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德宗李适

增加 4,312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redirect2|李适|同名的朝鮮王朝將軍|李适 (朝鮮)}} {{Emperorcn box|图像=200px|唐德宗像 |名称=唐德宗 |姓名=李…”
{{redirect2|李适|同名的[[朝鮮王朝]]將軍|李适 (朝鮮)}}
{{Emperorcn box|图像=[[File:Tang Dezong.jpg|200px|唐德宗像]]
|名称=唐德宗
|姓名=李适
|庙号='''[[德宗]]'''
|谥号=神武孝文皇帝
|陵墓=[[崇陵]]
|政权=[[唐朝]]
|在世=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63歲)
|在位=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年号=[[建中 (唐朝)|建中]]:780年-783年<br />
[[興元|兴元]]:784年<br />
[[貞元 (唐朝)|贞元]]:785年-805年八月
}}
'''唐德宗李适'''({{bd|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catIdx=L李适}})({{標音|字=-{适}-|拼音=kuò}})<ref>李适的「-{适}-」不是「-{適}-」的[[簡化字]],是{{僻字|𨓈|辶+(氏+口)}}(即[http://www.mojikyo.gr.jp/gif96/053/053393.gif])的現在字形。其音如次:
*[[官話]]:[[汉语拼音]]/[[通用拼音]]-Kuò,[[注音符號]]-ㄎㄨㄛˋ
*[[粤語]]:[[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粵拼]]-Kut3,[[教育學院拼音方案]]-Kut8又Kut3
*[[直音]]:括。</ref>,[[唐代宗]]與[[睿真皇太后|沈氏]]所生的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李重茂|殇帝]]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壽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 生平 ==
[[天宝 (唐朝)|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廣德 (唐朝)|广德]]二年(764年),以[[庶长子]]的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大曆|大历]]十四年(779年)即位。次年,为了改善财政,采纳宰相[[杨炎]]建议,废除[[租庸調法|庸调-{制}-]],颁行“[[两税法]]”。执政前期一改[[唐代宗|代宗]]朝姑息[[藩镇]]的弊政,坚决削弱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措置失当,镇抚乖方,往往在消灭旧叛之后又激起一批原本忠于朝廷的[[节度使]]的叛乱。

[[建中 (唐朝)|建中]]四年(783年),因朝廷赏赐有失公平,激起'''[[泾原兵变]]''',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乾}-县]]),早年入朝面圣却被软禁在京城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在哗变军士的拥护下称帝,改国号为秦。泾原之变时,长期讨逆伐叛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因奸臣[[卢杞]]畏罪挑拨而见疑于德宗,自危之下铤而走险加入了叛乱阵营。唐中兴名将[[李晟 (唐朝)|李晟]]经历艰难险阻,终于击破朱泚、李怀光联军,德宗才得以重返长安。

德宗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彻底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宦官[[监军]]的制度也开始确立。后期的德宗日益变得贪婪自私,不但经常把国库[[赋税]]收入划拨到自己的内帑,还纵容在外宦官强令地方官进奉贡物,甚至在[[长安]]施行[[宫市]]以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为弥补中央财政,德宗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尽管有人称德宗在位时期为“'''[[中國歷代中興|中兴之治]]'''”,但这一说法仅适用于德宗执政初期。

唐德宗于[[貞元 (唐朝)|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 性格 ==
=== 好思辩 ===
德宗本人喜好理辩,往往喜欢就某件政务反复讨论诘难,无疑而后实行。因此他曾对[[李泌]]比较过前两任宰相的优劣:[[杨炎]]有才,但容不下反对意见,皇帝每每对杨炎的条陈提出异议,杨炎动辄忿然作色,不肯与皇帝继续讨论,“无复君臣之礼”。数年后德宗还忿然回忆道:“杨炎视朕如小儿,以为朕不足与言也”。后一任宰相[[卢杞]]无才,虽然能面对皇帝的质疑面色如常,唯唯称是,却让皇帝感到不能得到往复理辩问难,然后解决问题的快感。德宗认为李泌集二人之长而无二人之短,既能与皇帝平心静气地辩论,又有自己独特的政见,往往让德宗感到“如此则国家晏安,如彼则事危殆”,不得不从其议。{{来源请求}}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