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承天门

增加 3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承天门''' ==
承天门是隋唐京师长安城宫城太极宫正门,建于 [[ 隋文帝 ]] 开皇二年,是隋唐时期皇帝与群臣议政和举行国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若元正、冬至陈乐设宴会赦宥罪、除旧、布新当万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则御承天门以听政焉”,如隋文帝平陈师献俘, [[ 唐太宗 ]] 册封 [[ 李治 ]] 为皇太子,唐睿宗即位,唐玄宗接受吐蕃盟书等等,都在此举行大朝会。 [1]
承天门根据2001年考古报告已经发现三门道,门侧东遗址破坏严重,是否还有门道不得而知。 [2] 2018年社科院出版文章排除了承天门为五门道的可能。 [3] 根据历史记载同含元殿一样为三出阙城门,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四百多米宽的横街从承天门前穿过,构成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宫廷广场。
 
承天门上建有高大雄伟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门前有广步三百步,宽约441米的宫廷广场,南面正对朱雀门、明德门,宽约155米的朱雀大街,作为都城的中轴线,地位十分重要。 [4]
=='''城门简介'''==
在唐朝长安城诸多城门中,承天门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严格说起来,它是 [[ 太极宫 ]] 的南大门,而事实上,它还是长安宫城和皇城共用城墙的中门。往北对应的是长安城正北的 [[ 玄武门 ]] ,往南对应的正是皇城的南大门 [[ 朱雀门 ]]
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永禄介绍说,承天门建于隋初,最初被称为广阳门,其后改名为朝阳门、顺天门,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二月才被称为承天门。
=='''遗址发掘'''==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1963年发表的《 [[ 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 ]] 》中写道,承天门的门址在今天莲湖公园莲湖池南岸偏西处,然而门的基址大部分已被挖土破坏。经考古探测其东西残存部分尚长41.7米,已发现三门道。中间门道宽8.5米,西侧门道宽6.2米,东侧门道宽6.4米,门道的进深为19米。门址底下铺有石条和石板,建筑极其坚固。由于门址东侧已被破坏,向东是否还有门道,已不得知。 [4] [3]
承天门上建有高大雄伟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门前有广步三百步,宽约441米的宫廷广场,南面正对朱雀门、明德门,宽约155米的朱雀大街,作为都城的中轴线,地位十分重要。 [4]
=='''建筑形制'''==
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当年承天门的巍峨和恢弘:门上有高大的楼观,门外左右有东西朝堂,门前有宽约三百步的宫廷广场,南面直对朱雀门、 [[ 明德门 ]]
=='''功能作用'''==
承天门位于宫城和皇城之间,正是封建王朝权力最集中之处。从承天门到朱雀门被称为“承天门街”,也就是所谓的“天街”,承天门街两侧,集中了多个中央衙署,最著名的当属中书外省和门下外省,地势优越,地理位置颇为重要。承天门作为封建皇帝举行“外朝”大典之处,想来也和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遥想当年,承天门门楼上,皇帝振臂一呼,底下应者如云,元旦、冬至时皇帝在此设宴陈乐,百官山呼万岁,四海升平。而朝廷遇有赦宥,或除旧布新,或接待各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皇帝也要御承天门听政。像唐太宗册李治为皇太子、睿宗即皇帝位、玄宗受吐蕃宰相尚钦藏献盟书等,都在此举行大朝会。每逢此时,承天门门内由左右武卫士挟队列仗;门外广场,武士环卫,依仗排列,千官序立,各国使者与民族首领朝拜,乐舞并作,金鼓齐鸣,仪式庄严而隆重。
历史记载,公元713年9月19日,唐玄宗在承天门设宴款待百官,一时兴起,命身边人向楼下抛撒金钱,看百官争先拣拾为乐。所以唐人张祜《 [[ 退宫人 ]] 》诗中写道:“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据说,数十年后流落民间的宫女还在向世人念着此诗说着皇帝的恩惠呢。
'''承天门上咚咚鼓'''
2,2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