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黑闼

增加 5,2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刘黑闼| 图像 =[[File:刘黑闼.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onfucianism.com.cn/WebEditor/UploadFile/20101022163741686.jpg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big></big>'''|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刘黑闼''', 出生 (?-623年), 贝州漳南县 ( [[ 河北]] 故城东北 )人 隋末唐初 起义军首领 割据势力。少时与窦建德为知己好友 他曾 隋末从郝孝德 参加瓦岗军 、投靠 李密 败后 后被 王世充俘虏 。后逃回河北 逃跑后 依附 好友 窦建德, 封汉东郡公,以骁勇多谋著称。 窦建德死 后,刘黑闼召集窦建德旧部起兵, 后自 立为王,号 称汉东王 ,建元天造,都于洺州。与唐朝多次交战,先败于秦王李世民之讨,后死于太子李建成之征 ==人物生平== 刘黑闼 年轻时狡诈蛮横,嗜酒好赌博,不治产业,家境贫困缺吃少穿,同乡窦建德时常给 资助。 后来,农民起义军纷起,刘黑闼投奔郝孝德,啸居山林,后来归顺李密,成为偏将。 武德元年(618年),瓦岗军溃败,李密投降唐朝,刘黑闼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一直听说他勇猛强悍,便让他担任骑将,守卫新乡(今属河南)。刘黑闼看不起王世充,不久率部逃回河北,投奔好友窦建德。窦建德大喜,任命刘黑闼为将军,封汉东郡公,并命他率兵东西袭击。窦建德有了什么谋划,必然命令他一个人负责侦察,经常乘隙钻进敌方偷看虚实,有时出乎对方意料之外,乘机猛攻,战果丰硕,军中称作"神 将军"。 八月二十二日(9月13日),刘黑闼攻陷历亭,屯卫将军王行敏 而闻名 死。 窦建德故将旧吏纷纷杀死唐朝官吏,响应起义。八月二十六日(9月17日),深州人崔元逊杀其刺史裴晞,叛附于刘黑闼。唐兖州总管徐圆朗也起兵响应。 九月 刘黑闼 大败 淮安王 李神通、 幽州总管 罗艺联军 。十月初六日(10月26日),刘黑闼攻陷瀛州,抓获刺史卢士睿,又攻陷观州。 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在相州自称汉东王,建年号为天造,任命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将军,将窦建德的夏政权文武官员全部恢复原职,定都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建立法规主持政务,全部效法夏政权的制度。 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刘黑闼借得突厥兵再起,侵犯山东。 七月,刘黑闼到了定州(今河北定县),他原来的将领曹湛、董康买以前逃亡在鲜虞,这次又招集人马响应刘黑闼。十五日(8月26日) 击走徐世绩 唐高祖任命淮阳郡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 生擒薛 与原国公史 均兄弟 宝讨伐刘黑闼。 九月,刘黑闼攻陷瀛州 死瀛州刺史马匡武。东盐州人马君德背叛唐朝,以东盐州归附刘黑闼。 十月初一日(11月9日),唐高祖派齐王李元吉统帅讨伐刘黑闼。初五日(11月13日),刘黑闼军进攻鄃[shū]县,贝州刺史许善护战死。初六日(11月14日),观州刺史刘君会反叛唐朝,投靠刘黑闼。十七日(11月25日),刘黑闼军与唐军 李道玄 部在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交战,唐军战败,李道玄阵亡 ,史万宝轻装骑马逃了回去。洺州总管庐江王李瑗弃城西走,相州(今河南安阳)以北州县相继归附,十天时间全部收复原有城镇,又在洺州建都。 十一月初三日(12月10日),刘黑闼军攻陷沧州。 初七日(12月14日),唐廷三易其帅,以皇太子李建成代替李元吉。十二月十一日(623年1月17日),刘军攻陷恒州,杀刺史王公政。  刘黑闼被刘弘基紧追不舍,得不到休息 擒斩罗 路途遥远 卒疲劳。武德六年(623年)正月初五,刘黑闼逃到饶阳(今河北饶阳)时,跟着他的才一百多骑兵,大家都饥肠辘辘,想进城弄东西吃。刘黑闼委任的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出城大礼迎接,请他们进城。刘黑闼开始不同意,诸葛德威假装真诚恭敬,哭着坚持邀请。刘黑闼才走进城门,诸葛德威就指挥部队拘捕了他,送到李建成面前。 二月 最终被 李建成 擒获 在洺州将刘黑闼及其弟刘十善一并 首,山东平定。 ==历史评价==范愿:"汉东公刘黑闼果敢多奇略,宽仁容众,恩结于士卒。" 刘昫《旧唐书》:①"无赖,嗜酒,好博弈,不治产业"; ②"黑闼既遍游诸贼,善观时变,素骁勇,多奸诈。" 欧阳修等《新唐书》:"黑闼、开道,勇而无谋,顾其行师,祗是狂贼,皆为麾下所 ,驭众之道谬哉。" ==史籍记载==《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 《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 ==历史遗迹==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李世民与刘黑闼的洺水之战,不仅载录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而且在永年县、沙河县等地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只不过这些遗迹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而记载的。 如《新唐书》记载:"(永年县)狗山有太宗故垒,讨刘黑闼于此"。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和《畿[jī]辅通志》关于永年县狗山也都有"武德五年,太宗亲讨刘黑闼,于此立营"的记载。清《畿辅通志》关于沙河县大仓门山也有记载:"大仓门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亦名仓口,唐时尝置仓于此,以通馈饷,故名"。《畿辅通志》在关于大仓门山的记载中甚至还引用《大清一统志》进一步明确:"唐太宗为秦王时,击刘黑闼于河北,置仓于此,以通馈饷,故有仓门之名"。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