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增加 13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上海建材学院学报.jpeg|有框|右|<big></big>[https://c61.cnki.net/CJFD/big/SCXY/SCXY199602.jpg 原图链接][https://mall.cnki.net/magazine/magadetail/SCXY199602.htm 来自 中国知网 的图片]]]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创刊于1989年,由上海建材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以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 邓小平理论 ]]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 [[ 社会主义 ]] 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刊物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国内外建筑材料及其相关领域内的最新科研及工程应用成果(包括新理论、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等),促进学术交流<ref>[https://www.sohu.com/a/298032164_100191228 未来的学术交流的方式] ,搜狐,2019-02-27</ref>,为发展我国建筑材料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本刊主要刊登建筑材料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刊登相关的工程应用、研究简报、实验技术类文章;刊物面向国内外征稿,并以国内外从事建筑材料及其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诚邀国内外新老作者积极向本刊投稿,诚邀国内外 [[ 专家 ]] 学者为本刊审稿,诚邀国内外新老读者浏览阅读本刊,诚邀关心本刊的各界人士积极为本刊提出创新发展建议。现用名:《建筑材料学报》。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学术论文、 [[ 工程 ]][[ 应用 ]] 、研究简报、实验技术、快讯等。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办刊宗旨==
本刊宗旨为活跃 [[ 学术 ]] 空气,反映该院教学与科研成果;与国内外同类 [[ 专业 ]] 的院校(所)及生产部门进行交流,促进建材工业各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荣誉==
2004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 [[ 质量 ]] 奖、2006年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良奖、2008年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文核心期刊(2008)
2008年上海市新闻出版(版权)业"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优秀奖、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 [[ 期刊 ]] 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收录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CEPS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ASPT来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收录
[[ 中国期刊网 ]] 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教育期刊学会荐稿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
[[ 中国知网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ref>[https://www.sohu.com/a/215053147_333993 如何在万方数据上检索期刊和论文] ,搜狐,2018-01-06 </ref>—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来源期刊、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中国工业期刊学会理论编辑部荐稿期刊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杂志目前已停刊,具体复刊时间以杂志社官方 [[ 消息 ]] 为准。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杂志现已正式更名为《建筑材料学报》 [[ 杂志]]。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相关期刊==
[[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上海环境科学杂志、上海调味品杂志、上海电机厂科技情报杂志、上海地方交通杂志、陕西工学院学报、山东建材学院学报、上海汽轮机杂志、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社简介==
1征稿范围
(1)建筑材料(水泥、 [[ 石灰 ]] 、石膏、混凝土、 [[ 陶瓷 ]] 、玻璃、耐火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复合材料、木材等)的基础理论研究。
(2)建筑材料研究所用的近代测试手段和 [[ 研究 ]] 方法。
(3)新型建筑材料的制备 [[ 工艺技术 ]] 和应用。
(4)建筑材料生产的利废及 [[ 节能 ]]
(5)计算机在建筑材料科学研究及 [[ 生产 ]] 中的应用。
2刊登形式
学术论文、工程应用、研究简报、实验 [[ 技术 ]] 、快讯等。
3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稿件务必论点明确, [[ 文字 ]] 精炼,数据可靠,引用资料请注明文献出处,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10000字(包括图、表、英文摘要、参考文献等)。来稿格式为: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 [[ 姓名 ]] 、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英译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注:英文题目及关键词应与中文内容相对应,英文摘要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稍加扩展,一般以不超过200个词为宜)、正文、参考文献。
(2)文稿使用WORD文档,要求用字规范,打印稿应留出较大的行距。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外文 [[ 字母 ]] 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3)文中图、表要精选。插图主线与辅线粗细比例为3:1。图中 [[ 文字 ]] 、符号须标注清楚,并与正文一致。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稿件中表、图的相关文字均以中英文同时列出。
(4)中文参考文献要求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列出。未公开发表的 [[ 资料 ]] 不列入参考文献,文献序号应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排。
(5)作者在收到投稿回复后,将审稿费100元/篇寄至本刊 [[ 编辑部 ]] 。切勿一稿两投。
(6)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编辑部将先退请 [[ 作者 ]] 修改后再送审。
4来稿录用规定
来稿采用与否,均经外审后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拟录用稿件的全体 [[ 作者 ]] 需签署论文版权转让合同,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 [[ 出版 ]] 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本刊将一次性支付给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等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并赠送当期刊物;不拟刊用的稿件一般在3~5个月内通知作者,原稿恕不退回。
==视频==
717,4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