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袁宗道

增加 2,46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袁宗道
| 原名 =
| 圖片名稱= 袁宗道.jpg|缩略图|居中
| 圖片大小 =
| 圖片說明 = [http://www.zgls5000.net/uploadfile/lsrw/1481509484192.jpg 原圖鏈接] [http://www.zgls5000.net/lsrw/yuanzongdao.html 來自纵观历史网]
| 最高職務 =
| 國家 = 大明
曾祖父[[袁暎]];祖父[[袁大化]];父親[[袁鍊]],曾任國子生。母龔氏;庶母劉氏<ref>{{Cite book|title=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last=龚延明主编|first=|publisher=宁波出版社|year=2016|isbn=978-7-5526-2320-8|location=宁波|pages=|quote=《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萬曆丙戌科進士同年總綠》}}</ref>。
== 参考 人物特点== 他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与弟弟袁宏道、袁中道志同道合,人公安三袁。他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强调作家要有思想修养,文章要有思想内容,而绝不是在形式上模秦仿汉。他说心中本无可喜之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之事而欲强哭,气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论文》),就是说,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他的诗文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率真自然,不事模拟。游记散文如《戒坛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简牍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 》等,真切感人。他的散文缺点是社会意义不大。诗歌创作上,少有佳作。著有《[[白苏斋类集]]》。 27岁时会试第一,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曾向焦及李贽弟子僧深有问学。万历十七年(1589)归里,钻研学术,以禅宗思想研究儒学,著《海蠡篇》(今佚)。九年后复入京,官右庶子,任东宫讲席。 他的多数散文以士大夫的闲情逸兴、说理谈禅为主要内容。诗歌创作又逊于散 ,少有佳作。著有《[[白苏斋类集]]》22卷。另著有杂剧2种及词若干,已佚。 ==历史贡 献==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一扫王(世贞)、李(攀龙)云雾”(《[[公安县志·袁中郎传]]》),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其仿效者则“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 在中国文学史上,像三袁这样的一母所生三兄弟能同时期跃登大雅之林,又在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文学观点、创作风格,以及性情、气质方面高度的和谐一致,并且能够互相配合实现文学革新的目标,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但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更是一个奇迹。 ==參考來源=={{Reflist}}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