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顾方舟

移除 27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轶事
*'''活疫苗样本的获取'''
  当时,美国的Sabin教授用9000只猴子、150只猩猩进行研究,发现了脊灰病毒的致病机理,所制得的疫苗毒力低且稳定,获得了初步认可。但这种活疫苗风险极大,一旦发生毒力返祖,人就有会因为服用疫苗而得这种病,美国迟迟不批准活疫苗临床试验。无计可施的Sabin教授,把疫苗分送给世界各地的著名实验室,希望外国同行们能帮助他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就有苏联!<br>   顾方舟隐约感到,活疫苗较死疫苗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他必须立刻得到活疫苗的资料。可是,当时中苏关系趋于紧张,跟美国关系冷到冰点,从哪儿能拿到活疫苗样本呢?顾方舟开始在苏联寻找活疫苗的下落,令他十分惊讶的是,有活疫苗的苏联科学家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留学苏联期间的导师——丘马可夫教授。让顾方舟感动的是,恩师二话没说,就将活疫苗赠送了一些给他。可活疫苗需要冷藏保存,他立即决定:马上回国。1959年9月,一辆火车从莫斯科出发开向中国。车上,一个年轻人守着行李箱,生怕稍有颠簸便弄碎了里面的玻璃容器。行李箱里,承载了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br> 
  回国后,他立即成立了研究小组,争分夺秒研究活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他给227只猴子做了4500张病理切片,要是把这些切片摞在一起,有四层楼那么高。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了疫苗的安全,但只有在人身上测试通过,疫苗才能真正算作安全。
*'''从牛血里分离血清'''<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2248 逝者 | 病毒学家顾方舟:消灭小儿麻痹,一生拯救千百万人]澎湃</ref>
  组织培养就是把细胞在体外培养来研究病毒。可是体外做细胞培养需要一个成分,就是牛的血清。血清是从牛的血里面分离出来,然后加在培养液里培养细胞。国外都是商品化了,咱们中国没有这个商品。当时没有怎么办?那个时候研究所在昌平,离县城很远,顾方舟就带着实验室的人,骑着自行车带着采血的设备,到昌平县去跟他们说,要怎么怎么样。对方说那你们得到屠宰场去,人家不可能把牛牵来,让我们采血。而且这个牛的血清不是什么牛都可以用,只有小牛,甚至于胎牛的血可以用。所谓胎牛,就是还怀在妈妈肚子里头的小牛,采这个血。<br> 
  顾方舟说我们等到小牛刚生下来的时候,采它的血就行了,咱们不能按照老外的方法,一定把孕牛杀了,把胎牛拿出来采血,那成本太高了,把大牛杀了,小牛也杀了,就取一点胎牛血。后来就这么办,跟屠宰场说好了,什么时候有小牛要生产了,就到那去采血。我们以前哪干过这事儿,可是没办法,做组织培养的工作,必须要这个。当时实验条件非常非常困难,但这样也过来了,我们那会儿年轻,也不怕这么干。
*'''研究脊髓灰质炎:以身试药'''
  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经过一番波折通过动物实验后,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三期。Ⅰ期临床试验主要观察疫苗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无副作用,只需少数人受试。Sabin教授正是困在了这一步,难以前进。这是一个自强、忍耐、奉献的年代。几乎是毫不犹豫的,顾方舟和同事们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冒着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去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br>   然而,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因为他面临着一个他一直担忧的问题——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那么,找谁的孩子试验呢?又有谁愿意把孩子留给顾方舟做试验呢?望着已经进展至此的科研,顾方舟咬了咬牙,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顾方舟的儿子刚刚满月,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让家中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如今,要拿儿子做试验,妻子要是知道了,不知会发多大的火?想到这里,顾方舟决定偷偷给孩子服用疫苗,独自承担可能面临丧子的巨大压力。但纸里包不住火,妻子还是得知了儿子被丈夫拿去做试验的消息。她“质问”顾方舟这是不是真的,顾方舟只好小心地承认了。让他欣慰和感动的是,妻子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宽慰他儿子一定会平安的。<br>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这是科学史上值得记载的壮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测试期慢慢过去了。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依然灿烂的笑脸,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相拥庆祝:疫苗是安全的!努力没白费,疫苗是安全的!<br>   Ⅱ期临床试验是安全性和药效的初步评价。1960年,在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研究方案后,2000人份的疫苗在北京投放,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br> 
  Ⅲ期临床试验,是对疫苗的最终大考:流行病学检测。顾方舟将受测人群从2000人一下子扩大到450万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等大城市展开了试验。近一年的密切监测表明,各市脊灰发病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1959年相比降低1~12倍,未服疫苗组发病率比服疫苗组高7.2~20倍。三期临床试验的圆满成功,表明顾方舟研究的疫苗可以投入生产、给全国儿童服用了。
*'''糖丸疫苗问世'''
  疫苗试生产成功后,全国正式打响了脊灰歼灭战。1960年12月,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在全国十一个城市推广开来。经过广泛的调研,顾方舟等人很快掌握了各地疫苗使用情况,捷报像插上了翅膀纷飞,传到了顾方舟的手中: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纷纷削减。面对着日益好转的疫情,顾方舟没有大意。他敏锐地意识到,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给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疫苗覆盖增加了很大难度。另一方面,疫苗是液体的,装在试剂瓶中运输起来很不方便。此外,服用时也有问题,家长们需要将疫苗滴在馒头上,稍有不慎,就会浪费,小孩还不愿意吃。<br>   怎样才能制造出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顾方舟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通过了科学的检验。很快,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问世了。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体疫苗的升级版: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长了保存期——常温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大大方便了推广。为了让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顾方舟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运输:将冷冻的糖丸放在保温瓶中!这些发明,让糖丸疫苗迅速扑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 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 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br> 
  此后顾方舟继续从事着脊髓灰质炎的研究。1981年起,顾方舟从“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入手研究。1982年,顾方舟研制成功“脊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在“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上取得成功,并建立起三个血清型、一整套 “脊灰”单抗。1990年, 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9月在湖北襄阳县发生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有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位为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工作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和赞美。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