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乔治·桑

增加 4,856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内链接,扩内容,照片
| 别名 = 露西·奥罗尔·杜邦
| 职业 = 小说家
| 知名作品 = [[ 《安蒂亚娜》]]
}}
'''<big>乔治·桑</big>'''
乔治·桑(1804年7月1日~1876年6月8日),[[法国]]著名小说家,是[[巴尔扎克时代]]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小说家。
她凭借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 《安蒂亚娜》 ]] (1832)而一举成名。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 [[ 《我的一生》 ]] 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雨果]]曾称颂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 乔治·桑年<ref>[http://www.sohu.com/a/238258615_117717 有过无数情 物简介 ,写过无数经典,乔治·桑是伟大女性还是风流荡妇?] 搜狐文化, 2018-6-28</ref>==2002年,法国文化部做了一个决定,将这一年定为“雨果年”。他们用这个独有的年份,来祭奠、缅怀这位大文豪。人们以为,这个决定已经绝无仅有了。往前一百年,往后一百年,再也不会有人能享此殊荣。不料,2年后,有位女性打破了这一规则。她就是乔治·桑。
她身负盛名,一因名气,二因相貌。她长着一副标准法国淑女的模样。轮廓饱满,面容清秀,鼻梁高挺,那双眼,似乎永远在审视众生,理性又不失清澈。双唇之间,好像有千万种言语,想要一吐为快,又不得不咽下。
 
==关于肖邦一生的爱情故事<ref>[https://www.51test.net/show/6335734.html 关于肖邦一生的爱情故事] 无忧考网</ref>==
[[File:乔治桑2.jpg|缩略图|left|150px|frame|[http://t11.baidu.com/it/u=2016117871,2488841179&fm=175&s=FCCA722BD043DFF5AC11C9170100E0C1&w=640&h=848&img.JPG 乔治桑 ​​原图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78949097760907018&wfr=spider&for=pc 视觉中国图话历史]]]
 
1836年冬天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的多产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和她在一起时,他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料,有助于焕发肖邦的才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几年,肖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是肖邦鸣唱“天鹅之歌”的岁月。
 
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
 
[[肖邦]]来到巴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坏,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肖邦似乎在说:悲哀吗?怎么?我可是不在乎的,不在乎的,该怎样就怎样吧!……可是,他究竟不是完全不在乎的,真相隐藏在圆舞曲激动的悲哀里,他的心潮在起伏翻滚。
 
接着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以往和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肖邦似乎力图忘掉悲惨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深刻的忧郁情绪。
 
1848年,肖邦虽然病情严重,仍然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在伦敦,肖邦曾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筋疲力尽,他的学生把他带到一座乡村别墅中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肖邦临终前的一段日子非常孤寂,他痛苦地自称为“一个远离母亲的孤儿”。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在他的遗嘱中,他让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的遗体埋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中,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里尼的墓旁。在他的葬礼上,奏响了他的[[《葬礼进行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那杯从[[华沙]]带来的祖国的泥土,被撒在他的灵柩上,他的心脏装在匣子里运回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波兰,安置在[[华沙圣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短暂一生中的作品虽然几乎全部是钢琴曲,但由于他所创造的各种体裁是如此完美,他的感情幅度是如此广阔,他所发展的钢琴技法是如此丰富,人们丝毫没有局限感和逼仄感,而象是走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因此,肖邦写下的跨时代的钢琴作品为几乎所有钢琴大师所喜爱,尤其在20世纪初,弹奏肖邦作品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肖邦是[[波兰]]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是浪漫时代的肖邦,也是永恒的肖邦。他那超越时空的灵性之光,不正穿过近2个世纪的巨变时代,一直在今天的夜空中闪烁吗?
 
== 人物介绍 ==
乔治·桑(George Sand)原名露西·奥罗尔·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在法国诺昂乡村长大。父亲是第一帝国拿破仑时代的一个军官。由于父亲早逝,而母亲曾有沦落风尘的经历,所以她从小由祖母抚养,祖母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淑女,费尽苦心,而乔治·桑没有令祖母失望,小小年纪便已露出卓而不群的才华。13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
 
乔治是一个男性名字。然而乔治·桑是个女人,而且风华绝代。在成为乔治·桑之前,她也曾经只是个平凡女孩,13岁被送进修道院,18岁时便嫁给了婚姻。“门当户对”地嫁给了一位男爵。19岁便当了妈妈,相继生下了一男一女。生活本该如此平淡下去,过着相夫教子的男爵夫人生活。然而她成为了乔治·桑。在那个“离婚”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在法国的字典里的时代,她离开了丈夫,独自带着一双儿女去巴黎开始新的生活。在那个“女权主义运动”还未发端的时代,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女权主义者该有的模样。
 
“离婚”的时候她27岁。她有了新的情人,那个与她灵魂契合的人,那个给了她乔治·桑这个笔名的人,那个与她一起合写小说,开启她写作生涯的人。在那个时代,作家还是男人的职业,许多场合也并不允许女人参与。然而乔治·桑并不觉得自己就不可以像男人一样写作,像男人一样参与政治讨论。她穿上了男装-------她说因为穿男装更方便,而且比女装便宜; 她打领带,简短秀发,戴上帽子,抽烟斗。说不清标新立异到底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那句法语,像男孩一样。
 
*成为了一名记者。靠文字养活自己和孩子。
 
*她成为了一位作家 。用小说表达着女性的诉求与命运。
 
*她还成为了一位关心政治的社会活动家,有着社会主义的理想。
 
*乔治·桑一生有许多风流韵事。或许,在许多人眼中,她不会是一个好女人。
 
她曾经说,“婚姻迟早会被废除。一种更人道的关系将代替婚姻关系来繁衍后代。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既可生儿育女,又不互相束缚对方的自由。”两个世纪之前的乔治·桑就说出了如此具有现代性的观点:婚姻是反人性的,爱情应当是自由的。所以她一生都在勇敢去爱。她曾与十九世纪浪漫派作家缪塞相爱。尽管缪塞小她六岁。然而缪塞还不是她的恋人里最牛逼的,乔治·桑曾与音乐家肖邦同居长达十年。在缪塞的诗歌里,肖邦的钢琴曲里,都是乔治·桑被爱慕的影子。她甚至曾经拥有同性的情感经历。拥有众多追求者,她靠的从来不是年轻或貌美,而是才华和人格魅力。她是位高产的作家,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包括80多部中长篇小说、10多部戏剧、回忆录,通信集,以及大量政论文章。她在自己的庄园接待社会名流,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她的朋友。[[福楼拜]]、[[巴尔扎克]]、[[雨果]]......他们提起乔治·桑都是赞叹的语气。<ref>[http://www.smwaiyu.com/article/194 成为乔治·桑 To be George Sand] 喜马拉雅FM小语种</ref>
== 个人经历 ==
在巴黎生活期间,乔治·桑热衷于乔装成男性出入各种公开场合,尤其是出席一些禁止女性参加的集会。这在19世纪的法国是一种惊世骇俗的举动,尤其为上流社会所不容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乔治·桑始终没有再次嫁给某个伯爵或公爵。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很快就使得乔治·桑成为法国文坛声名大噪的人物。
1836年之后,乔治·桑结识了一些资产阶级自由派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关注社会不公现象并创作“社会问题小说”。其成就最高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 《康素爱萝》 ]] (1843)和 [[ 《安吉堡的磨工》 ]] 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1848年, [[ 路易·菲利浦 ]] 下台,成立临时共和政府,乔治·桑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撰写《致人民的信》,甚至为临时政府的公共教育部及内政部撰写公报。6月份工人暴动,乔治·桑慑于工人暴动的声势,回到诺昂,从此不再写“社会问题”小说,也不再过问政治,开始以充满静谧与无邪的田园情趣为题材来写作,发掘人心中高贵与美好的一面。
其实早在1846年,乔治·桑就已经开始对田园生活感兴趣。这一年她发表了著名的田园小说《魔沼》 ,全书没有复杂的情节和冗长的理论阐述,而是自始至终充满诗意。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奠定了作家晚期创作的基调。
晚年的乔治·桑的创作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追求反璞归真、回归自然。这一时期她的代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包括小说 [[ 《弃儿弗朗索瓦》 ]] (1848)、 [[ 《小法岱特》 ]] (1849)和 [[ 《我的生活》 ]] (1855)。两部小说都描写充满浪漫情调的爱情,其间可见卢梭《新爱洛依丝》的影子。
乔治·桑晚期的创作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描写农民的生活。这在贵族传统根基深厚的法国文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尽管农民的生活在田园牧歌的乡村背景中被女作家理想化,但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乔治·桑在一些小说中采用糅合了土语的朴素法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一时期,乔治·桑还发表了 [[ 《他与她》 ]] (1859),追忆早年和 [[ 缪塞 ]] 的恋情。
== 个人作品 ==
== 作品简介 ==
[[File:安蒂亚娜.jpg|缩略图|left|150px|frame|[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6/06/201606160836397122-439x600-shuiyin.jpg 安蒂亚娜 ​​原图链接] [http://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FUFNf83x&id=24CA67F1D4BFA96812DF1240BB4E5BB4D54114E3&thid=OIP.FUFNf83x6Q0TSK7xwSkbMgAAAA&mediaurl=http%3a%2f%2fthumb.takefoto.cn%2fwp-content%2fuploads%2f2016%2f06%2f201606160836397122-439x600-shuiyin.jpg&exph=600&expw=439&q=安蒂亚娜&simid=608051858910087909&selectedIndex=0&ajaxhist=0 北晚新视觉]]]
《安蒂亚娜》是一颗年轻的心灵第一次爆发出的辛酸和悲哀。主人公具有高雅的智慧和高尚的心灵,她的丈夫德尔马上校却是一个充满了淫威的军官,安蒂亚娜的心受到伤害后,她转向了情人莱孟的怀抱,然而莱孟是个容易激动,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人。后来竟变得毫无心肝可言。最后,安蒂亚娜同她童年时代的男友拉尔夫到印度隐居。女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几种男性性格;有军官丈夫那样性格粗暴的男子,由于社会给了他权力,便变得残酷无情;也有莱孟那样性情软弱的男子,自私自利是他们的本性。还有表面上冷酷无情,实际上感情热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男子,像拉尔夫那样。
如果说她在第一部作品中塑造了几个典型的形象的话,那么,在《莱莉亚》中,她却描绘了她理想中伟大的、并不沉湎于声色的感情深厚的女性。莱莉亚是严肃、勇武、智慧和艺术的象征。与她相对的其妹妹普尔雪丽,她则是个奢侈豪华的妓女,是美丽和激情的象征。在这里,作者无疑把自己的双重人格分别赋予了两个女性人物。然而这个故事却以悲剧结局。她早在《安蒂亚娜》中所表现的对上帝的天真的信仰到这儿已变成了绝望的呐喊。女主人公临死前说道:“天啊!绝望笼罩着一切。上帝创造的世界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散发出悲苦的呻吟。波浪翻滚着,呜咽着拍打岸,风在森林里悲鸣怒号。森林的树本全在暴风雨的鞭打之下低垂了头,刚一抬起头来又低垂下去了。忍受着可怕的折磨。那儿有一个悲惨的、罪该万死的生物,非常可怕,巨大无比——我们居住的世界容纳不下他。”
[[ 《华朗蒂纳》 ]] [[ 《雅克》 ]] 中,乔治·桑仍然未脱离她的婚姻主题,只是角度已有所改变。在前部作品中,她塑造了一个文雅而冷淡的丈夫。而在《雅克》中,她把她心目中最高贵的品质都赋予了这个丈夫。雅克的年青妻子却不能理解他的那种高贵的性格,也不再爱慕他的性格,于是转向了自己的情人。但雅克却谅解了他的妻子。他说:“没有人能够控制爱情;没有人会因为他爱或不再爱而有罪。促使女性堕落的是说谎。”最后为了给他的妻子自由,雅克只能采取自杀的方式,而即使自杀也要让其妻子觉得是一次偶然事件。
== 人物评价 ==
雨果:“乔治·桑在我们时代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人是伟大的男性,她是伟大的女性”,“我们这个时代,大革命结束了,人道革命已经开始,两性平等是人道革命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一个伟大的女性,她应证明既有男性的才干,又不失天使的禀赋;她是强有力的,又不失温柔。乔治·桑具有这些能力”,“她是我们这个世纪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03936/answer/105882957 乔治·桑 研究在20世纪 度被冷落,在欧美出现了“乔治·桑热”,纽约霍夫斯特拉大学和洛杉矶西方学院 位什么样 一批学者出了专著,开设网站,带动起了研究热潮,反过来影响法国。学界普遍感到她的思想具有超前 和现代性,那惊世骇俗的言行,包含着女权主义思想的萌芽,她称得上女权运动的先驱。 == ] 爱情故事 ==1836年冬天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的多产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和她在一起时,他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料,有助于焕发肖邦的才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几年,肖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是肖邦鸣唱“天鹅之歌”的岁月。 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 肖邦来到巴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坏,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肖邦似 在说:悲哀吗?怎么?我可是不在乎的,不在乎的,该怎样就怎样吧!……可是,他究竟不是完全不在乎的,真相隐藏在圆舞曲激动的悲哀里,他的心潮在起伏翻滚。网</ref>
接着出现了 福楼拜说:“她是法兰西的代表,独 段抒情 无二 慢板,好似是以往和 荣耀。”<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e9d060102vo15.html?tj=1 法国女作家 乔治 · 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 最爱缪塞还是 肖邦 似乎力图忘掉悲惨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深刻的忧郁情绪。?] 新浪博客, 2015-7-20</ref>
1848年,肖邦虽然病情严重,仍然访问了英 和苏格兰,在伦敦,肖邦曾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筋疲力尽,他的学生把他带到一座乡村别墅中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肖邦临终前的一段日子非常孤寂,他痛苦地自称为 文化部长说: 乔治·桑是 一个 远离母亲 独特 孤儿”。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在他的遗嘱中,他让 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他的遗体埋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中,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里尼的墓旁。在他的葬礼上,奏响了他的《葬礼进行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那杯从华沙带来的祖国的泥土,被撒在他的灵柩上,他的心脏装在匣子里运回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波兰,安置在华沙圣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短暂一 她是思想、 中的 活、创 品虽然几乎全部是钢琴曲,但 于他所创造 各种体裁是如此完美,他的感情幅度是如此广阔,他所发展的钢琴技法是如此丰富,人们丝毫没有局限感和逼仄感,而 是走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因此,肖邦写下的跨时代的钢琴作品为几乎所有钢琴大师所喜爱,尤其在20世纪初,弹奏肖邦作品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 肖邦是波兰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是浪漫时代的肖邦,也是永恒的肖邦。他那超越时空的灵性之光,不正穿过近2个世纪的巨变时代,一直在今天的夜空中闪烁吗?参考资料 ==
1,0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