絡新軍展開革命。孫中山在廣東策畫之[[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光復會]]系統之[[章炳麟]],又因質疑孫中山貪瀆[[同盟會]]會款,而在南洋散發「孫文罪狀」一文,並憤而帶顉光復會系統之舊成員退出同盟會,同盟會已名存實亡,[[華興會]]系統之領導者宋教仁亦對孫中山感到失望,而與[[黃興]]轉而在長江中下游組織革命,與長期主張在邊境進行革命之孫中山漸行漸遠。宋教仁的日記裡描述,孫文不但待人接物的胸襟狹窄,缺乏誠意。而且專制跋扈,令人難以忍受、認同<ref>[[黃文雄]]《國父與阿Q》</ref>。
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時在上海,勸父親通電自辯,袁世凱回答說:“我代人受過的事情多了,從不自辯。我雖然沒殺宋,宋還是因我而被殺,我還自辯什麼呢……我如果要殺宋,不必在召他前來之際﹔或者等他來了,陷以罪名亦可。如果要殺宋,那麼反對黨如孫文、黃興、陳其美輩皆可殺,為什麼非要選一個幫助我組閣、並且聲明組閣不用黨人的宋教仁呢?……只是我必殺應夔丞,為宋教仁報仇。 ”<ref name=“cpc"/>
宋教仁被刺時之秘書北一輝,在其所著的「支那革命密史」一書中卻指出,殺害宋教仁之幕後主謀應為孫中山。北一輝認為孫中山殺害宋教仁的動機有三:一、孫、宋二人過往有嫌隙。二、二人政治理念不同。三、宋教仁架空了你的權力。<ref name=“故事">{{cite web |url=https://gushi.tw/song-jiaoren/ | title= 究竟是誰殺了宋教仁? | language=zh | date=2016-10-29 | publisher=故事 | author=金老ㄕ | accessdate=2019-02-09}}</ref>
==評價==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