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同僚

增加 3,0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公共電視董事長
* 華視董事長
==新聞==
「實驗大學」將開放申請 實驗學校擬申請「向上延伸」<ref>{{cite web|url=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640541|title=「實驗大學」將開放申請 實驗學校擬申請「向上延伸」|date=2019-02-12|work=聯合新聞網}}</ref>
立法院前年完成「實驗教育三法」修法,首度讓實驗教育延伸至大學;教育部本月底將公布申請辦法。據了解,已有國內實驗教育辦學者躍躍欲試,想要將實驗教育向上延伸,申辦「實驗大學」,嘗試跨齡、跨領域、跨越學校圍牆的新型態教育。
少子化趨勢下,學生人數不斷下滑,全國實驗學校卻逆勢增加逾百所,現有1萬多名學生接受實驗教育。但台灣是否真需要一所「實驗大學」,各界有不同聲音。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張旭政]]表示,國民教育階段,因有課綱限制、教學內容受限大,實驗教育自有存在空間;相較之下,大學自主性高,學生有選課自由,老師授課方式多元,雲端學習也逐步普及,「有什麼是傳統大學不能辦到的?」
 
但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認為,「大學雖有自由,綁手綁腳的地方也不少。」一方面,學生受必修課、畢業學分規範;教師也有研究升等、社會服務的壓力;二來,大學存有官僚體制的慣行,組織結構翻轉並非一蹴可幾。
 
鄭同僚表示,國外實驗大學,已打破傳統社會對大學的想像。例如源起於法國的「School 42」,不問學歷、背景,且無入學門檻、學費全額免費,讓學生自由競爭,比拼創新力、想像力,「現在錄取率比哈佛還低,畢業生受數位產業歡迎。」
 
鄭同僚說,許多實驗大學設計新型態招生方式,可吸引傳統升學主義下的落網菁英;且畢業生,雖無文憑,但具備硬實力、軟實力,社會適應力不輸一般學士畢業生。對比之下,台灣大學還是相當僵化。
 
實驗教育推廣者、振鐸學會理事長丁志仁表示,國內許多學校經營者,有意朝實驗教育邁進,但礙於現行法規定中,實驗學校須「依據特定教育理念,以學校為範圍,從事教育理念之實踐」,換言之,學校實施「實驗教育」,只能全有,或全無,不接受部分學院、學系試辦。
 
教育部高教司目前已通過〈專科以上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許可與設校及教學品質保證辦法〉,預計2月底前,開放申請實驗大學。
 
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實驗大學包括設校基金、樓地板面積、招生規模,到招生方式、修業規定、學雜費、人事任用等,可不受既有法令限制,但具體操作或替代做法,要記載於實驗計畫,報部審查後,才能設立。
 
是否能放寬標準?朱俊彰表示,此議題曾在立院修法時討論過,但因涉及「一所學校內,存在兩套治理機制」,需要更細緻地研擬配套方案。
==教育工作==
* 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專長為教育政治學、教育行政、與質性研究,曾教授另類教育學、班級經營、課程與教學等課程。由於長年指導實習教師,對於年輕教育者們如何經歷磨練而成為一位獨當一面教師的過程,有最貼近現場的觀察。<ref>{{cite news | language =zh-tw | author = | url =http://enews.url.com.tw/education.shtm | title =消失的創意教師 | publisher =人本教育札記180期 | date =2008-08-15 | accessdate = 2015-03-17}}</ref>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