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胡兰成

增加 1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中国现代 [[ 作家 ]] ,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 [[ 浙江 ]] 嵊县人,[[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年轻时曾在[[燕京大学]]旁听课程,擅长写作,后追随[[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因其为汪精卫执笔而被列为著名汉奸。</p >
1940年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鼓吹“和虽不易但也要和”,为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洗白。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胡兰成借道[[香港]]逃亡[[日本]],晚年旅居[[台湾]]开课教书,其文学才能曾影响部分台湾文人,1976年因其汉奸背景被迫离开台湾,1981年7月25日因心脏衰竭死于日本东京。
<big>'''成长经历'''</big>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清 [[ 光绪 ]] 三十二年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嵊县下北乡胡村,小名蕊生。祖父胡载元,父胡秀铭,母吴菊花。兄弟七人,行六。大哥积润二哥积忠,为前娘宓氏所生,三哥积义四哥梦生五哥怀生七弟固有为吴氏所生。
1917年拜俞家为义父。侄女青芸(三哥之女)约此年出生。
1962年八月,《世界之转机在中国》完成,嘱唐君毅阅后交卜少夫。十月,《世界之转机在中国》开始在卜少夫主编的《新闻天地》连载。
1964年八月,唐君毅于暑期赴夏威夷参加东西哲学家会议,回程在东京停留,与胡兰成谈并同访安岗正笃。九月底,托黎华标转唐君毅信,论及数学中○的观念与哲学中空的观念。
1965年十月,已认识保田与重郎。廿二日,飞熊本参加 [[ 孙文 ]] 、滔天铜像落成祝典礼。经森田殷史介绍,认识大沼秀伍。
1966年7月上旬,唐君毅因眼疾赴美国开刀(3月),回程在日本落脚,与胡兰成晤见。此时已认识梅田美保女士,后受聘为筑波山梅田学堂的讲师。
1967年八月中旬,胡兰成与唐君毅在东京晤谈一日(唐因眼疾接受胡兰成的建议于1966年12月8日再次赴日就医,至8月16日才回香港),论“士”、“禅让”、“礼乐”之义。廿九日,《建国新书》写成。此年,《心经随喜》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