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世宗

增加 10,4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雍正]]死後廟號爲[[世宗憲皇帝]],史稱雍正皇帝。<ref name="中文百科清世宗">{{cite news|url=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24704.aspx| title =清世宗生平簡述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中文百科 | author= | accessdate=2019-2-11 }}</ref>
==人物關係==
===與皇父關係===
雍正登基後,一再強調自小蒙皇父康熙帝親自撫育,他的滿漢文及經書詩賦素養,都受到皇父肯定;尤其是他的誠孝,更深受康熙帝稱讚。他個性急躁喜怒不定,也屢蒙皇父訓誡「戒急用忍」,登基為帝仍不忘製掛屏懸之於室,以示謹惕。胤禛九歲起隨幸出征,二十一歲受封為貝勒,三十二歲晉封雍親王,培養了豐富的閱歷與處事經驗,為爭取帝位奠下基石。康熙晚年,諸子捲入皇位繼承激烈鬥爭,胤禛戒急用忍,努力表現出對父親的誠孝,並以恬淡不爭的外表,維繫了與皇父的感情,在某程度上打動了康熙晚年面對諸子爭位的絕望心境,也為承繼帝位發揮關鍵作用。
===與母親關係===
清世宗雍正皇帝自幼爲康熙表妹,時爲皇貴妃的佟佳氏(即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懿仁皇后)所撫養,雖並非過繼,但因彼時中宮久虛,佟佳氏以副後身份統攝後宮,位份尊貴,佟佳氏膝下猶空,胤禛出生後數年方誕下一女,鏇即而卒,故伊視胤禛爲己出,殷勤備至,關愛有加,而雍正則蒙其庇蔭,承其恩澤,算起來當是康熙諸子中除了二阿哥胤礽(生母爲四朝元老索尼,索額圖之侄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初諡“仁孝皇后”)、十阿哥胤誐(生母爲溫熹貴妃紐祜祿氏,孝昭仁皇后之妹,遏必隆之女)以外,位份最爲尊榮的一位皇子,因此從小即能受到一定的重視。幼時的胤禛乃憑借着這層得天獨厚的機緣,被鞠養於康熙宮中,得到父皇的親自撫育,所謂 “‘母’愛者子抱”,一時之間其樂融融,甚爲溫馨和諧。他們父子間的感情基礎也因這層關係,而顯得特别深厚牢固。
 
 
  清宮慣例,皇子出生後或由官員撫養,或由其他妃嬪撫養,總之一言以蔽之,皇子誕下之後獨不可付與生母撫育。這可能是爲了杜絕後宮幹政吧,所以有清一代,除了慈禧以外,大體上杜絕了後妃預事及外戚禍國的弊政。但是這種“防弊”之策也非一無瑕疵,由於缺乏接觸和溝通,這極有可能會導致出現親生母子間互生隔閡,彼此猜忌,感情不睦,關係漠然等如是尷尬的境況。而不幸的是,雍正和其生母德妃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陌生而緊張,冷淡而無奈。
 
 
  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爲以下幾點:
 
 
  第一,因爲胤禛從出生起即由佟佳氏撫養(胤禛後來回憶佟佳氏時曾感念其“撫沖齡而顧複,備蒙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德”《清世宗實錄》第十一卷,第九頁。),一直到他十一歲左右佟佳氏病逝,幼年的胤禛都是在這位母親之呵護和教導下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生恩不及養恩大”,所以胤禛感養母恩遇之素深,同孝懿仁皇后親近,反而與親娘生疏則是很自然的事情,亦合人之常情。(甚或這種情感上的親疏還“延及”到雍正的子孫,乾嘉年間佟佳氏累次加諡,但是作爲皇帝的生母烏雅氏卻偏偏沒有這種殊榮,仿佛她是什麼不相幹的人,生生地被抛在了一邊,極不尋常之中隱隱地透露出雍正和德妃之間“耐人尋味”的“母子”關係。)
 
 
  第二,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位份尊貴,自康熙第二位皇后(即孝昭仁皇后,康熙朝四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死後,一直位列皇貴妃之位,即所謂的副後,掌管後宮,是諸位皇子之嫡母,她的尊貴一定讓年幼的雍正產生一種依屬感和安全感,出於生存的本能他必定會竭盡全力地去討養母的好,以期穫得她的歡心,久而久之在這種潛移默化之下則難免“淪爲”一個懂得如何察言觀色、趨炎附勢的“勢利眼兒”,對於自己的親生母親的態度想來也會由於養母的存在和在宮廷之中生存立足的需要以及祖宗的成法,而不敢過分親近,胤禛甚至很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表現出一種以佟佳氏之子身份自居的“小小”情緒,生母德妃看在眼里心中定然很不暢快,久而久之他們之間的母子關係便會蒙上一層陰影,結也越結越死了。
 
 
  第三,“天下的父母皆是偏心的”,此乃古今常理。況且大多數的母親都會特别疼愛溺寵幼子,這是她們天生的情結。胤祚(康熙的第六子,德妃所生的第二個兒子)在的時候她疼胤祚,胤祚死了她自然就去疼十四子(胤禎,雍正時更名爲胤禵)嘍,想來雍正心中對此也一直耿耿於懷,母子間的隔閡愈見增大。
 
 
  第四,當然就得專門說說四阿哥本身的問題了,這個頭髮卷曲語速極快的孩子,自幼就被康熙說成是"喜怒不定",可見年幼時心緒不佳,心中承受不住方方面面帶給他的重壓,往往會突然而然的發作,有時甚或近乎歇斯底里了。做母親的大多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對於像他這樣有些憂鬱的孩子(美國史學大師史景遷如是認爲,語見《中國皇帝康熙自畫像》頁172,上海遠東出版社。),自然很難博得母親的歡心。
 
 
  第五,胤禛即位即封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爲舅舅,卻反而把自己的嫡親舅舅撂在一邊,不以爲意,這不等於向全世界宣布“我隻承認佟佳氏這位養母是我唯一的母親”了嘛,他的做法和《紅樓夢》中的探春也實實如出一轍,顯然在他的心底還是很不喜歡自己的親娘,並且或多或少的將此公開化,(他的脾氣性情本就是如此,很多時候都會他並不是如人們想象一般,將自己的感情遮遮掩掩,而是公開或半公開的一吐而快。)易位而處,若你是德妃眼見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此藐視自己恐怕也會氣不打一處來吧。再想想看天底下會有哪一個兒子選擇每天五更(凌晨三至五點)這個時候去給母親請安的(《大義覺迷錄》卷一,《清史資料 第四輯》,中華書局1983年版,頁11。雍正自暴隱情),他們名爲母子,實則形同陌路,二人之間本就沒什麼話說,甚至大多數時候都是話不投機針鋒相對的,但是爲了避免背負不孝的罪名,雍正隻能趕在母親尚未起身的這個點兒前去“請安”,(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互不碰面才能免生尷尬。說句實話,這招真是夠絕的了,不過從中也隱約的透露出雍正内心的無奈與辛酸。
 
 
  第六,德妃以“皇帝誕膺大委,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蕭奭:《永憲錄》,卷一。)爲由,拒不接受皇帝給自己行禮,害得登基大典差點都開不了場,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禮這麼大煞風景的開場,也似讖語似的注定了雍正朝淒淒慘慘的悲劇收場。
 
 
  此外,這位母親還曾放話說,雍正即位,"實非夢之所期",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明擺着告訴眾人說,他——自己的嫡親兒子(!)繼承大統,就連我這個親生母親做夢都想不到,實際上就是不承認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對他踐祚的挑戰。在政治環境如此險惡的情況下,在那麼多政敵對她自己親生兒子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她這麼說顯然將會受人以柄,顯然會把雍正往絕路上推,而她連想都沒想,連怕都沒怕,就這麼說,這麼做了!!!這麼絕情,偏心得這麼明顯,若是我也不可能和她搞好關係,更何況好強好名如雍正者乎?!
 
 
  德妃生前,斷然不肯接受“仁壽”皇太後的尊號,也不肯從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宮移居到太後應住的寧壽宮去,故她甫一咽氣,雍正便將她的梓宮(即棺材)移到寧壽宮,停靈三天才放到帝後死後應停靈的地方——壽皇殿,曲摺的透露出雍正心中的忿恨與不平,其中的三昧着實耐人尋味。
 
 
  還有,胤禛因早年中過暑,故而特别怕熱,德妃死後,雖天氣酷熱非常,但爲免落他人以口實,他堅持守靈,以致數度昏厥,身體不支,在他給心腹年羹堯的密摺中就有這樣的話——“朕安,你實在爲朕放心,實力不能撑,也顧不得丟醜了。況受過暑,一點熱也受不得,隻得以身荷之重,着實惜養,不必爲朕過慮。”一種負氣、憤懑的情緒,一看便明,母子之間關係若此,實在是雍正一生莫大的悲哀。
===與弘曆關係===
雍正皇帝有十子四女,以皇四子弘曆最聰穎好學,深得器重。除延聘名師悉心教育,也費心為弘曆挑選福晉。康熙六十一年,胤禛特地邀請皇父遊圓明園,讓十二歲的弘曆與皇祖相見,祖孫三代歡聚,傳為美談。弘曆深得康熙喜愛,帶回宮中教養,傳說康熙皇帝因看上弘曆而傳位予胤禛;或可說:康熙最終傳位胤禛,弘曆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雍正經歷了承襲帝位骨肉相殘的苦痛經驗,讓他毅然決定為弘曆繼位掃除一切障礙,親定秘密建儲制,書儲君名諱,密封匣內,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奠定清代皇位平穩過渡的先例。
===與臣子關係===
雍正帝雖在激烈的皇位鬥爭中脫穎而出,但繼位初期仍受到兩股勢力挑戰:一是延續康熙後期以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皇十四子允禵等兄弟所聚集的宗室集團;一是以隆科多、年羹堯等人因拱衛有功逐漸恃寵攬權、驕縱不法的權臣勢力。「為君難」這枚鐫刻於雍正元年的引首印,既反映了雍正面對兄弟宗室骨肉相殘的難處;也反映出為君者當如何知人、用人、信人以維繫相輔相承的君臣關係的心境。對雍正來說,任何試圖侵犯或凌駕皇權的力量必須剷除滅絕,選展的「硃批奏摺」說明了雍正對皇權挑釁者的血腥整肅;然而對於忠貞不貳、實心為國的臣子,如十三弟怡親王允祥、大臣張廷玉、田文鏡、楊宗仁等,則是關懷備至、不吝誇獎、賞賜有嘉。總之,雍正皇帝是位賞罰分明、嚴厲剛猛中卻又至情至性的率直君主。
== 参考資料 ==
1,1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