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公谨

增加 5,3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张公谨| 图像 =[[File: 张公谨 .jpg|缩略图|center|[http://p0.so.qhimgs1.com/bdr/378__/t011ad67aaa0b854c4c.jpg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big></big>'''| 出生 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 魏州繁水 (今河南省南乐县)人 唐朝 著名 将领, 被誉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早年效忠 张公谨原为 王世充 属下洧[wěi]州(河南省尉氏县)长史 后投 与刺史崔枢一同 降唐 任邹州别驾、右武侯长史。后在徐世绩等人的推荐下 成为秦王 府幕僚,并辅助 李世民 的幕僚 发动玄武门之变,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 贞观三年(629年),张公谨担任行军副总管,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次年,东突厥平定,张公谨进封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贞观六年(632年),张公谨病逝,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 后改封郯国公。==人物生平==张公谨早年 效力于王世充, 洧州长史。618年(武德元年),张公谨与洧州刺史崔枢投降唐朝,被任命为 邹州别驾 ,累迁至 右武 长史  621年(武德四年),徐圆朗反叛,攻陷楚丘(今河南滑县),欲围攻虞城。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命崔枢 张公谨率领各州豪强作质子的子弟一百多人去守卫虞城。副使柳浚道:"崔枢和张公谨原来都是王世充的部下,各 人质的父兄也 反叛了,这一去恐怕会叛变。"任瑰没有理会。在张公谨二人的坚守下,叛军难以攻破虞城,撤军而去。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 李元吉,但又犹豫不决,便命人占卜以测吉凶。此时,张公谨从外而入,将占卜的龟壳扔在地上,并道:"占卜是为决定疑难之事,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能够停止行动吗?"李世民深表赞同。 627年(贞观元年),张公谨出任代 (今山西代县) 都督 封爵邹国公 并上表朝廷请求实行屯田 此后, 张公谨 曾协助 对时政得失多次进言,都得到唐太宗 李世民 发动玄 的采纳。 629年(贞观三年),张公谨上奏朝廷,认为可以讨伐东突厥,并列举六条理由:"颉利可汗奢华残暴,诛杀忠良,亲近奸佞,此其一;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离,此其二;突利、拓设、欲谷设均得罪颉利,无地自容,此其三;塞北地区经历霜冻干旱,粮食匿乏,此其四;颉利疏离族人,委重任于外族,胡人反复无常,大唐军队一到,必然内部纷乱,此其五;汉人早年到北方避乱,至此时人数较多,近来听说他们召聚 装,占据险要 地,大军出塞,自然内部响应,此其六。"唐太宗遂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讨伐东突厥,张公谨为副总管。 630年(贞观四年),颉利兵败,遣使请降 唐太宗命鸿胪寺卿唐俭前去抚慰。李靖 李绩(即徐世绩)在白道会军,打算出兵偷袭东突厥。张公谨得知后,反对道:"皇帝已接受他们投降,而且唐俭还在突厥,怎能出兵进攻?" 李靖 不听,发兵出击,终于 平定 东突厥  632年(贞观六年) 可惜他英年早 张公谨病 于任上 于632 病逝 仅三十九岁 ,追赠左骁卫大将军 ,谥号为襄。 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追思张公谨旧功,改封他为郯国公。 654年(永徽五年),唐高宗又追赠张公谨为荆州都督。 ==轶事典故==张公谨去世后,唐太宗欲到郊外致哀。有司奏道:"按照《阴阳书》的说法,辰日不宜哭泣,这是风俗。"唐太宗道:"君主与臣子就像父子一样,哀痛哭泣是感情自然流露,怎么能避忌日呢?"于是,痛哭了一场。 ==人物评价==李世民:司徒赵国公无忌 ……故左骁卫大将军 襄公张公谨、……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命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 刘昫: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而并晓世充之猜贰,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公谨投龟定议,志助储君。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王夫之:无左吴、赵贤,则淮南不能谋逆;无宇文述、杨素,则杨广不能夺嫡;无张公谨、尉迟敬德,则太宗不能杀兄;天下之乱,酿成于徼幸功名者之从臾者类然也。 ==个人作品==《全唐文》收录有其文一篇:《条突厥可取状》 ==家庭成员==长子:张大象,袭爵邹 国公 谥号 官至户部侍郎。 次子:张大素,曾任东台舍人,兼修国史,死于怀州长史任上。 三子:张大安,曾任太子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后被贬 普州刺史,死于横州司马任上。 孙子:张涚,张大安之子,唐玄宗时任国子祭酒。 曾孙:僧一行,俗名张遂,著名僧人 。 ==史籍记载==《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 《新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唐纪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唐纪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唐纪九》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