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财贵

增加 2,547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观点奇异点: 增加mpw
[http://www.wenli.ac.cn/h-nd-114.html#_np=2_1005 当代新儒家及其志业]
==人物观点''' 异点'''==
王财贵(季谦)先生,对中国当代的“五四”运动及其运动中旗手性人物,[[胡适]]和[[鲁迅]]持批判态度。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是一个“革命”时期,它不仅将“德先生”与“赛先生”引入闭关锁国的中国,而且在封杀文言文的同时,让白话文畅通无阻地走进各种文化领域之中。自此,白话文就成了中国文化载体的主角。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然也是以“白”为主。文言文,要么被打入“死囚牢”中,要么作为白话文的一种陪衬,辉煌灿烂不再,回天之日已去。 “五四”的这一“革命性”成果,自然也被载入史册。对于这一文化现象的价值认同,毋庸置疑地定格在一般中国文人的心里。 但王财贵博士却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另样的反思与解说。 '''“五四”白话文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王财贵博士认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却没有新的文化建构。由此,“全盘西化”之风兴起,只吹得人们忘祖失魂,视中国传统文化为洪水猛兽。胡适之建议国民政府把小学国文教育完全改成国语,即完全改成白话文。但胡适之、鲁迅、徐志摩、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等却都是在读古书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了文言文的长期浸润,才有了或壮丽或优雅的白话文表述。如果他们从小时候就“全盘西化”,大师称号必然与他们风马牛不相及。 王财贵博士在许多次演讲中提到,“五四”白话文运动,尤其是以白话文作为中小学教育工具这一文化转折,其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究竟孰轻孰重,现在是应该有个历史定论的时候了。80多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大多数人几乎不能读懂古文,中国5000年的文明成了历史的陈设。忘了自己的祖先,试图进入金碧辉煌的文化殿堂,当然不得其门而入。 据王财贵博士讲,现在台湾一味地学习西方,主要学的不是美国的冒险开发精神,也不是学美国气魄宏大的民族精神,而是美国的好莱坞和麦当劳。为什么别人有好东西你学不到呢?因为你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信仰,你不具备远见卓识,甚至连是非正误都难以辨别。如果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读不懂,继承的资格都没有,无异于自我废除内功。传统不能继承,只好全盘西化。所以,中国人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文言文东山再起,重现光彩。 (见人物思想反映篇《当代新儒家及其志业》中的《当代文化问题》)<ref>[http://blog.tianya.cn/post-2639583-22545988-1.shtml 致当世大儒王财贵教授(原创)]</ref>
==人物'''名言'''==
4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