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渠若

增加 92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经历
== 人物经历 ==
民国二十七年(1938)7月,何渠若初中毕业,因家贫无法继续升学,父亲要他去当小学教员,他却另有抱负。在大埔当地党组织的支持下,和吴星峰、廖一帆等一起,冲破重重困难,奔赴革命圣地 [[ 延安 ]] 。到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支队学习。当年10月, 经队长叶荫庭、政治指导员程克介绍,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何渠若从抗大毕业,任鲁西独立旅秘书。次年即参加讨伐石友三叛军和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在战斗中负伤。伤愈归队后,到第四旅第十团任连指导员。在 [[ 湖西抗日根据地 ]] 反扫荡斗争中,担任阻击日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他指挥一个连的兵力,缠住强敌,消灭敌日军近百名, 并在完成任务后,率部突出三千多敌军的重围,粉碎了日军铁壁合围的战斗部署,树立了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
何渠若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好的组织指挥才能。他所任职的连队,原是平江起义时建立的连队。他到连队后,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指挥该连战斗六十余次,使该连成为善打硬仗的"老虎连",荣获"钢铁英雄连"的称号。上级称这个连像小老虎,放出去就打胜仗。
民国三十三年(1944)2月,参加"反碉堡,反抢粮"的对日作战。次年2月,率第十团第二营在长垣、铎城、济宁一带作战,取得六战六捷的战果。民国三十四年(1945)秋在山东西南部围攻国民党顽固派二千余守敌,提出"灵活机动,杀伤敌人"的作战方案, 攻克复县,歼敌六百余人。
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部队奉命北上,抢占东北战略要地,后参加 [[ 平汉战役 ]] 。在邯郸战役中,他所在部队六次担任主攻任。次年2月因积劳成疾住野战医院,病中仍坚持总结军队政治工作经验,赋诗明志:"病寄征程塞北寒,疗疾苦熬春夜天。急盼康复归来早,重返沙场战敌顽。"是年秋,病未痊愈即返部队,投入保卫 [[ 张家口 ]] 等战斗。翌年春,调任旅直政治部主任,率部出击陇海线。他亲临战地动员,奋战七天七夜,完成修筑工事的任务。又随部参加浑城攻坚战和六营集战斗,歼敌过万。其后调任第一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坚持大别山斗争。是年冬率部北渡淮河,挺进中原。淮海战役中,他领导部队开展民主整风,做好战前准备,6月,和旅长率部与敌激战三昼夜,打赢洪桥阻击战。10月至12月,配合友军参加围歼黄维兵团、 [[ 杜聿明 ]] 兵团等战斗,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率部强渡长江,挥戈南下,他带病参战,做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横扫敌军,进抵福建。8月,调任第二野战军第十六军第47师第140团政委。他抓好部队的政治、纪律教育,亲自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把这个团带成了先进团。他率部参加解放大西南, 挺进贵州,解放贵阳市。冒雨经过150多公里的急行军,在部队十分疲劳的情况下,以勇猛顽强的作风,与敌激战两个多小时,围歼四川南部重镇叙永守敌2500余人,活抓国民党中将肖以宽,受到西南军区的表彰。乘胜攻克古宋、童桥,参加 [[ 成都、乐山、峨嵋 ]] 三次会战,解放四川全省。
1950年2月,何渠若所在部队编入东路剿匪集团军。他指挥部队以政治、军事攻势相结合,实施"三线封锁,步步为营"的作战方案,取得剿匪战斗的胜利。同时协助地方建立政权,健全农会、民兵组织,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巩固了剿匪成果。该团被誉为能攻善守的部队,受到贵州军区通令嘉奖。何渠若荣立 [[ 剿匪特等功 ]]
1951年4月,何渠若奉命参加抗 [[ 美援朝战争 ]]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六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屡立战功,升任副师长、师政治委员。 [[ 上甘岭 ]] 战役中,何渠若和他的战士们在开赴火线的时候,曾经在一位一只脚的英雄姑娘 [[ 石吉荣 ]] 设置的茶水站上,喝过水,听过她的歌声。她鼓舞着每一个走向火线的战士,慰问了每一个光荣的伤员。停战后,志愿军部队为感激和赞扬她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给她盖了房子,赠给她一架缝纫机。从此,石吉荣又用这架缝纫机给志愿军战士们缝补衣服。1955年,何渠若和战友们帮助她买了嫁妆,并套起彩车,送她出嫁。此后,因为相隔很远,再没有见过她。后来,当何渠若和战友们奉命返国,在深夜路过平壤西浦车站时,她却早已在这里等着给送行。她赠送给何渠若和战友们一身桃红色的朝鲜民族服装,嘱托他们永远保存它,以纪念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
1960年回国后,兼任" [[ 思齐]]"写作小组组长,在部队政治思想建设和军事理论研究方面均有较大建树。先后任第三十九军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冬,调任 [[ 沈阳军区 ]] 政治部第一副主任。1971年2月调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
再次来到 [[ 朝鲜 ]] 后,何渠若首先将18年来的"军停会"档案进行整理,和朝鲜开城联络处处长苗杰、副处长冯卓文一道,耗费10个月时间,最终形成了《十八年军停会斗争策略》,受到外交部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他带病自学英语和朝鲜语,遵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与朝鲜人民军代表密切配合,高质量地完成谈判任务, 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颁发的 [[ 二级国旗勋章 ]] ,和以 [[ 金日成 ]] 名义颁发的 [[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 。"外交无小事"。 [[ 板门店谈判 ]] 时,每天枯坐六七个小时,有时竟长达12个小时, 且中间不休息。一旦有人起身上厕所,对方便会认为是退场抗议。何渠若身体不好,战争年代就患上了肠粘连、胃病,后来又得了小肠疝气、心脏病,兜里天天揣着各种急救药物。为了维护中国代表团的形象,在谈判前一天晚上,他就开始禁水,以免谈判中途上厕所。在他的日记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字样:心脏病又犯了、凌晨一时就寝、人很疲累等等。1972年冬季的一天,何渠若正在谈判时,突然心脏病发作,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但他仍然坚持到谈判结束,被送到当地医院抢救。翌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回国治疗。1973年9月病逝,终年53岁。何渠若在朝鲜战场战斗了8年,在板门店谈判了3年,且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诸位烈士中,级别最高,所以将其安葬在烈士陵园主碑后面第一排显要处。如今,这位" [[ 抗美援朝最后一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之中,受到人们的景仰。
1955年9月被授予 [[ 上校军衔 ]] ,1960年晋升为 [[ 大校军衔 ]] 。荣获 [[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 [[ 二级解放勋章 ]]
4,0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