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奧托·馮·俾斯麥

增加 2,70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奧托·馮·俾斯麥.jpg | thumb | 300px | 奧托·馮·俾斯麥 <br> [https://kknews.cc/history/nvl83e8.html 原圖鏈接] ]]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德国总理|总理]],人称'''铁血宰相'''。
最初,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运动。他通过立法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
 
德國統一的三大功臣 - 俾斯麥、羅恩、毛奇。由於其成就,俾斯麥最後獲升任為德意志帝國陸軍上將。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繼位,稱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後隨即病故。結果其子[[威廉二世]]繼位,時年29歲。這位年少氣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於俾斯麥,因此與俾斯麥在很多問題上出現分歧。而當時俾斯麥已達73歲高齡,更執政了長達26年。結果在一系列權力鬥爭中,俾斯麥漸明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辭,正式下野。
[[File: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中登基為皇帝的繪畫,白衣者為俾斯麥.jpg | thumb | 300px | 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中登基為皇帝的繪畫,白衣者為俾斯麥.jpg <br> [https://kknews.cc/history/nvl83e8.html 原圖鏈接] ]]
俾斯麥下野之後,長居於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莊園,並著有回憶錄《思考與回憶》。最後在1898年7月30日,這位名震天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悄然離世,享壽83歲。離世後不久,俾斯麥的政敵便迅速清除了他在政界中的勢力,鐵血改革從此終止。<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nvl83e8.html | title= 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 | language=zh | date=2017-12-31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27}}</ref>
==身後事安排==
身後之事,俾斯麥預先都有安排。報紙公佈了1890年俾斯麥辭呈的全文。辭呈指斥威廉二世妄改外交政策破壞對俄友誼。俾斯麥去世時,威廉二世正泛舟夏天的大海上。得知消息他立即從[[挪威]]海濱返航基爾,並電告[[赫伯特]]移靈柏林舉行國葬。
 
1898年7月31日,《帝國新聞》報導:皇帝陛下親臨弗里德里希斯魯,對上帝為實現德國統一和這一不朽的偉大思想而養育的義工——俾斯麥深表哀悼。對威廉二世,俾斯麥是至死不買賬的,他的墓碑上刻的字是:「馮·俾斯麥侯爵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實的德國僕人。」<ref name=“kk2">{{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5mepxl6.html | title= 「鐵血宰相」俾斯麥 效忠於威廉一世 對威廉二世死不買賬 | language=zh | date=2017-03-09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27}}</ref>
== 头衔和称号 ==
* 1871年–1890年: 俾斯麦亲王[[殿下]]
* 1890年 – 1898年7月30日: 俾斯麦亲王,劳恩堡公爵[[殿下]]
== 參考文獻 ==
《思考與回憶》,奥托·冯·俾斯麦回憶錄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