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阁罗凤

增加 4,9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阁罗凤'''==(712年―779年),又作觉乐凤,南诏第五代王,公元748年—779年在位,其父皮逻阁在中国唐王朝扶持下统一六诏,受唐朝封为云南王。748年皮逻阁死,阁罗凤继位,袭封。其为皮逻阁养子,皮逻阁死后,与二弟于诚节争位,胜,将诚节流放。在其父死前,他已参与削平六诏的活动,即位后,继续发展势力,消灭在其东方的东爨、西爨,控制滇东地区。
[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59a8b505fdfaaf5180e386bdbc5594ed/7e3e6709c93d70cfac74b72ef8dcd100baa12b02.jpg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阁罗凤 (712年―779年),又作觉乐凤,南诏第五代王,公元748年—779年在位,其父皮逻阁在中国唐王朝扶持下统一六诏,受唐朝封为云南王。748年皮逻阁死,阁罗凤继位,袭封。其为皮逻阁养子 [1]  ,皮逻阁死后,与二弟于诚节争位,胜,将诚节流放。在其父死前,他已参与削平六诏的活动,即位后,继续发展势力,消灭在其东方的东爨、西爨,控制滇东地区。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59a8b505fdfaaf5180e386bdbc5594ed/7e3e6709c93d70cfac74b72ef8dcd100baa12b02.jpg ] [https://baike.baidu.com/pic/%E9%98%81%E7%BD%97%E5%87%A4/3706790/0/7c5fcc1b994733c6ac6e7563?fr=lemma&ct=single ]]]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712年| 出生地点 = 大理州王崧县 | 逝世日期 = 779年 | 国籍 = 南诏国 | 别 = 阁罗 觉乐 | 职业 = 南诏君主第五代、云南王 | 主要成就 =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云南王 }}
[[[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ac8b14819082d158bb825eb7b8317ee5/f603918fa0ec08fa2cbf81c855ee3d6d55fbda26.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9%98%81%E7%BD%97%E5%87%A4/3706790/0/f603918fa0ec08fa2cbf81c855ee3d6d55fbda26?fr=lemma&ct=single]]]
|别    名 觉乐凤
|国    籍 南诏国
|民    族 白族
|出生地大理州王崧县
|出 =='''人物 日期 712年 平'''==
|逝世日 阁罗凤初臣服于唐,助唐抗击吐蕃。后因唐云南太守张虔陀无礼于阁罗凤,又征求财物,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杀张虔陀。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发兵征讨,又为所败。阁罗凤遂依附吐蕃,吐蕃封阁罗凤为赞普锺,号东帝。时杨国忠为唐相,又征兵全国,大举讨伐,为阁罗凤所败。不久,安史之乱爆发,阁罗凤趁机扩大领土,控制区域达到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贵州西北部。他建立制度,修筑道路,设置城邑,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在位 779 间,使南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强大的奴隶主政权,以汉文教贵族子弟,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南诏与中原王朝已有百年臣属关系。阁罗凤几度试图与唐廷和好,766 ,阁罗凤在都城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立南诏德化碑,表明叛唐出于不得已,愿与唐世代友好。
|职    业 南诏君主第五 、云南王 宗大历十四年(779年),阁罗凤去世,因其子凤迦异早死,故立其孙异牟寻为嗣
|信    仰佛教 =='''家族成员'''==
|主要成就 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云南王 父亲:皮逻阁(唐赐名蒙归义)
|在    位 748年—779年 儿子:凤迦异
|前    任 皮逻阁 孙子:异牟寻
|继    任异牟寻 =='''相关史料'''==
| '''旧唐书''' '''<small>《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small>''' 七年,归义卒,诏立子阁罗凤袭云南王。无何,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谋,虔陀矫诈,待之不以礼。旧事,南诏常与其妻子谒见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虔陀遣人骂辱之,仍密奏其罪恶。阁罗凤忿怨,因发兵反攻,围虔陀,杀之,时天宝九年也。  天宝十年,仲通率兵出戎、巂州。阁罗凤遣使谢罪,仍与云南录事参军姜如芝俱来,请还其所虏掠,且言:"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当归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兵逼大和城,为南诏所败。自是阁罗凤北臣吐蕃。吐蕃令阁罗凤为赞普钟,号曰东帝,给以金印。蛮谓弟为"钟",时天宝十一年也。十二年,剑南节度使杨国忠执国政,仍奏征天下兵,俾留后、侍御史李宓将十余万,辇饷者在外。涉海,瘴死者相属于路,天下始骚然苦之。宓复败于大和城北,死者十八、九。会安禄山反,阁罗凤乘衅攻陷巂州及会同军,西复降寻传蛮。  大历十四 ,阁罗凤子凤迦异先阁罗凤死,立迦异子,是为异牟寻。 '''新唐书''' '''<small>《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small>:'''  七载,归义死,阁罗凤立,袭王,以其子凤迦异为阳瓜州刺史。初,安宁城有五盐井,人得煮鬻自给。玄宗诏特进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  鲜于仲通领剑南节度使,卞忿少方略。故事,南诏尝与妻子谒都督,过云南,太守张虔陀私之,多所求丐,阁罗凤不应。虔陀数诟靳之,阴表其罪。由是忿怨,反,发兵攻虔陀,杀之,取姚州及小夷州凡三十二。天宝十年,仲通自将出戎、巂州,分二道进次曲州、靖州。阁罗凤遣使者谢罪,愿还所虏,得自新,且城姚州;如不听,则归命吐蕃,恐云南非唐有。仲通怒,囚使者,进薄白厓城,大败引还。阁罗凤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夷谓弟"钟",故称"赞普钟",给金印,号"东帝"。揭碑国门,明不得已而叛,尝曰:"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嗣容归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会杨国忠以剑南节度当国,乃调天下兵凡十万,使侍御史李宓讨之,辇饷者尚不在。涉海而疫死相踵于道,宓败于大和城,死者十八。亦会安禄山反,阁罗凤因之取巂州会同军,据清溪关,以破越析,枭于赠,西而降寻传、骠诸国。  寻传蛮者,俗无丝纩,跣履榛棘不苦也。射豪猪,生食其肉。战,以竹笼头如兜鍪。其西有裸蛮,亦曰野蛮,漫散山中,无君长,作槛舍以居。男少女多,无田农,以木皮蔽形,妇或十或五共养一男子。广德初,凤迦异筑柘东城,诸葛亮石刻故在,文曰:"碑即仆,蛮为汉奴。"夷畏誓,常以石搘捂。  大历十四年,阁罗凤卒,以凤迦异前死,立其孙异牟寻以嗣。 =='''参考资料'''==  <ref>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炎阁未有子时,以阁罗凤为嗣,及生子,还其宗,而名承阁,遂不改。”</ref> <ref>《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04-14] </ref> <ref>《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     号 长寿.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04-14]</ref>
2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