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声调

增加 1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评价'''==
声调不仅在现代汉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就连在古音中也一样,古时汉语的声调有多少类,自来言人人殊,纷纭无定。中国传统音韵学上一向所谓的“四声”,都是声调分为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这情形至少在五世纪前就已经存在。据《梁书·沈约传》记载:“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于是,“平、上、去、入”四声之名由是确定。这种把语音的声调按照它的读法不同而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传统分类法,称为“调类”。隋、唐的切韵,宋代的广韵也都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叫做“四声”。后来,各地的语音大体上都还保留着这个中古时期的四声系统。但语言不论是语音、语词、语法都会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改变。
以声调来说,到了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以后,北方语音的“平声”就已经分化成两类,就是“阴平”跟“阳平”。其演变的规律,大体上是:古音属于清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阴平”;古音属于浊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阳平”。这也就是北平话的“平声”所以分为“阴平”跟“阳平”的原因。至于“上、去、入”三声在其他各地也有些分化为阴阳二类的现象,所以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调,如潮州话。有些地方则“上声”不分阴阳,如闽南语泉漳片、福州话、客家话等,所以这些方言各有七个声调。因此各地方言的声调,多寡不一,有的少到三个(如河北滦县),有的多至十个(如广西博白县)。<ref>[https://zhuanlanwww.zhihu163.com/pdy/171756902 article/GO8A0VAU0525MHTP.html 声调]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