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同僚

增加 9 位元組, 5 年前
新聞
鄭同僚說,許多實驗大學設計新型態招生方式,可吸引傳統升學主義下的落網菁英;且畢業生,雖無文憑,但具備硬實力、軟實力,社會適應力不輸一般學士畢業生。對比之下,台灣大學還是相當僵化。
實驗教育推廣者、振鐸學會理事長 [[ 丁志仁 ]] 表示,國內許多學校經營者,有意朝實驗教育邁進,但礙於現行法規定中,實驗學校須「依據特定教育理念,以學校為範圍,從事教育理念之實踐」,換言之,學校實施「實驗教育」,只能全有,或全無,不接受部分學院、學系試辦。
教育部高教司目前已通過〈專科以上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許可與設校及教學品質保證辦法〉,預計2月底前,開放申請實驗大學。
高教司長 [[ 朱俊彰 ]] 表示,實驗大學包括設校基金、樓地板面積、招生規模,到招生方式、修業規定、學雜費、人事任用等,可不受既有法令限制,但具體操作或替代做法,要記載於實驗計畫,報部審查後,才能設立。
是否能放寬標準?朱俊彰表示,此議題曾在立院修法時討論過,但因涉及「一所學校內,存在兩套治理機制」,需要更細緻地研擬配套方案。
 
==教育工作==
* 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專長為教育政治學、教育行政、與質性研究,曾教授另類教育學、班級經營、課程與教學等課程。由於長年指導實習教師,對於年輕教育者們如何經歷磨練而成為一位獨當一面教師的過程,有最貼近現場的觀察。<ref>{{cite news | language =zh-tw | author = | url =http://enews.url.com.tw/education.shtm | title =消失的創意教師 | publisher =人本教育札記180期 | date =2008-08-15 | accessdate = 2015-03-17}}</ref>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