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熊渠

增加 2,60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刘熊渠
| 外文名   =   Xiongqu Liu
| 图像 =
[[File:77e6e2fa96b4024c4a333fcefd5bc648zagtbhfgnbhfnhn.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cache.cjmx.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jpg 原图链接] [https://star.cjmx.com/201609/1182431.shtml 来自明星网]]]
| 图像说明 = 刘熊渠 |center
| 出生日期 =不详
| 逝世日期 = 不详
| 国籍     =   中国
| 知名作品 = 舜庙怀古<br>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刘熊渠</big>''',是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父亲是舂陵节侯刘买,他承袭舂陵侯的爵位。他死后,谥号戴,舂陵侯的爵位由长子[[刘仁]]继承。他的庶子苍梧太守刘利是更始帝刘玄的祖父。他的弟弟郁林太守刘外是汉光武帝刘秀<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8583035392700437&wfr=spider&for=pc 刘秀 ]百家号</ref>的曾祖父。
== 诗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 舜庙怀古
<p style="text-indent:2em;">两汉:刘熊渠
<p style="text-indent:2em;">游湘有余怨, <p style="text-indent:2em;"> 岂是圣人心。<p style="text-indent:2em;">竹路猿啼古, <p style="text-indent:2em;"> 祠宫蔓草深。<p style="text-indent:2em;">素风传旧俗, <p style="text-indent:2em;"> 异迹闭荒林。<p style="text-indent:2em;">巡狩去不返, <p style="text-indent:2em;"> 烟云怨至今。 <p style="text-indent:2em;">九疑天一畔,<p style="text-indent:2em;">山尽海沉沉注释[1]余怨:留下怨恨。圣人: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这两句明写舜帝南巡不会留有怨愤,暗寓作者自己身居偏远的不平之情。[2]祠宫:旧时祭祀先祖或先贤的庙堂。这里指舜庙。蔓(màn)草:蔓生的杂草。这两句是说,舜庙掩没在竹林杂草丛中。[3]素风:素朴的民风。异迹:不同寻常的痕迹。这里指舜帝流传下来的道德风俗。[4]巡狩:帝王离开京城巡视各地。这里指舜帝南巡。烟云:雾气。柳宗元《首春逢耕者》有“回首烟云横”。[5]畔:旁边。这两句是说,九疑山地处僻远,云海茫茫。 [[File:27f05bbbdbb28fc928e419041a0ea68fsgdfhbfgtjykuklililuilill.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yuwen360.com/d/file/shici/sangxi/2016-05-19/27f05bbbdbb28fc928e419041a0ea68f.jpg 原图链接] [http://www.yuwen360.com/shici/lianghan/2015.html 来自语文360]]]</p> <p style="text-indent:2em;">【作品鉴赏】<p style="text-indent:2em;">《舜庙怀古》请求削减舂陵侯国的食邑户数,以换取将封国迁居内地的特许。<p style="text-indent:2em;">刘熊渠系长沙王后裔,此诗是其任舂陵侯时,游九疑舜庙所作。<p style="text-indent:2em;">事实上,当时的舂陵(今湖南永州宁远县),是一个地势卑湿,多山林毒气,食邑仅476户的偏僻荒远的小侯国。<p style="text-indent:2em;">历代舂陵侯族,都并不喜欢他们的这个封邑。<p style="text-indent:2em;">刘熊渠的嫡长子刘仁任第三代舂陵侯时,曾向朝廷上书,请求削减舂陵侯国的食邑户数,以换取将封国迁居内地的特许。<p style="text-indent:2em;">他的请求得到了汉元帝的批准。<p style="text-indent:2em;">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刘仁率舂陵刘氏宗族从今永州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县)。  
== 参考文献 ==
2,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