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菲利克斯·克莱因

增加 55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圖像 = [[File:T0151ec9db527764231菲利克斯·克莱因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9www-history.qhimgmcs.comst-andrews.ac.uk/BigPictures/t0151ec9db527764231Klein_6.jpg?size=1066x1600 jpeg 原圖鏈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菲利克斯·克莱因'''
菲利克斯·克莱因(Felix Christian Klein,1849~1925)德国数学家。1849年4月25日生于杜塞多夫。1925年6月22日卒于哥廷根。 <ref>[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F%B2%E5%88%A9%E5%85%8B%E6%96%AF%C2%B7%E5%85%8B%E8%8E%B1%E5%9B%A0 菲利克斯·克莱因 维基百科]维基百科[引用日期2015-01-30]] </ref>
中文名: 菲利克斯·克莱因
*1893年克莱因在美国芝加哥参观国际博览会后,深感基础学科对于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他回德国后在哥廷根竭力促进数学、力学和其他基础学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并在哥廷根大学成立应用力学系。
*1904年,他推荐学工程出身的L.普朗特为该系主任。这个系是现代力学发源地之一。以普朗特和T.冯·卡门为代表的近代力学学派首先在哥廷根大学成长发展,是和克莱因的努力分不开的。克莱因在哥廷根讲授的课程非常广泛,主要是在数学和物理之间的交叉课题,如力学和势论。他实现了要重建哥廷根大学作为世界数学研究的重要中心的愿望。 著名的数学杂志《[[数学年刊]]》就是在克莱因的主持管理下才能在重要性上达到和超过了《[[克莱尔杂志]]》的。这本杂志在复分析、代数几何和不变量理论方面很有特色。在实分析和群论新领域也很出色。 [2]
'''作品荣誉'''
*1885年克莱因被英国皇家学会选为国外会员并被授予科普勒奖金。
*1908年克莱因被国际数学会选为在罗马召开的数学家大会主席。
量子场论
背景
▪ 场 ▪ 规范场论 ▪ 经典场论 ▪ 庞加莱对称
▪ 量子力学 ▪ 自发对称性破缺
对称性
▪ 交叉 ▪ 电荷共轭 ▪ 宇称 ▪ 时间反演
工具
▪ 反常 ▪ 有效场论 ▪ 真空期望值 ▪ 法捷耶夫波波夫鬼态
▪ 费曼图 ▪ LSZ约化公式 ▪ 配分函数 ▪ 传播函数
▪ 量子化 ▪ 重整化 ▪ 真空态 ▪ 维克定理
▪ 怀特曼公理体系
方程
▪ 狄拉克方程式 ▪ 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 普洛卡方程式 ▪ 惠勒-德威特方程式
标准模型
▪ 电弱交互作用 ▪ 希格斯机制 ▪ 量子色动力学
▪ 量子电动力学 ▪ 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
未完成理论
▪ 量子引力 ▪ 弦理论 ▪ 超对称 ▪ 人工色
▪ 万有理论
科学史
▪ 阿德勒 ▪ 贝特 ▪ 波古留波夫 ▪ 卡伦
▪ 科尔曼 ▪ 德维特 ▪ 狄拉克 ▪ 戴森
▪ 费米 ▪ 费曼 ▪ 菲尔茨 ▪ 弗罗利希
▪ 盖尔曼 ▪ 戈德斯通 ▪ 格娄斯 ▪ 胡夫特
▪ 贾基夫 ▪ 克莱因 ▪ 朗道 ▪ 李政道
▪ 雷曼 ▪ 马约拉纳 ▪ 南部阳一郎 ▪ 巴雷西
▪ 泊里雅科夫 ▪ 萨拉姆 ▪ 施温格 ▪ 斯卡姆
▪ 斯塔克伯格 ▪ 西蒙泽克 ▪ 朝永振一郎 ▪ 韦尔特曼
▪ 史蒂文·温伯格 ▪ 韦斯柯夫 ▪ 威尔森 ▪ 威滕
▪ 杨振宁 ▪ 汤川秀树 ▪ 齐默尔曼 ▪ 金恩-贾斯廷
 
 
 
== 量子场论 ==
{| class="wikitable"
|-
! '''背景 '''
|-
|▪ 场|| ▪ 规范场论|| ▪ 经典场论|| ▪ 庞加莱对称 || ▪ 量子力学|| ▪ 自发对称性破缺
|-
! '''对称性 '''
|-
|▪ 交叉|| ▪ 电荷共轭|| ▪ 宇称|| ▪ 时间反演||||
|-
! '''工具 '''
|-
|▪ 反常|| ▪ 有效场论|| ▪ 真空期望值|| ▪ 法捷耶夫波波夫鬼态|| ▪ 费曼图|| ▪ LSZ约化公式
|-
|▪ 配分函数|| ▪ 传播函数|| ▪ 量子化|| ▪ 重整化|| ▪ 真空态|| ▪ 维克定理
|-||
| ▪ 怀特曼公理体系|| || ||||
|-
! '''方程'''
|-
|▪ 狄拉克方程式 ||▪ 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 普洛卡方程式|| ▪ 惠勒-德威特方程式||||
|-
! '''标准模型'''
|-
|▪ 电弱交互作用 ||▪ 希格斯机制|| ▪ 量子色动力学|| ▪ 量子电动力学|| ▪ 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
|-
! '''未完成理论'''
|-
|▪ 量子引力|| ▪ 弦理论|| ▪ 超对称|| ▪ 人工色|| ▪ 万有理论 ||
|-
! '''科学史 '''
|-
|▪ 阿德勒|| ▪ 贝特|| ▪ 波古留波夫|| ▪ 卡伦 || ▪ 科尔曼|| ▪ 德维特
|-
|▪ 狄拉克|| ▪ 戴森 || ▪ 费米|| ▪ 费曼|| ▪ 菲尔茨|| ▪ 弗罗利希
|-
|▪ 盖尔曼|| ▪ 戈德斯通|| ▪ 格娄斯|| ▪ 胡夫特 || ▪ 贾基夫|| ▪ 克莱因
|-
|▪ 朗道|| ▪ 李政道 || ▪ 雷曼|| ▪ 马约拉纳|| ▪ 南部阳一郎|| ▪ 巴雷西
|-
|▪ 泊里雅科夫|| ▪ 萨拉姆|| ▪ 施温格|| ▪ 斯卡姆 || ▪ 斯塔克伯格|| ▪ 西蒙泽克
|-
|▪ 朝永振一郎|| ▪ 韦尔特曼 || ▪ 史蒂文·温伯格|| ▪ 韦斯柯夫|| ▪ 威尔森|| ▪ 威滕
|-
|▪ 杨振宁|| ▪ 汤川秀树|| ▪ 齐默尔曼|| ▪ 金恩-贾斯廷||||
|-
|}
== 参考资料 ==
9,2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