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皇甫谧

增加 1,95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生平==
出于[[安定皇甫氏]],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祖父是灞陵縣令皇甫叔獻,父皇甫叔侯,舉孝廉<ref>《[[世說新語]]注·文學-68》:[[王隱]]《晉書》:「謐字士安,安定朝那人,漢太尉嵩曾孫也。祖叔獻,灞陵令。父叔侯,舉孝廉。」</ref>。出后叔父,徒居新安。少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废寝忘食。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ref name="a1">《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ref>。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ref name="維基皇甫谧">{{cite news|url=https://zh.wikipedia.org/zh/%E7%9A%87%E7%94%AB%E8%B0%A7| title =皇甫谧簡介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維基百科 | author= | accessdate=2019-2-13 }}</ref>
皇甫謐(公元二一五年——二八二年),幼名静,字士安,晚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縣朝那鎮)人。早歲家貧,務農爲生,年十七,猶目不存教。後得叔母任氏的勸勉與資助,始能就學,半耕半讀,發憤攻書,精通百家學說,稽古論今,著述宏富。謐以淡泊明志,濟人壽世爲懷,耕讀自甘,清貧自守,名重文苑。晉武帝曾詔他在朝廷爲官,謐托病不受。後晉武帝贈書一車,自此他益加手不釋卷,刻苦鑽研諸子百家之學,終於成了一位著名醫學家和文學家。
皇甫謐中年患風痺症,由於講究服石,致身體極度瘦弱,輾轉床側,甚至一度萌生自殺之念。後專心攻讀醫書,匯集《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的主要内容,纂成《針灸甲乙經》一書,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學專著。該書十二卷,計一百二十八篇,内有七十篇談經穴。從内容來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個方面。對闡述經絡理論,統一古代針灸穴位的位置、名稱、取穴法及總結晉以前針灸學的成就等,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亦爲我國針灸專科化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他還著有《帝王世紀》、《高士傳》、《烈女傳》、《逸士傳》、《玄晏春秋》等史書。
皇甫谧
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斯医者虽曰方技,其实濡者之事乎。
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
上有明圣之主,下有输实之臣;上有在宽之政,下有委情之人。
人之所贪者,生也;所恶者,死也。虽贪,不得越期。虽恶,不可逃遁。
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
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墓也.
== 参考資料 ==
1,1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