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柯劭愍

移除 1,0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柯劭愍'''(1848年-1933年),字仲勉,又作凤孙、凤荪、凤笙、奉生等,号蓼园,室名岁寒阁,山东胶州市胶城镇东关姜行街人。民国初年国学家、史学家。曾任辅仁大学(北京)董事会董事。1910年12月-1911年12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相当于现在北京大学校长)。
少孤,由母李长霞教导长大,博极群书,过目不忘。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典礼院学士,还曾任资政院议员。 1910年12月-1911年12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感念前朝恩泽,以逊清遗老自居。他曾尝独力撰著《新元史》,学术界对《新元史》评价颇高,认为此书乃集五百多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纠正了不少错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赠文学博士学位。民国八年(1919)十二月,徐世昌总统明令《新元史》列入正史,是为第二十五史。 民国三年(1914年)夏天,袁世凯成立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劭忞又参与《清史稿》之编撰工作,整理《儒林传》、《文苑传》、《畴 == 传》,并独撰《天文志》;全馆参与者有一百余人,1920年完成初稿,共五百二十九卷,1926年又进行修订工作,1928年刊印,共印一千一百部,成为第二十六史(或二十五史,《新元史》不列入正史)。物生平==柯劭愍,字仲勉,又作凤孙、凤荪、凤笙、奉生等,号蓼园,室名岁寒阁,山东胶州人。自幼丧父,在母亲教导下,从小就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 <br> 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1901 。<br>1901 年任湖南学政,后历任国子监司业、贵胄学堂总教司、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等职 。1906 。<br>1906 年到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任贵州提学使 。1908 。1<br>908 年回京,任学部丞参、度署右参议、资政院议员、典礼院学士、北京辅仁大学董事会董事等职 。1910 。<br>1910 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成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第八任校长。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学部故作镇静,10月13日通知大学堂称武昌之乱即可扫平,命大学堂照常上课,但许多学生教员离校回籍,人心离散无法上课。11月26日,清政府任命劳乃宣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柯劭愍的总监督使命由此告终。
中华民国成立后,柯劭愍感念前朝,以逊清遗老自居。他独立撰著了《新元史》,学术界评价颇高,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赠其文学博士学位,1919年,徐世昌总统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是为第二十五史。
1914年, [[ 袁世凯 ]] 成立清史馆,赵尔巽为馆长,柯劭愍参与《清史稿》编撰工作,整理《儒林传》《文苑传》《畴人传》,并独撰《天文志》,参与者百余人,1920年完成初稿529卷,1926年修订,1928年刊印,共印1100部,成为第二十五史,而《新元史》则未被列入正史。
1933年8月31日,柯劭愍于北京病逝,享年85岁。
1,1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