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臺北醫學大學

增加 7,92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 left"|<center>''' 臺北醫學大學 一.jpg|thumb|right| ['''<br><img src="https://scontentwww.frmq2-1tmu.fnaedu.fbcdn.nettw/vimages/t1title.0-0png" width="280"></p600x600/152495416_10159564423442878_8463594763464701101_o.jpg?_nc_cat=106&ccb=1-3&_nc_sid=e3f864&_nc_ohc=QBpxD1qW1ssAX_rKxbl&_nc_ht=scontent.frmq2-1.fna&tp=6&oh=cc33030b8e067e88040f298e5c5f938d&oe=6075ACA2 原圖鏈結] center><small>[https://www.facebooktmu.comedu.tw/TaipeiMedicalUniversityFront/ about/about5/CIS002/Page.aspx?id=rD30DJ3xXt0= 圖片來 源 」] ]自tmu]</small> '''臺北醫學大學'''|}
(Taipei '''臺北醫學大學'''({{lang|en|'''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TMU '''}},{{lang|en|'''TMU'''}} ),簡稱 '''臺 北醫 大''' ''' 北醫大 ''' ''' 北醫 ''' ,是 一所 位於 [[臺灣]][[ 臺北市 ]][[ 信義區 (臺北市)|信義區]] 私立[[醫學院| 醫學 專門 大學.]]。北醫大前身係1960年胡水旺、徐千田創辦的「臺北醫學院」;2000年獲准升格,改名「臺北醫學大學」,現為[[優久大學聯盟|優久聯盟]]、[[臺北聯合大學系統]]之成員學校。
1959年6月奉行政 台北醫學大學共有六間附設醫 核准籌 ,分別為[[臺北醫學大學附 ,1960年6月奉教育 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衛生福利 令准立案 雙和醫院]]、臺北癌症中心、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及[[新國民醫院]]
==校史年表== 從三 前身為'''臺北醫學院''',[[2000年]]改制為臺北醫學大學*1958年,創辦人[[胡水旺]]先生、[[徐千田]]先生籌設臺北醫學院。*1960年,「'''臺北醫學院'''」創立,[[徐千田]]教授接任第一任校長。設立醫學系、牙醫學系及藥學系。*1963年,成立護理助產專修科,招收五專生。*1965年,成立醫事技術專修科,招收五專生。*1973年,[[黃金江]]教授接任第二任校長。*1975年,醫事技術專修科改制為醫事技術學系。*1976年,第一 鐵皮屋 附設醫院 開始 營運。*1977年,護理助產專修科改制為護理學系。*1978年,[[謝孟雄]]教授接任第三任校長。*1979年,成立保健營養學系。*1983年 小自書本 [[董大成]]教授接任第四任校長。成立藥學研究所。*1986年,[[江萬煊]]教授接任第五任校長。*1989年,成立公共衛生學系 玻璃管 天然物醫學研究所。*1990年,[[胡俊弘]]教授接任第六任校長,成立醫學研究所。*1992年 大至土地 成立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 房舍 生藥研究所。*1993年 皆是由私 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改名為牙醫學研究所。天然物醫學研究所改名為醫學研究所。醫學研究所設立醫學 文組。*1994年,成立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領先全國各校成立「醫學 而來 訊暨電子計算機中心」。成立醫學人文中心 走過篳路藍縷的半世紀 *1995年,成立保健營養學研究所碩士班。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1996年 第二間附屬醫院-市立萬芳醫院接受臺 市政府委託經營。*1997年,成立醫務管理學系。*1998年,成立生物 歷經了17屆董事會、8 學技術研究所、醫學資訊研究所。*1999年,成立生藥技術學系,是臺灣第一個中藥相關學系。由時 董事長、10任校 藥學院院 楊玲玲教授創立。*2000年 他們胼手胝足地開創 改制為「'''臺 北醫 各項非凡 學'''」,設立醫學院、護理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 立醫務管理研究所、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傷害防治學研究所。*2001年 相信 成立口腔衛生學系、二年制呼吸治療 職進修班。*2002年,[[許重義]]教授接 第七任校長。成立藥理學研究所、口腔科學研究所、保健營養研究所博士班。*2003年,通過衛生署甄選,籌建雙和醫院。醫學研究所醫學人文組獨立為醫學人文研究所。成立口腔科學研究所、呼吸治療學系。*2004年,成立神經科學研究所。*2006年,口腔科學研究所與生醫材料研究所合併為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所。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醫 技術學系改名為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停招生物資源技術學系。*2007年,成立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科學研究所、牙體技術學系、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醫學研究所基礎組、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藥理學研究所及神經科學研究所等五所,整併為醫學科學研究所。停招生藥技術學系。*2008年,第三間附屬醫院-[[雙和醫院]]於7月1日開始營運、[[邱文達]]教授接任校 *2009年,醫務管理學系併入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班國際學生。*2010年,成立醫學科技學院、人 昌及 暨社會科學院。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改名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2011年,[[邱文達]] 校長 林建煌的傳承下 榮陞[[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衛生署]]署長 將引領本 [[閻雲]]教授接任第九任 邁向 長。成立人文暨社會科學學院。榮獲QS亞洲頂尖大學前百大。連續六年獲教育部補助近4億元。成立藥學院生技製藥產業碩士專班、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2012年,成立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2013年,第四間附屬醫院-臺北癌症中心成立。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成立臨床藥物基因體學暨蛋白質體學碩士學位學程、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藥學系分設藥學組、臨床藥學組。*2014年,成立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生技醫療產業研發博士學位學程。*2015年,第五間附屬醫院-寧波醫療中心開始營運。成立管理學院,原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之醫務管理學系改隸管理學院。成立醫學工程學院、大數據科技及管理研究所、管理學院生物科技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奈米醫學工程研究所。*2016年,成立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生醫光機電研究所、食品安全碩士學位學程、 國際 !<ref>醫學研究碩士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學士後護理學系、學士後大數據科技及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分拆為營養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院更是國內首屈一指)。*2017年,[[http://www.tmu.edu.tw/Front/about/about1/Page.aspx?id=jkgBr1zqgsk= 林建煌]]教授接任北醫第十任校長。成立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食品安全 系。大安 簡介 區啟用。*2018年,第六間附屬醫院- 臺北 神經 醫學 中心成立。成立跨領域 院。*2019年,第七間附設醫院-[[新國民醫院]]</ref>於10月1日交接營運。
== 臺北醫學大 = 學校 ===1960年6月1日 '''学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学]]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 學生需 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 胡水旺小學]]、[[ 徐千田中學]]和[[大學]] 兩位醫 。小 博士 一般為兒童而設 以及一批 提供基 省醫 教育。 界菁英籌組 生在完 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 <ref>最後,提供[[https://www.peoplenews.tw/news/8d9a4fdf-3a87-4940-88b6-18be4b0265d1 胡水旺台北醫 高等教育]]的 院創辦人(1911-2016) | 民報 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ref>」。
===創校前的第一階段=== 事實上,[[杜聰明]]醫師於1953年卸下台大醫 在這些主要 院院長後 校類型外 即尋求 台北市興建私人醫 某些國家的 院的 可能 性,當時本校創辦人之一胡水旺醫師擔任「台北醫師公 理事長」,也積極參與其 在小學教育和 ,但最 學教育的前 因覓尋 在其他學 地的不順利,拖了一 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幼童| 幼兒童]]而設 適逢高雄市陳啟川市長捐贈十三甲土地敦請杜聰明醫師南下 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 高雄醫 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 學院 便於1954年誕生 或[[神學院]] 胡水旺醫師還受聘為高醫第一屆招 某些學 委員 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 曾參與高醫在台北武昌街 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 城隍廟所召開的第一屆招生籌備委員會與招生 [[另類教育]] <ref>{{cite web |url=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title=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ublisher=Open Digital Archive |access-date=15 May 2014 |archive-date=2016-04-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4015817/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dead-url=no }}</ref>
杜聰明醫師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 台北創 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 院的希望雖然沒 達成 宗教背景 胡水旺醫師認為相當可惜 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 遂於1958年3月14日 作出額外教育 拜訪當時任 如[[基督 育部長的學校]]、[[ 張其昀伊斯蘭學校]] 先生,張其昀部長問及有無 、[[佛教學校]]等。為 立醫學院 人而設 必要性,胡水旺醫師遂拿出準備資料說明全省目前有三千多位醫師,唯有一千五百位有正式受過醫 校更提供專門 教育, 且亦日漸凋零 如[[軍訓|軍事學校]]、[[商學院]] 所以急需培育人才,張部長聽完乃樂意協助 <ref>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自學|在家學校]]和[http://history.tmu.edu.tw/files/11-1005-690.php   臺北醫 [線上 習|線上 學校 ]</ref>]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 胡水旺等人遂於1958年4月24日正式發起在台北創立一所私立醫學院,並在7月獲得教育 歷史 ==位于[[英国]]东南 申請准予籌設 的[[坎特伯雷]] 此後 建立於公元597年的[[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国王学校]] 便在台北市漢口街 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 段七十號胡水旺醫師 .<ref>{{Cite web|url=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title=History of the School|website=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language=en|access-date=2019-07-27|trans-title=校史|archive-date=2019-07-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7070256/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dead-url=no}}</ref>;而[[中国历史|中国]]最早 耳鼻喉科醫院設立「私立台北醫 院籌備處」 並積極覓尋校地購置等事項 据估计是在[[周朝]] 以上可以說是本校創 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 前的第一階段
== 臺北聯合大 系統、優久聯盟之一員校教育的目的 == 臺北醫學大學前身為臺北醫學院,2000年改制為臺北醫學大學,為臺北聯合大 系統 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 優久聯盟之一員 [[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校區座落== 校區座落於吳興街250號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 內建築物有 [[辟雍]]是[[統治階級]]培養[[貴族|下一代]][[品格 研大樓、型態學大樓、醫檢大樓、口腔大樓、體 館、杏春樓、君蔚樓 |品格]] 教學大樓 [[雅乐|禮樂]] 醫學綜合大樓 [[閱讀|讀]][[寫作|寫]]和[[軍事]]技巧的場所
北醫醫療體系包括臺北醫 但如果 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 附設醫院、受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的臺北市立萬芳醫院、以BOT方式興建及經營的衛 福利部雙和醫院、由閻雲 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 長領軍聯合國內外醫療菁英團隊 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 臺北癌症中心、以及與寧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簽署委託營運管 合約的寧波醫療中心
== 北醫大有六間附設醫院常見的分級 ==北醫 [[欧洲]]的一些地区,[[文理中学|高级中学]]({{lang-en|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 共有六間附設醫院,分別為: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臺北醫 在[[英国]], 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 學附設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 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 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 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学 、衛生福利部雙 醫院、臺北癌症 [[ 心、臺北神經醫 学]]。而這些 中心、及新國民醫院 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附設醫院== 在[[ 美]], 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小學、中 附設醫院:位於臺北市信義區 (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 臺北醫 根據招生的 大學總校 生年齡及地 旁。區域醫院 而定)、[[高 臺北癌症 心;位於臺北市信義區,臺北醫 |高中]]、[[學院]]、[[ 大學 總校區旁,現設於北醫附設醫 ]]及[[研究生 ]]。在[[美國]] 獨立大樓興建 从幼稚園到[[高級 臺北神經醫 |高 心; ]]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 於新北市中和區 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 現座落於雙和醫院內。<ref>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https://www.tmuh.org.tw/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校车]]</ref>运送学生。
== 委託經營常見的分類 == 在[[英國]]及[[北美洲| 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 萬芳醫院;位 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 臺北市文山區 某一個領域 臺北市政府委託 例如: 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 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 中心級 校等
==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位於新北市中和區 批评與替代 ==在整个20世纪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委託興建暨經營 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 準醫學 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 心級 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新國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 醫院;位於桃園市中壢區 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學]] 於2020.01.05正式交接 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 委託北醫大經營。地區醫院級 而不去上学
==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 寧波市衛 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 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臺北醫學大學簽署委託營運管理合約 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 參考資料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 校園設施 ==* [[教室]]* [[禮堂]]* [[自修室]](可能和圖書館併設)* [[图书馆]]及閱讀角* [[體育館]]及[[操場]]* [[電腦教室]]及語言教育室* [[实验室]]* [[办公室]]([[校长]]室、教員室、總務部及校務處)* [[會議室]]* [[Category:大專院 工]]([[交流生]])[[宿舍]]* [[學生輔導室]]* [[Category:733 臺灣天台]][[花園]]* [[Category:525 福利社]] == 參見 == 級分類* [[初等教育]]* [[成人 教育]]* [[課程]]* [[Category:非營利機構補習班]]* [[家庭教育]]* [[義務教育]]學校分類* [[私立學校]]* [[寄宿學校]]* [[預科學校]]* [[音樂學院]]* [[语言学校]]* [[鄉校]]學校組成* [[校園]]* [[校車]]* [[校友]]* [[校友會]] ==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520 教育總論大專院校‎]]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