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禹之谟

增加 15,79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禹之谟| 圖像 = [[File:禹之谟.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t01599c4b6c46dd340d.jpg 原图链接]]]}} [[ 禹之谟 ]] (1866—1907), [[ 湖南 ]] 省双峰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曾以幕友身份随湘军参加 [[ 甲午战争 ]] ,运送粮弹,后去上海研究实业,与谭嗣同等相识,主张变法维新。1903年加入华兴会,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湖南分会首任会长,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同年8月10日在长沙被捕入狱,秘密解往 [[ 湘西靖州 ]] ,备受酷刑,坚贞不屈。1907年2月6日,被杀害于靖州东门外。就义前高呼:我为救中国而死,救四万万人而死!<ref name="新浪">{{cite web |url=http://news.sina.com.cn/o/2011-05-31/093522560926.shtml |title=禹之谟:十载同磨高祖剑| accessdate=2011-05-31}}</ref> =人物简介=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1866年8月27日(农历7月18日),诞生于湖南[[双峰县]]青树坪镇贻则堂。他少有大志,娴文习武,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最爱读王船山著作。20岁时禹之谟遍游江、浙诸省,广泛接触社会名流,研读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爱国忧民之心日趋强烈。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愤然弃笔从戎,投身清军,立志报国。由于晚清政府腐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1897年,禹之谟回到家乡创办实业,走实业救国道路。“[[戊戌变法]]”失败后,禹之谟深知倚赖清廷改行新法,实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行不通的,遂盟发民主革命思想,积极投入反清斗争。1900年,禹之谟东渡[[日本]]留学,寻找救国道路。在日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人,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各种活动。1902年春回国,先在安庆设立阜湘织布厂,后返湘潭创办湘利黔织布局,实践其实业救国的主张。===创立华兴会===1904年初,[[黄兴]]创立华兴会,禹之谟首批加入,积极组织反清斗争。1904年4月,为反对美帝国主义攫取[[中国铁路]]建筑权,湖南掀起粤汉铁路废约自办运动。禹之谟领导组织省工商各界,集资百余万,收回了路权。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不久,禹之谟在湘组建同盟会湖南分会,并被推为首任会长。期间,他还竭力创办惟一学堂(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湘乡驻省中学(今湘乡一中)。由于禹之谟精诚爱国,敢于任事,且具有出色的宣传和组织才能,深得各界群众的拥戴,公认他是湖南工、商、学各界的代表,分别被举为湖南商会会董,湘学会会长,湖南学生自治会总干事。1906年5月,著名的反清革命宣传家陈天华和爱国志士姚宏业灵柩返湘时,他首倡“公葬岳麓山,以彰义烈”,发动万余名学生举行大型公葬活动;6月,痛惩[[长沙]]善化学务处总监俞诰庆。===壮烈牺牲===1906年8月,禹之谟为反对清廷盐捐浮收和提款兴学等反动政策,率湘乡驻省中学200名学生回湘乡与县衙据理力争。8月10日,被湖南巡抚[[庞鸿书]]以“哄堂塞署、图谋不轨”罪名逮捕入狱。1907年2月6日,禹之谟在靖州东门外慷慨就义,年仅41岁。临刑前他高呼:“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人而死,继我志者自有人!”。其遗体始葬青树坪,民国元年公葬于岳麓山。孙中山追赠禹之谟为陆军左将军。=生平概述=1886年随叔父去[[南京]],在军营任事。凭吊过洪秀全革命遗迹。1894年,随湘军参加中日甲午战争。负责运输粮饷军械,往来于山东、河北及辽宁等地,出色完成任务,因功以县主簿候选,辞不受。战后至上海,专心研究实业,幻想“实业救国”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丢掉改良幻想,倡革命救亡之说,走上反清革命道路。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领导的自立会。同年秋与唐到汉口筹划自立军起义,负责由上海运送武器。事机泄露,唐才常惨遭杀害,他逃亡日本,在[[大阪]]、千代田等工厂实习操作,学习纺织工艺和应用化学。===设立毛巾厂===1902年,从日本购买一批纺织机械回国,在安徽安庆设立毛巾厂,次年迁往湖南湘潭,又逾年,迁至长沙,附设工艺传习所。时人称:“湖南之有机织,自之谟始。”1904年,他与黄兴、陈天华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次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黄兴致函,让他在湖南建立分会,他欣然受命,积极发展会员,建立同盟会湖南分会,担任第一任会长。次年参加收回粤汉铁路运动并率先发起抵制美货运动。创办湘乡旅省中学堂与惟一学堂,被推为湖南商会会长和教育会长。1906年夏,他策动学生自治会开会,决定迎陈天华、姚洪业烈士灵柩回湘,公葬于岳麓山,以彰义烈,又参加湘乡学界反对盐捐浮收斗争。8月10日被捕入狱。事前,好友曾劝他暂到圣公会避难,他婉言谢绝,他说:“吾辈为国家、为社会死,义也。各国改革,孰不流血?吾当为前驱。”他被捕的消息传出,长沙各界纷起营救。清吏深恐激成事变,遂秘密将其解往靖州(今湖南靖县),备受酷刑,坚贞不屈。1907年1月5日被绞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黄兴请临时大总统追赠“陆军左将军”,公葬于岳麓山。===民主革命斗士===十九世纪中叶,内忧外患动摇着中华古老帝国。湘乡人[[曾国藩]]看到了来自工业文明的冲击。于是,他在中国首推洋务与西学。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国内阶级矛盾暂趋缓和,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为特征的洋务运动蔚然兴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大门,近代民族工商业随之发轫。 在这场封建经济大突围中,洋务倡导者的故乡──长期勇于拼搏,奋勇争先的湘乡,由于绅权势力盘根错节,思想保守,拒绝接受新鲜事物,湘军集团敛聚的财富没有向以机械化为特征的近代化生产转化,而是用于求田购舍,湘乡无一厂一矿之设,错失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良机。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变法维新之风起,以湘乡人禹之谟为领头的湖南人“自强求富”的士气民风再度被激发出来。=生平事迹====出生地===禹之谟,1866年8月27日(农历7月18日),诞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贻则堂(今[[繁星村]])。幼年一直受私塾教育,书法文章都有过人之处。 20岁时,随叔父禹骏烈去南京,在湘军部队当文书,不久担任运输粮秣事务,往来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此后十余年均在军中度过。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任江南转运津局德州分局派运军械委员,运输粮饷军械至辽宁等沿海战区。因功绩卓著,经[[刘坤一]]保奏,以县主簿候选。但他痛感清政府腐败,辞命不受,毅然离开军队,来到上海,研究实业,希望从发展民族工业入手来挽救祖国危亡。此后,多次在长江沿岸开发矿业,均未成功。 1897年回到湖南,结识[[谭嗣同]]、唐才常及哥老会首领毕永年等维新人士,对变法维新深表同情。 1900年参加唐才常自立军起义的秘密筹备工作,负责从上海运送军械至汉口。起义因事泄失败后,逃出汉口,经[[上海]]东渡日本。在东京结识了一批爱国留日青年,又接触了“革命排满”和民权思想。鉴于“空言不是救国”,他花很大力气在东京学习新兴的应用化学,又到大坂千代田工厂学习纺织工业。1902年回到祖国,开始致力创办实业,兴学育才和革命活动。 1908年在湘潭设立湘利黔毛巾织造厂,次年迁往长沙。在发展近代企业同时,还积极筹建湘学会及学生自治会,被推举为湖南商会会董和教育会会长。1904年加入华兴会。===加入同盟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之一。此时全国掀起了抵制美货运动,他通过湖南商会积极推进这一运动,促成商界于1905年8月召开有4000多人参加“湖南全省绅商抵制美货禁约会”。翌年,又领导了湖南铁路废约改商办的运动。 1906年夏天,为拒侮反帝、忧愤国事而献身的湖南籍留日青年[[陈天华]]和[[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他与同盟会会员覃振、陈家鼎等人商议后,决定组织全城学生把两人遗体公葬于岳麓山,“以彰义烈”,借以扩大革命影响。5月29日,公葬仪式隆重举行,万余名师生一律穿白色制服,手执白旗、挽联,整队护送灵柩到岳麓山,且在墓地前隆重举行公祭活动。当晚长(沙)善(化)学务处总监俞浩庆指使军警拘捕了因参加埋葬竖碑而迟归的十多名学生,作为镇压报复。他闻讯后,以教育会长名义向学务处和军警当局交涉,要求释放学生,未获许可。于是组织学生密切监视素有狎邪之游嗜好的俞诰庆。果然第二天晚上,在妓院宿娼的俞诰庆被学生当场抓住,送到濂溪阁开会声讨。他主持这个集会,痛斥俞的无耻行径,并迫使其同意释放被捕学生。省会民心大快,哄动一时。此时他的一系列言行早已为清廷所注意,被清廷官吏视为“挟学界、工界、商界为重,主张民权”的为首倡乱的人物,故此处境十分危险。但他毫不畏惧,坚持斗争。6月30日,由长沙回到湘乡,参加学界反对盐捐浮收的风潮,与100多名学生代表求见知县陶福曾,建议停止盐捐浮收,并将已收钱款移作教育经费。但这次交涉没有达到目的,即返回长沙。===就义===正在伺机构陷的清朝湖南当局,立即牵强附会地罗织了一个“哄堂塞署”的罪名,于8月10日将他逮捕入狱。被捕前,有人劝他暂避一下,但他豪迈地说:“吾辈为国家社会死,义也。各国改革,孰不流血?吾当为前驱!”被捕后,被秘密押送至常德。9月19日,又从常德转到边远城镇靖州(今靖县)。在靖州监狱,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虽在严刑之下,断指割舌,体无完肤,而终不屈服,对同盟会的组织活动只字未吐。在监狱里,他留下了《[[告在世同胞遗书]]》,大声呼吁:“同胞!同胞!其善为死所,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身而生!前途莽莽……我同胞其图之。困心衡虑,终必底于成也!” 1907年2月6日,被绞杀于[[靖州]],临刑前高呼:“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救四万万人而死!”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根据黄兴的提议,追赠他为“陆军左将军”。===禹之谟之死===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有许多热血男儿为推翻腐朽的清朝,拯救 祖国,献出了生命,事迹非常感人。 有个叫禹之谟的革命志士,是湖南人。他痛恨清朝卖国害民,积极参加 革命活动。因为他敢说敢做,带头反对官府,揭露清朝官员的丑恶行为,被 官府视为眼中钉。官府千方百计要抓他,有人劝他去避难。他说:“我能为 国家为社会而死,是件好事。革命,就要有人流血断头,我愿意先死!” 禹之谟被捕以后,时任靖州知州[[金蓉镜]]对他动用惨无人道的酷刑。他被脱光衣服, 用绳子吊起大拇指和大脚趾,悬起来拷打;绳子断了,他重重摔下来,手脚 指被拉断了。官吏又用香火一下一下烧他的皮肉,让他跪在铁链上,用皮鞭 抽打 900 多下。他被打得血肉模糊,几次昏死过去,却决不屈服。朋友们劝 他吃下有毒药的食物自杀,免得再受酷刑。他说:“我不能这样死。大丈夫 要死得光明磊落。我要到刑场上去死,让百姓看我的刑伤,唤起他们奋起斗 争。我情愿像牛马一样被杀,也不当奴隶而生!” 后来,官府要绞死他。他大声说:“我要流血而死,你为何不杀我的头, 不让我的血流出来,辜负了我的报国心!”官吏说:“你总说要流血牺牲, 今天偏不叫你如愿!”禹之谟哈哈大笑:“好!我可以保住我的血纯净不受 污染了!”他实现了为国而死的愿望。===“实业救国”路===禹之谟1867年出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一个破落的小商人家庭,十五岁到邵阳做学徒,因不满店主的敲诈而辞工。回家后,潜心史学,习剑练武。20岁时禹之谟“提三尺剑,挟一卷书”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名流,研究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爱国忧民之心日趋强烈。 中日甲午战争中,禹之谟在清军中任军营饷械转运,因功赏五品顶戴。战后去上海研习矿学,走“实业救国”道路,拟在长江沿岸开矿,未成。1899年,协助唐才常在上海筹建正气会。第二年春,又和唐才常在汉口组建自立军,计划在长江中下游举旗反清,事败,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千代田和大阪工业区研习纺织工艺和应用化学,追求“实业救国”。1903年,回国后利用从日本带回来的铁木混合织机,在湘潭县城设织布厂,生产毛巾,其产品质优价廉,畅销各地。1904年迁厂于长沙北门,规模逐渐扩大。 禹之谟创办织布厂成功,他人纷纷仿效,湖南近代织布工厂“一时创设不少”,“湘省工业之发达,盖自此始”。[[光绪]]末年,省内豫丰昌、永和祥等四家纺织机坊,年产织染布2万多匹,而且这些厂全部集中在湘潭,此地成为晚清纺织布中心。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湘潭经济史略]]》一书中说:“湘潭近代棉纺织工业因近代民主革命斗士、湘乡留日学者禹之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湘潭县城创办湘利黔织布局而开始起步”。《[[湖南省志]]》第一卷记载:“禹之谟在1903年创立湘潭毛巾厂,是为湖南近代机织业的开端”。 为培养革命人才,禹之谟在厂里办起了工业学堂,并捐钱创办湘乡驻省中学(湘乡一中前身)和邵阳驻省中学。 1905年5月,一场源于[[上海]]、以抵制美货为主要内容的反美爱国运动进入高潮。上海通电全国,湖南立即响应。湖南最早投入运动的是禹之谟领导的湖南工业学堂的教职员与学生,他带领青年学生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湖南全省绅商抵制美货禁约会”,并劝说父兄停止买卖美货。 有代表认为,禹之谟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不仅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抵制[[美货]],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这场抵制美货的运动中,由于禹之谟精诚爱国,敢于任事,深得各界群众的拥戴。他分别被推选为湖南商会会董、湘学会会长、湖南学生自治会总干事。1904年初,黄兴创立华兴会,禹之谟首批加入。1905年,受黄兴的委托在湖南组建同盟会湖南分会,积极组织反清斗争。1906年禹之谟被清政府逮捕,受刑不屈,第二年被绞杀于靖县东门,终年39岁。===禹之谟墓===禹之谟墓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北侧,与陈天华、[[姚洪业]]墓上下毗邻。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河西岳麓山麓山寺北侧。 1912年10月,自双峰迁葬于此。占地面积约29平方米。墓呈三级台阶状,长方形,平顶,长245米,宽1.45米,高0.8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汉白玉碑三通。 主碑刻“烈士禹之谟墓”六字,高1.47米,宽0.5米。左右附碑分别刻墓主禹之谟遗作《[[告同胞书]]》手迹和[[朱杞]]、[[颜昌尧]]所撰墓志铭,均高1.27米,宽0.43米。墓前有石案、石礅、拜台及护栏等设施。 =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