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九文化区

增加 20,91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西九文化區''' </p>|-|<center><img src="https://wkassets-production.s3.ap-east-1.amazonaws.com/styles/field_open_graph_image/s3/20201002_SunJazz_376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westkowloon.hk/tc/ 圖片來自westkowloon]</small> |} '''西九文化區'''('''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縮寫]]:'''WKCD''')前身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位於[[香港]][[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西九龍]]最南端,由[[填海]]所形成的38.6488公頃土地,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廣東道]]伸延至[[西區海底隧道]]入口一帶,北至[[柯士甸道]]),將會是集結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主要場地,核心設施包括[[劇院]]、[[博物館]]、演藝場館、[[劇場_(建築)|劇場]]及[[廣場]]等,共17座,旨意提高[[香港文化]]的水平及世界地位。此外,西九文化區包含長兩公里的[[西九龍海濱長廊|海濱長廊]],並且將會設有佔地23公頃的[[西九公園|公園]]。 ==介紹==西九文化區的前身為由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布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ref>[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y/ontherecord/041205/html/041205tc11001.htm 請以新眼光看西九龍]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 -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04年12月6日</ref>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篷。2006年2月,在[[香港社會]]不同的意見及爭議下,[[香港政府]]宣佈放棄原有的發展框架,不再堅持天篷設計,計劃被推倒重來,重新發展為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於2008年根據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成立,香港政府同時向該局注資216億港元。2011年3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公佈全新概念設計,發展大綱於同年12月呈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ref>[http://www.wkcdauthority.hk/filemanager/tc/share/doc/aboutus/meeting7/CP_Paper_Chi.pdf 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的準備]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會 2011年6月</ref>。2012年3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公布發展圖則草圖;2013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發展圖則,計劃啟動,於2013年起分階段展開工程,第一階段建設預計於2020年或者以前竣工,第二階段建設預計於2030年或者以前竣工。 [[M+展亭]]為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永久場地,於2016年9月啟用。[[戲曲中心]]及[[西九自由空間]]為西九文化區的首兩個主要文化表演場地。 ==歷史==早期為了配合西九龍填海區發展項目的需求,香港政府將西九龍一幅填海土地列入為《[[西九龍填海計劃]]》土地,以配合西九龍未來發展項目的需求。1996年,[[香港旅遊協會]]進行了一次訪問香港旅客調查,於1998年向[[香港立法會|立法會]]建議興建一個全新文化表演場地。[[香港行政長官|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構思,希望將香港發展成為亞洲文化藝術中心。 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薘。 === 推倒重來 ===2006年2月21日,[[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於立法會宣佈,由於無發展商承諾參與,即3個財團未能夠接納由香港政府所提出的修訂模式,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邀請發展程序結束,香港政府放棄原有發展框架,不再堅持天篷設計,並且成立諮詢小組重新研究問題,審視當中的核心文化項目。同年4月,香港政府成立[[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和轄下3個小組,負責重新審視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的需要,以及發展及營運設施的[[財務]]要求。 2007年5月14日,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諮詢委員會就發展模式提出建議,決定採納立法會早前的提議,將項目內的商業及住宅用地先進行拍賣,再成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發展項目中的文娛藝術設施。香港政府注資逾200億港元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建造及營運相關設施;建議中所需要的經費少於過去入圍發展商提出的300億港元。 2007年9月中至同年12月中,香港政府舉行了為期3個月的公眾活動,就公眾解釋諮詢委員會的建議,蒐集了公眾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的意見。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透過《[[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將西九龍文化區項目列為《[[十大建設計劃]]》之一。 香港政府接納了諮詢委員會的建議,於2008年2月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以成立[[法定機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推動及發展計劃;同年7月2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由立法會二讀通過<ref>{{Cite web |url=http://www.legco.gov.hk/yr07-08/chinese/counmtg/voting/v0807021.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5-11-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34304/http://www.legco.gov.hk/yr07-08/chinese/counmtg/voting/v0807021.htm |archive-date=2016-03-04 |dead-url=no }}</ref>。同時,立法會通過了一筆過的216億港元撥款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以發展西九龍文化區。同年7月4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32票支持、10票反對及3票棄權下,通過上述一筆過的撥款申。同年10月23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成立<ref>{{Cite web |url=http://www.wkcdauthority.hk/tc/background_of_wkcd/index.html |title=西九文化區背景 |access-date=2011-11-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521103720/http://www.wkcdauthority.hk/tc/background_of_wkcd/index.html |archive-date=2011-05-21 |dead-url=no }}</ref>。 === 方案揀選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動用1.5億港元委託3間顧問公司研究概念設計方案,於2010年8月20日起在香港多處地點舉行展覽,公眾諮詢為期3個月,收集公眾意見後再歸納各方意見,從而挑選出主體方案。到2011年3月5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揀選了[[福斯特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城市中的公園》作為基礎方案,於同年9月月底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及宣傳活動,以收集意見及作出改善,於同年12月完成發展大綱圖則,並且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發展,進入法定規劃程序 2012年3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公布發展圖則草圖;2013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西九文化區的發展大綱圖則,計劃啟動。西九管理局於2014年3月21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增加西九用地發展密度的申請,將整體總樓面面積按土地用途各增加 15%<ref>{{Cite web|url=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wkcd/papers/wkcd20151124cb2-302-2-c.pdf|title=就略為放寬西九文化區用地發展密度的規劃申請所做的技術評估結果|accessdate=|author=|date=2014年3月28日|publisher=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與發展事務委員會 監察西九文化區計劃推行情況聯合小組委員會|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06204440/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wkcd/papers/wkcd20151124cb2-302-2-c.pdf|archive-date=2016年4月6日|dead-url=no}}</ref>。  Foster+Partners《城市中的公園》方案特色之一是為西九用地興建綜合地庫釋放地面空間作文化藝術用途。唯受[[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工程延誤及西九管理局資金不足影響,西九管理局及政府當局於2014年決定將地庫分階段推展並由政府出資,政府變相額外承擔約為 70 億元的西九相關開支。同時西九管理局將用地西端包括[[M+]]、[[演藝綜合劇場]]及部分酒店、辦公室及住宅用地給予提早發展並稱為「藝術廣場發展區」。該區域將發展成為一個土地用途及組合均衡的專區,以有利於建立西九文化區發展早期的「重點區域」,並且為[[M+]]毗鄰範圍增添活力。 ==現時發展計劃==現時西九文化區按照2013年6月務實推展方案分階段發展,方案之2016年修訂如下<ref name="right:0">{{Cite web|url=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wkcd/papers/wkcd20160530cb2-1576-1-c.pdf|title=就西九文化區計劃的財務狀況及安排提供最新資料|accessdate=|author=|date=2016年5月30日|publisher=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與發展事務委員會 監察西九文化區計劃推行情況聯合小組委員會|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7200611/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wkcd/papers/wkcd20160530cb2-1576-1-c.pdf|archive-date=2016年9月17日|dead-url=no}}</ref>: === 第一批設施 ======= 臨時苗圃公園 ====位於西九文化區西北面原作大型表演場地/展覽中心的用地,有smartbike 共享單車設有草坪及表演場地並培植各類型植物。苗圃公園於2015年7月落成啟用,不時舉辦樹木導賞團及工作坊亦為「自由約」之舉辦場地,供文化及藝術的自由工作者使用。 由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每月第二個星期六、日將舉行「自由約」,以藝術、音樂、電影為題,亦設有創意市集<ref>{{Cite web |url=http://www.westkowloon.hk/tc/freespacehappening |title=西九文化區 自由約 |access-date=2017-01-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3063731/http://www.westkowloon.hk/tc/freespacehappening |archive-date=2016-12-03 |dead-url=no }}</ref>。 ==== [[西九藝術公園]] ====分為M+展亭、自由空間及草坪部份(藝術公園)。概念設計由香港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帶領荷蘭園境師West 8及香港傲林國際(ACLA)組成的團隊設計,部份公園及海濱長廊已於2017年12月起陸續對外開放,其餘部份亦已於2019年4月竣工。 ==== [[西九竹翠公園]] ====2022年1月7日正式啟用。RubberBand x 香港節慶管弦樂團首次戶外演出 星空下感受搖滾與交響樂碰撞 RubberBand x 香港節慶管弦樂團首次戶外演出 星空下感受搖滾與交響樂碰撞。 西九文化區全新地標「竹翠公園」Wonderland,將於2022年1月7日(星期五)至9日(星期日)舉行戶外音樂盛會,是次大型戶外演出由RubberBand及香港節慶管弦樂團拉開序幕,讓觀眾於星空下感受搖滾與交響樂的的碰撞。 今次RubberBand首個大型戶外音樂演出,屆時4位成員:6號(主音)、阿正(結他手)、阿偉(低音結他手)和泥鯭(鼓手)將拍夥與香港節慶管弦樂團在維港海旁的大草坪上演一連三日搖滾與交響樂和奏,重新編寫及演繹 RubberBand歌曲,並以多首古典音樂及經典電影配樂串連,道出我城的大小故事。 RubberBand期望是次演出會如同萬花筒般,帶給大家與眾不同的音樂體驗。 首次表演一連三晚,晚上八時至晚上十一時。最貴門票價錢為988元。 2022年1月21日(星期五)及22日(星期六)(Mr),及29日(星期六)(陳蕾),活動[[耀榮文化]]主辦。 因為第五波新冠疫情嚴重。三個為開幕舉行的音樂會,全部延期。 如先前所公布,1月7日至20日期間的所有表演及節目經已延期或取消。為配合政府最新公布的社交距離措施,1 月 21 日至 2 月 3 日期間西九表演藝術場地的所有表演及節目亦不會如期舉行。觀眾敬請保留門票,有關節目更改或其他相關的票務安排,稍後將於西九網站(www.westkowloon.hk)公布,網上票務及購票熱線(+852 2200 0022)將繼續維持服務。
===== [[M+展亭]] =====為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永久場地。由彭耀輝建築師事務所(VPANG),JET建築事務所及張勵繡設計。為團體、藝術家、設計師及其他舉辦小型獨立展覽及活動的單位提供展覽場地,於2016年7月22日開幕。展亭在M+大樓啟用前為M+提供展覽空間,於2016年9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首個展覽為香港藝術家曾建華個展'''「<s>無</s>」'''<ref>{{Cite web|url=http://www.westkowloon.hk/tc/newsroom/news/m-announces-first-three-major-exhibitions-at-m-pavilion-the-first-dedicated-space-to-open-in-the-west-kowloon-cultural-district/page/1|title=M+宣布於西九文化區M+展亭舉辦的首三個主要展覽|accessdate=2016-09-04|last=西九文化區管理局|work=www.westkowloon.hk|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6081239/http://www.westkowloon.hk/tc/newsroom/news/m-announces-first-three-major-exhibitions-at-m-pavilion-the-first-dedicated-space-to-open-in-the-west-kowloon-cultural-district/page/1|archive-date=2016-09-16|dead-url=yes}}</ref>。 ===== [[西九自由空間]] =====位於M+展亭南面,包括可靈活設置450個座位或900個企位,全港最高和最大型的「黑盒劇場」及可容納超過10,000人站立的戶外舞台。於2019年6月14日開幕。 ==== [[戲曲中心]] ====位於西九文化區東面入口、廣東道與柯士甸道的交界,為戲曲而設的世界級表演場地,譚秉榮+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2013年9月24日舉行了動土儀式,於2018年落成,2019年1月20日正式開幕。 ==== [[M+]] ====佔地60,000平方米,將展出20及21世紀的藝術、設計、建築和影像,由世界知名的瑞士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聯同香港[[TFP Farrells]]和香港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合作設計,於2021年11月12日對外開放。 === 第二批設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2022年年中落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築樓面面積約3萬平方米,展出有關故宮文化歷史及與宮廷生活有關的文物,亦有專門展出香港收藏家藏品的展覽。[[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會捐贈35億港元作資助博物館設計、建造和籌備展覽等費用。香港建築師[[嚴迅奇]]會負責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地基及上蓋建築工程預計於2017年下半年至2021年中進行,博物館預計在2022年落成。 ====[[演藝綜合劇場]](預計2024年落成)====座落於M+側海傍的舞蹈及戲劇表演藝術場地,為西九文化區區內提供最多座席的表演場地,提供可容納1,450個座位的大劇場、600座位的中型劇場、250座位的小劇場、駐區藝團中心及排練場地。由荷蘭UNStudio及香港AD+RG的團隊設計。現時興建方案將單一的演藝劇場吸納原來位於[[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旁的一個中型劇場及當代表演中心內的一個黑盒劇場,為西九文化區區內提供最多座席的表演場地,上述兩項設施因而提前兩年落成。 ==== 當代表演中心 ====當中包括餘下兩個黑盒劇場,現目標落成日期要再作研究。 === 第三批設施(預計2021年後落成) ===* 音樂劇院,為巡迴音樂劇、商業制作及大型表演而設,有2,000個座位。西九管理局現建議透過公私營合作形式發展。* 大劇院* 音樂中心,包括設有1,800個座位的音樂廳和300個座位的演奏廳及藝術教育設施。* 中型劇場,設有600個座位的舞台劇場。* ACE(ACE發展組合及藝術家旅舍)發展項目毗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獲批總樓面面積逾36萬平方米,將包含藝術、商業及展覽元素。佔地約8.1萬平方米的U形用地會發展為酒店及辦公室用途。意向書要求酒店為乙級高價酒店,總樓面至少2.1萬平方米,而辦公室必須為甲級,附設商場和娛樂設施。而主場館設1萬座位,可舉辦音樂會。項目在2019年6月11日起公開邀請發展意向,將於2025年落成,並採用[[BOT模式]]營運,中標的私人發展商首5年完成建造後有至少30年營運期。 === 不分批次 ===* [[M+]]第二期* 小型戲曲劇場 === 作其他安排的設施 ===* 大型表演場地/展覽中心,原包括一個可設1.5萬個座位的表演場地。西九管理局主席[[林鄭月娥]]曾透露由於[[啟德體育園區]]的設施適合用作表演場地而[[紅磡]][[香港體育館]]亦會被保留,故會重新檢視西九文化區的大型表演場地和展覽中心用地<ref>{{Cite web|url=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admin/html/2016/07/20160720_184243.shtml?pickList=topstories|title=爭取達成西九文化區新財務方案|accessdate=|author=|date=2016-07-20|publisher=香港政府新聞網|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4072954/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admin/html/2016/07/20160720_184243.shtml?pickList=topstories|archive-date=2016-09-14|dead-url=no}}</ref>。西九管理局董事局其後同意不再在現時為臨時苗圃公園的用地興建大型表演場地,西九管理局現構思於該地皮以私人融資方式發展一個中型多用途設施,涵蓋展覽、會議及表演等用途。地皮的南面部分於2016年12月23日公佈會用作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連接 ==區內採用國際通用無障礙準則,便利不同到訪人士。林蔭大道貫穿整個文化區,使區內往來便捷,並提供寬闊的戶外活動空間。所有行車、服務設備和停車場均設於地底,加強行人安全之餘亦可減少污染和擠塞。 === 柯士甸道西行人隧道 ===西九管理局會優化現有位於廣東道與柯士甸道西交界的行人隧道,並設新樓梯和增設升降機以連接[[港鐵]][[香港西九龍站]]、[[柯士甸站]]與[[戲曲中心]]<ref name=":1">{{Cite web|url=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wkcd/papers/wkcd20151124cb2-302-3-c.pdf|title=西九文化區與鄰近地區的融合和連接|accessdate=|author=|date=2015年11月24日|publisher=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與發展事務委員會 監察西九文化區計劃推行情況聯合小組委員會|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06185519/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wkcd/papers/wkcd20151124cb2-302-3-c.pdf|archive-date=2016年4月6日|dead-url=no}}</ref>。 === 藝術廣場行人天橋 ===藝術廣場行人天橋會連接[[港鐵]][[九龍站 (港鐵)|九龍站]]/[[圓方]]及藝術廣場,設有扶手電梯及升降機。於2017年第二季動工<ref>{{Cite web|url=http://www.hfc.org.hk/filemanager/downloader/download.php?file=../../../filemanager/files/TFK_05_2016.pdf|title=Progress Update on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accessdate=|author=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Authority|date=2016年9月22日|publisher=Task Force on Harbourfront Developments in Kowloon, Tsuen Wan and Kwai Tsing, Harbourfront Commissio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305002452/http://www.hfc.org.hk/filemanager/downloader/download.php?file=..%2F..%2F..%2Ffilemanager%2Ffiles%2FTFK_05_2016.pdf|archive-date=2017年3月5日|dead-url=no}}</ref>。天橋已於2021年12月28日前開通,現時行人已可通過天橋直達尚在施工的藝術廣場。 === 水路運輸 ===西九管理局打算接管區內現有的兩組分別為於[[油麻地避風塘|新油麻地避風塘]]及藝術廣場發展區南端的公眾登岸梯級,並進行美化以便日後提供水路運輸及水上觀光團服務。 ==財政==立法會於2007年批出216億港元用以發展西九文化區項目,惟因為建築成本持續上漲而會超支。2012年12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成員[[單仲偕]]表示,他們正在研究以何方法融資<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1213/00176_022.html 西九超支 因前朝報細數] 《東方日報》 2012年12月13日</ref>,研究方法有三,除了向立法會申請額外撥款外,亦考慮是否以借貸或者公私營合作。預料[[M+]]定價後決定方案,最快於2013年年中決定<ref>[http://hk.news.yahoo.com/西九研融資方案-最快明年中決定-211322966.html 西九研融資方案 最快明年中決定] 《明報》 2012年12月13日</ref>。 2013年4月2日,[[民政事務局]]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向立法會監察西九小組委員會呈交文件,表示有4項策略應對財政超支問題,包括「根據已核准的預算作設計」、「設計將避免超出實際要求和避免非必要工程」、「研究公私營合作模式等採購策略」及「尋求捐款、贊助和命名權」。 ==短暫用途==2008年前,西九文化區用地曾用作維港巨幕及[[西九龍中天地]]。 2009年12月4日至2010年2月27日期間,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在此舉行。紙管造的主展亭,由[[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 2010年代,西九文化區用地舉辦過多項暫時大型活動,包括[[香港美酒佳餚巡禮]]、[[西九大戲棚]]及[[自由野]]音樂節等,吸引到大量公眾到訪參與,惟公眾只能夠遁向陸路前往[[西九龍海濱長廊]]一帶,於人潮太多時造成不便。於2013年3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建議,每當舉辦大型活動期間,在海路增加設立連接點,包括使用現有登岸處或者在[[新油麻地避風塘]]加建浮橋以方便船隻泊岸,暫時建議有6個臨時上落處(兩個鄰近新油麻地避風塘,其餘一個位於[[中港碼頭]]);建議長遠在西九龍海濱長廊一帶設立兩座碼頭,並且在西九文化區加設4條行人天橋及4處平台或者路面連接點,方便行人由[[港鐵]][[九龍站 (港鐵)|九龍站]]及中港碼頭一帶進入西九文化區,增加通達性。[[海濱事務委員會]]轄下的[[水域與陸地連接專責小組]]於3月19日討論有關建議,有關部門最早於2013年年底檢視<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316/00176_071.html 西九文化區 設臨時海路上落點] 《東方日報》 2013年3月16日</ref>。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2012年起於區內籌備及舉辦連串的藝術活動,率先為[[西九大戲棚]],其後陸續包括音樂節及視藝展覽等等,期望能夠培養[[香港市民]]前往西九文化區的習慣,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能夠從舉辦活動中吸取經驗,以完善日後西九文化區的工程陸續落成後的後續管理工作,包括[[人流控制]]等。 ===西九大戲棚=== [[西九大戲棚]]是於興建[[戲曲中心]]的選址所舉辦的臨時[[文化]][[節目]],也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的首個文化節目。2012年年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西九大戲棚時旨在推廣[[粵劇]]文化;及後鑑於反應熱烈,於2013年起再每年舉辦,於該年起,除了粵劇表演,戲棚內亦加入[[現代音樂]]及中國舞蹈演出,並且增加年宵市集,讓無法購票入場的公眾亦可以參與活動<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828/00176_021.html 西九12月搞音樂節免費入場] 《東方日報》 2012年8月27日</ref>。 ===自由空間音樂節===西九文化區區內設有面積達23公頃的[[西九公園]],園中設有[[自由空間]],用以舉辦不同類型的音樂和街頭表演,亦可以在草地區域舉辦大型的自由空間音樂節、戲曲表演、藝術裝置展覽及攤檔等<ref>{{Cite web |url=http://hk.news.yahoo.com/%E8%A5%BF%E4%B9%9D%E5%B0%87%E8%88%89%E8%BE%A6%E9%80%A3%E4%B8%B2%E6%B4%BB%E5%8B%95%E6%8F%90%E5%8D%87%E5%B8%82%E6%B0%91%E5%B0%8D%E8%A5%BF%E4%B9%9D%E8%AA%8D%E8%AD%98-070300317.html |title=西九將舉辦連串活動提升市民對西九認識 |access-date=2019-09-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06051858/https://hk.news.yahoo.com/%e8%a5%bf%e4%b9%9d%e5%b0%87%e8%88%89%e8%be%a6%e9%80%a3%e4%b8%b2%e6%b4%bb%e5%8b%95%e6%8f%90%e5%8d%87%e5%b8%82%e6%b0%91%e5%b0%8d%e8%a5%bf%e4%b9%9d%e8%aa%8d%e8%ad%98-070300317.html |archive-date=2016-05-06 |dead-url=no }}</ref>。自由空間至2015年落成,然而2012年[[聖誕節]]舉辦為重頭戲的首屆戶外音樂節,以香港[[搖滾樂]]及[[爵士樂]]為主題的文化派對,於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舉行,由下午至晚上無間斷進行。屆時除了[[香港歌手]]外,當局亦會邀請外地表演者〈包括[[舞蹈家]]及[[音樂家]]〉參與演出,共逾25個單位將會參與表演<ref>[http://hk.news.yahoo.com/西九12月搞露天音樂節-211320162.html 西九12月搞露天音樂節] 《明報》 2012年10月16日</ref>,[[街頭表演者]]亦有機會於大舞台上演出為配合未來位於西九公園內的自由空間表演場地的使用。此外,現場將會設有各類文化討論和工作坊會於現場其他地方進行,並且設有視覺藝術展覽及獨立電影放映展區供予公眾欣賞,當中包括錄像放映展示[[香港文化]]的多元面貌等內容<ref>[http://hk.news.yahoo.com/自由野-12月中旬藝綻西九-221101755.html 「自由野」12月中旬藝綻西九] 《星島日報》 2012年10月16日</ref><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1016/00176_035.html 西九一連兩日免費音樂節] 《東方日報》 2012年10月16日</ref>。 ===M+進行:充氣!===2013年4月25日至6月9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M+進行:充氣!」充氣雕塑展覽,展示6組巨型充氣雕塑,包括由藝術家崔正化(韓國)、 Jeremy Deller (英國)、 Paul McCarthy (美國)、 Tomás Saraceno (阿根廷)的作品,以及中國藝術家劉家琨及曹斐和香港藝術家譚偉平的特別委約創作,成為香港至今最大型的當代藝術展之一,展覽吸引共15萬人入場。當中由Paul McCarthy創作、貌似[[糞便]]的「複雜物堆」(Complex Pile)成為全場焦點。 ===展覽===2012年,西九文化區舉辦由[[香港旅遊發展局]]舉行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及[[Clockenflap]]音樂及藝術節。 2013年1月及4月,西九文化區舉辦「宋冬:三十六年曆」展覽及「M+進行:充氣!」充氣雕塑展覽<ref>[http://hk.news.yahoo.com/連串藝術活動-西九年底舉辦-223000469.html 連串藝術活動 西九年底舉辦] 《星島日報》 2012年8月28日</ref>。 2013年2月23日至24日,西九文化區舉辦廣西美食文化嘉年華暨創意花燈展,24日同時舉行該會品牌活動盆菜宴,筵開2,000席,參與人數達24,000人,被列為新的世界紀錄及錄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DHL香港氫氣球===項目由國際貨運公司DHL贊助,遊客可乘坐巨型氫氣球升上100米半空,欣賞維多利亞港的景色。於2010年11月中開始運作,到2013年結束。 ===環球嘉年華===原定計劃於2012年12月月中開始在西九文化區一連兩個月舉辦環球嘉年華<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828/00176_021.html 西九12月搞音樂節免費入場] 《東方日報》 2012年8月27日</ref>,預計設置逾70項[[機動遊戲]]設施及[[攤位]][[遊戲]]<ref>[http://hk.news.yahoo.com/機動遊戲年底登陸西九-環球嘉年華闊別5年-212638102.html 機動遊戲年底登陸西九 環球嘉年華闊別5年] {{Wayback|url=http://hk.news.yahoo.com/%E6%A9%9F%E5%8B%95%E9%81%8A%E6%88%B2%E5%B9%B4%E5%BA%95%E7%99%BB%E9%99%B8%E8%A5%BF%E4%B9%9D-%E7%92%B0%E7%90%83%E5%98%89%E5%B9%B4%E8%8F%AF%E9%97%8A%E5%88%A55%E5%B9%B4-212638102.html |date=20121106083255 }} 《明報》 2012年8月28日</ref>,可惜但最終未能成事。 ===自由野=======2012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2012年首次舉辦「自由野」,吸引約兩萬人次進場。 ====2013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2013年12月14日至15日在西九海濱長廊舉辦「自由野2013」戶外藝術節,多達400個香港及海外藝團參與,長達15小時的活動包括音樂、舞蹈、戲劇及朗誦等表演。同年11月月底開始,亦會在西九海濱長廊舉辦連串戶外音樂節,包括Clockenflap香港音樂及藝術節2013、Lion Rock Music Festival 2013及JazzMe-HK Festival等。 ====2014年====最後一次「自由野2014」於2014年11月22至23日舉行,逾200位香港和國際演出者為觀眾帶來涵蓋舞蹈、音樂、形體劇場、文本藝術及街頭表演的實驗性表演藝術節目。原定於今年首次收取入場費,經過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考慮後,決定再次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與,錄得破紀錄的逾43,000人進場。 ==爭議及事件===== 謝卓飛辭職 ===2010年3月24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宣佈委任[[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藝術總監[[謝卓飛]]出任行政總裁<ref>{{cite news |url=http://www.wkcdauthority.hk/tc/press_releases/index_id_35.html |title=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委任行政總裁 |publisher=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date=2010-03-24 |accessdate=2010-03-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412033513/http://www.wkcdauthority.hk/tc/press_releases/index_id_35.html |archive-date=2010-04-12 |dead-url=no }}</ref><ref>{{cite news |url=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y/healthandcommunity/100324/html/100324tc05006.htm |title=謝卓飛任西九管理局總裁 |publisher=香港政府新聞網 |date=2010-03-24 |accessdate=2010-03-24 }}{{Dead link|date=2018年6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no }}</ref><ref>{{cite news |url=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24/4/h6dx.html/100324tc05006.htm |title=西九新總裁﹕應付官僚有法 原任倫敦巴比肯藝術總監 8月履新 |publisher=明報 |date=2010-03-25 |accessdate=2010-03-25 }}</ref>。2011年1月,上任僅5個月的[[謝卓飛]]以健康問題提出請辭,惟他於其後不足兩個月後獲得[[英國文化協會]]委任為藝術總監,於同年5月履新。就謝卓飛於短時間內覓得新職,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成員及立法會議員懷疑對方可能在未辭職時已經在另覓工作,並且刻意於半年試用期滿前辭職,避免毀約需要賠償,故此要求當局徹查及跟進事件。<ref>[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2/27/HK1102270005.htm 「閃電康復」任新職 議員促追究謝卓飛] 文匯報 2011-02-27</ref><ref>{{cite news |url=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107/4/m470.html |title=西九總裁壓力大辭職 上任5個月 稱健康問題 |publisher=明報 |date=2011-01-08 |accessdate=2010-01-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112194002/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107/4/m470.html |archive-date=2011-01-12 |dead-url=no }}</ref>其職位由[[連納智]]繼任,於2011年7月履新。 === 超出預算 ===2010年的3個設計概念動用了1.5億港元,有評論指出香港政府在使用公帑給顧問費方面從不吝嗇,同樣大小規模的規劃設計競賽,若果是在北京及上海,費用是1/10或者1/20,未知釐定顧問費用的標準,況且方案只是一個大的想法,最後的實施、技術和大量的相關工作都是需要香港公司來實現。例如,英國建築師[[霍朗明]]的公司已經至少是第三次在同一個項目上從香港納稅人身上領取巨額費用,惟西九龍依舊是一片空地。<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29/4/kgwt.html 薛求理﹕西九沙場](明報)2010年9月30日 作者是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助理教授</ref> 此外,根據於2013年4月的最新估計,整個西九文化區造價達400至500億港元,比較預先獲得批准的216億港元超出一倍<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403/00176_026.html 超支近倍 西九造價料500億] 《東方日報》 2013年4月3日</ref>。對此,[[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研究了不同的應對方法,包括採用[[公私合營]]方式及出售命名權等,惟都遇上各種問題,認為最終難免需要再向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ref>[http://hk.news.yahoo.com/%E8%91%A3%E4%BA%8B%E5%B1%80%E6%B6%88%E6%81%AF-%E6%9C%80%E6%96%B0%E9%80%A0%E5%83%B9400%E8%87%B3500%E5%84%84-%E8%A5%BF%E4%B9%9D%E5%8B%81%E8%B6%85%E6%94%AF%E9%80%BE200%E5%84%84-220233635.html 董事局消息:最新造價400至500億 西九勁超支逾200億] 《星島日報》 2013年4月2日</ref>。 === 設計方案 ===2011年3月5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公佈揀選了「城市中的公園」概念設計,有文化界與建築界人士批評此方案最無特色,未能夠帶出文化藝術區的特色,所謂綠化也未能夠與文藝設施融合。日後啟用的地下交通網絡及地下空氣調節成本昂貴,龐大的公園亦會帶來[[保安]]問題,估計其獲得選擇的原因只是設計概念刻意遷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標書限制,管理局的思維為行政簡單比較設計新穎重要。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唐英年]]就指出該方案最具彈性,又稱該設計可以邊蓋房屋,邊讓公眾到公園休憩,並且批評兩個落選設計:「OMA設計彈性低,嚴迅奇要人爬樓梯上草地。」 === 故宮文化博物館 ===2016年12月, 身兼西九管理局主席的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未經諮詢下突然宣佈,將引入故宮文化博物館。事件突起極大爭議。 === 更換M+博物館承建商 ===2018年9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宣佈中止與M+博物館工程總承建商新昌營造的合約,其後由金門接手。有傳媒揭露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早於2016年已知悉新昌營造出現財政問題,質疑為甚麼要到兩年後才中止其合約。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綜合劇場出現大型地陷 ===2019年7月25日,綜合劇場的建築工地被揭發出現大型地陷和約1.5米至2米深的水浸,有貨櫃傾側及有挖土機被水淹沒。行政總裁栢志高指地陷面積直徑達20米,且並非首次發生,但強調工作結構仍然安全。承建商[[金門建築]]表示已即時採取行動<bigref> {{Cite web|title= 西九 文化区演藝綜合劇院地盤地陷 行政總裁栢志高認非首次 日後或再現|url=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356330/西九演藝綜合劇院地盤地陷-行政總裁栢志高認非首次-日後或再現|accessdate=2019-07-25|date=2019-07-25|last=張嘉敏|work=香港01|language=zh-HK|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5123700/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356330/%E8%A5%BF%E4%B9%9D%E6%BC%94%E8%97%9D%E7%B6%9C%E5%90%88%E5%8A%87%E9%99%A2%E5%9C%B0%E7%9B%A4%E5%9C%B0%E9%99%B7-%E8%A1%8C%E6%94%BF%E7%B8%BD%E8%A3%81%E6%A0%A2%E5%BF%97%E9%AB%98%E8%AA%8D%E9%9D%9E%E9%A6%96%E6%AC%A1-%E6%97%A5%E5%BE%8C%E6%88%96%E5%86%8D%E7%8F%BE|archive-date=2019-07-25|dead-url=no}}</bigref> '''
==意外==*2017年9月16日,西九文化區舉行「Road to Ultra 香港音樂節2017」其間,互不認識的3男1女疑曾服安非他明,先後昏迷送院,其中一名27歲男子經搶救後不治,另外3人情況危殆,部份人有中暑徵狀。警方在會場檢獲少量毒品,不排除有人在酷熱天氣下吸毒後不斷跳舞致中暑造成悲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發出新聞稿,對此感到十分難過。<ref>{{cite news|title=西九文化區音樂會1死3危殆 尿液驗出含毒品|url=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05496/%E8%A5%BF%E4%B9%9D%E6%96%87%E5%8C%96%E5%8D%80%E9%9F%B3%E6%A8%82%E6%9C%831%E6%AD%BB3%E5%8D%B1%E6%AE%86%E3%80%80%E5%B0%BF%E6%B6%B2%E9%A9%97%E5%87%BA%E5%90%AB%E6%AF%92%E5%93%81|accessdate=2017-09-19|publisher=香港經濟日報|date=2017-09-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17125701/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05496/%E8%A5%BF%E4%B9%9D%E6%96%87%E5%8C%96%E5%8D%80%E9%9F%B3%E6%A8%82%E6%9C%831%E6%AD%BB3%E5%8D%B1%E6%AE%86%E3%80%80%E5%B0%BF%E6%B6%B2%E9%A9%97%E5%87%BA%E5%90%AB%E6%AF%92%E5%93%81|archive-date=2017-09-17|dead-url=no}}</ref>
|[[File: *2021年10月11日, 西九文化 区.jpg|缩略图|居中|[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10804/abae2f0588ba4e21a1ede9aafe133fad.jpeg 原图链接]]] 區的M+博物館明日12日開幕,但文化區內開放多年的海濱長廊日前卻發生駭人意外。一名6歲男童本周日(7日)與家人到上址玩耍及踢球,期間在路邊植物旁檢球時,被植物葉尖刺傷左眼,男童當場大哭,男童已指左眼「看不見」,送院後被評定「情況危急」,伊利沙伯醫院當晚已安排男童做眼角膜修補手術。據醫生估計,最樂觀情況是男童能恢復三至四成視力,最差則會左眼失明,甚至可能影響右眼。醫管局表示,男童左眼眼球嚴重破裂,手術已作修補,視乎情況或需做第二期手術。男童父親十分痛心及憂慮。事發之後,西九文化區一帶的數十棵帶刺植物已被移除。該局發言人回覆查詢指,被移除的是絲蘭,又名洋菠蘿,該局留意到網上訊息指有人在園區內受傷,已聯絡其家人,管理局會調查事件。對於種植釀不幸事件,本報早已多番示警。
|-男童父親賴先生透露,本月7日,他與6歲兒子及兒子的多名小學同學和家長,到M+博物館對出的草地野餐。下午3時左右,兒子與同學在附近踢球,兒子檢球時疑葉尖刺傷左眼。賴憶述,兒子左眼發紅,眼角膜馬上留下一條疤痕,已看不見任何東西。他們嘗試用清水為其沖洗,並趕去聖德肋撒醫院求醫。醫生為其檢查後,表示情況危急,須即日做手術,並轉介到伊利沙伯醫院。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醫生指最樂觀可恢復三至四成視力
|-傍晚6時左右,他們轉抵伊利沙伯醫院,晚上10時,院方為其子修補眼角膜。賴指,兒子手術順利,昨午已出院,日後需在家護理並每日服用6種藥物。但兒子左眼視力暫時仍是0,只對光有反應,晶體已消失,而視網膜底有一些不明物體,需待消炎後才能判斷。醫生預料,其子需數以月計時間才能判斷可恢復多少視力,最樂觀能恢復30%至40%,最壞情況是波及右眼,導致組織壞死。
| align= light|賴痛心稱:「(兒子)每日都問何時能看見,也很樂觀,以為一個月後便康復,我們也不敢告訴他實際情況如此差,就算恢復30%已很感恩。」他冀西九當局和政府都能正視問題,把危險植物移除,以免再有小朋友受傷,禍及一生。
中文名: 涉事的絲蘭(洋菠蘿)約高一米多,葉片尖銳鋒利,這種植物與本報數年前揭發「植物變利器」的劍麻同屬龍舌蘭科,其外觀「廣披針形、挺直,硬而革質」。本報記者昨到 西九文化 區巡視,發現大批絲蘭已被拔除、堆放在花圃地面,更有橙帶圍封,其中一處綠化帶發現十幾棵絲蘭。
外文名: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議員促將植物搬離人群 豎立告示牌
所属地区: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病人需於 香港 西九龙填海区南端眼科醫院繼續覆診,以評估眼睛恢復視力的可能性,並視乎情況需否進行第二期眼部手術,包括視網膜脫落及植入人工晶體手術。
著名景点: 香港故宫文化博 有眼科專科醫生表示,眼角膜本身很薄,如有損傷可以很嚴重,但須視乎被硬 馆、戏曲 心、M+博 的角度。該男童的眼球被植 正面刺穿,導致眼角膜破裂、虹膜外露,由於眼前房被刺穿,也出現「漏水」,情況相當嚴重。如傷口乾淨,修復後可恢復一定程度視力。若角膜情況較差,或需要換角膜,但兒童易出現排斥,有一定困難。
火车站: 有議員認為,西九於公眾休憩地方種植鋒利的植物,做法不負責任,應把有關植物搬離人群,或至少豎立告示牌,警惕途人。該議員又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審視公眾地方植物並採取行動,減低對途人構成傷害。<ref>{{cite news|title=硬如劍麻 香港 西 九龙站九M+種禍患 家屬控訴 6歲仔恐盲眼|url=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A6%81%E8%81%9E%E6%B8%AF%E8%81%9E/odn-20211111-1111_00174_001/%E7%A1%AC%E5%A6%82%E5%8A%8D%E9%BA%BB--%E8%A5%BF%E4%B9%9DM-%E7%A8%AE%E7%A6%8D%E6%82%A3--%E5%AE%B6%E5%B1%AC%E6%8E%A7%E8%A8%B4--6%E6%AD%B2%E4%BB%94%E6%81%90%E7%9B%B2%E7%9C%BC</ref>
|}== 香港'''西九文化区'''(英文: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座落于香港九龙维多利亚港边,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愿景是在占地40公顷的填海土地上,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带。文化区内设有制 影視 及举办世界级展览、表演节目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各类剧场、演出空间和博物馆;并将提供23公顷的公共空间,包括长达两公里的海滨长廊。 文化区的核心建设包括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M+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多项文化艺术设施。 西九文化区东部毗邻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文化区与高铁站之间建设有高架平台无缝衔接,游客可以步行往来于两地。<ref>[https://www.sohu.com/a/481324104_120260633 ],搜狐网 ,</ref>==历史沿革==西九文化区是1998年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 [[ 施政报告2014年]] 》中宣布的大型发展计划,包括于西九龙填海区临海地段兴建一系列世界级的文化设施。2004年,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以 “创地标,显文化,添悠闲”为计划口号,规定计划必须建造一块巨大天棚为条件,然而计划引起了不少争议,包括被指成本过高及将会沦为地产项目。2005年,计划被修改,计划中的地产及文化设施项目分开。2006年2月,在香港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下,香港政府宣布放弃原有发展的框架,不再坚持兴建天篷,计划被推倒重来。文化区由公布至落实扰攘有十多年,不小批评认为决策者犹豫不决、奢华的巨型天幕、单一招标、咨询不足等原因引起争拗,令这个被纳入十大建设计划的工程,长年被搁置着。2011年3月,西九管理局公布新的概念设计,经过咨询后,发展大纲于2011年12月呈交予 [[郭富 市规划委员会。2012年3月30日,城市规划委员会公布西九文化区的发展图则草图,发展图则涵盖总面积约为40.91公顷、位于柯士甸道西和西区海底隧道缴费广场以南的土地。预计第一阶段建设会于2020年或以前竣工,第二阶段建设会于2030年或以前竣工。]] - 起源早期为配合西九龙填海区发展项目的需求,政府将西九龙一幅填海土地称为“西九龙填海计划”,以配合西九龙未来发展项目的需求。 1996年,香港旅游协会进行了一次访港旅客调查,并在1998年向立法会建议,兴建一个新的文化表演场地。在1998年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中董建华宣布于西九龙兴建文娱艺术区的构思,希望把香港发展成亚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政府打算借鉴世界其他地方的知名文娱艺术设施,例如英国伦敦的南岸(South Bank)和西区、西班牙毕尔包等,希望把艺术、文娱及消闲设施汇聚一起,吸引人流和汇聚艺术人才,令整个计划成功之余亦能具有经济效益。背景香港政府于2006年4月成立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核心文化艺术设施咨询委员会和辖下三个小组,负责重新审视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内的核心文化艺术设施的需要,以及发展和营运设施的财务要求。经过15个月的深入讨论,和广泛咨询香港艺术界和相关团体后,咨询委员会建议兴建15个表演艺术场地和提供最少3公顷的广场,设立一所具博物馆功能、聚焦于20至21世纪视觉文化的文化机构 青春敢想 MV ( 暂时名为M+),以及一个专门推广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展览中心。咨询委员会同时建议以低密度方式发展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提供充裕的休憩用地和海旁供公众享受使用,并且使到该区与毗邻的社区紧密连接。2007年9月中至12月中,政府举行了为期3个月的公众活动,向公众解释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并且搜集了公众对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计划的意见。行政长官亦在2007年度的《[[ 施政报告香港電台]] 》把西九龙文化区项目列为致力推动的十大建设计划之一。政府接纳了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于2008年2月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以成立法定机构──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负责推展西九计划。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条例在2008年7月11日由立法会制定。同时,立法会通过一笔过拨款216亿港元予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以发展西九龙文化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在2008年10月23日成立,行政长官公布委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任期两年。设计最初设计概念2001年特区政府举办 第二台 《[[ 西九龙填海区概念规划比赛太陽計劃]] 》,比赛于2001年4月6日正式展开,并于9月29日截止递交作品。由主席 Lord Rothschild 及来自本港及外地等十人组成的评审团负责评审,成员包括国际和香港知名人士及著名建筑界人士。评审团于2002年2月28日公布得奖名单。2002年初,评审团从160多个本地及海外参赛作品中,选出香港国际机场的建筑师诺曼·福斯特(Foster & Partners),以流线型天幕作为标志,覆盖和连接各建筑群的设计,成为未来设计的蓝本。根据政府的解释,天幕有多个优点,包括可遮风挡雨、降低区内举行活动所引起的声浪、减轻建筑物的冷气负荷、在炎夏时降温等,部分天幕也能作太阳能发电及制造独特的视觉效果。根据早期政府规定,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将提供多项重点设施,包括:巨大天篷,覆盖发展区范围55%以上剧院3个,分别容纳最少2,000、800和400人演艺场馆1个,可容纳最少10,000人博物馆4个,面积最少共75,000平方米艺展中心1个,面积最少10,000平方米海天剧场1个广场最少4个2004年发展建议书2003年9月,特区政府发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建议邀请书,公开邀请世界各地企业及文化艺术团体参与。招标于2004年6月19日截止。政府一共收到五份发展建议书,评审委员会就这些建议书展开了评审。政府收到的五份建议书分别为活力星国际有限公司、香港荟萃有限公司、艺林国际有限公司(初期名为“生利发展有限公司”)、太古地产有限公司及林思达提交的建议书在第一阶段评审已落败。2014  2005年计划修改2005年,曾荫权上任行政长官后,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计划改由当时政务司司长许仕仁及后来的唐英年负责,迫于舆论压力改变了单一招标的形式,并建立委员会重新检讨项目的发展方法,对整个计划作出修改,于2005年10月7日提出新建议,包括将计划中的地产及文化项目分开,中标地产商须分出一半商住项目的发展权,但有权决定分拆那些地皮予其他发展商。住宅项目的地积比率亦限制在1.81倍,占整个项目不得多于两成,文化设施面积最少要有18万5千平方米。中标地产商亦需注资300亿港元,政府将成立法定机构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处理及维修未来的文化项目。2006年2月21日,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于立法会宣布,由于没有发展商承诺参与,即三个财团未能接纳政府提出的修订模式,西九龙文娱艺术区邀请发展程序结束,政府唯有放弃原有发展框架,不再坚持建天篷,重新上马,并成立咨询小组再研究西九问题并审视核心文化项目,这标志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正式“推倒重来”。2007年5月14日,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咨询委员会辖下的小组,就西九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决定采纳立法会早前的提议,将项目内的商业及住宅用地先进行拍卖,再成立西九管理局发展项目中的文娱艺术设施,政府会注资近200亿予管理局,负责建造和营运有关设施。建议中所须的经费少于过去入围发展商提出的300亿元。2008年7月5日,立法会财务委员会7月3日通过一笔过巨额申请,拨出216亿港元用于建设西九龙文化区。会上多名议员质疑西九管理局成员全部由政府委任,犹如是一独立王国,他们担心会造成私相授受及利益输送的问题。最后财委会以32票支持、10票反对及3票弃权,通过有关拨款。2010年后新发展概念立法会议员及西九管理局成员聆听代表所介绍的“文化新尺度”方案西九管理局动用1.5亿元委托三间顾问公司研究的概念设计方案。并由2010年8月20日起在香港多处地点举行展览,公众咨询为期三个月,收集市民意见,再归纳各方意见挑选主体方案,三家建筑顾问的概念都强调绿化与节能,及自夸设计融入香港本土文化。进展2011年年底,西九管理局公布,计划于2013年开始建造工程,小型展览馆及西九中央公园部分地方可于2014至2015年完成,稍后落成的包括一个名为“M+”的文化的博物馆、及演艺剧场、中型剧场 I、音乐中心、大型表演场地、展览中心,以及音乐剧院等。其他创意教育设施及多个为视觉艺术展览馆,亦会相继在此阶段兴建。第二期落成的场地包括大剧院、戏曲中心的小型剧场、中型剧院II及M+第二期。2017年6月2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政务司司长兼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张建宗及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的陪 下视察西九文化区。 ==文化设施==戏曲中心戏曲中心座落在西九文化区东侧,位处广东道、柯士甸道交界,连接香港西九龙高铁总站出口、中港城,中心大门仿如舞台的帷幕,步入其中犹如踏上台板,将尽览承载了千年文化的戏曲艺术。这座特色建筑由Revery Architecture(前身为谭秉荣建筑事务所)及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外观别树一格,以一盏传统中国彩灯为概念,糅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为戏曲打造了富时代感的新形象。 中心楼高8层的空间,占地28,164 平方米。主要设施包括一个可容纳1,075个座位的大剧院、最多容纳200个座位的茶馆剧场、8间专业排演室、演讲厅等,照顾各类型戏曲活动所需。每个场地的设计细节、功能和配套,都因应戏曲而生,务求把戏曲艺术的精粹传递给来宾。中心的设计更特意将大剧院升至顶层,为地下的中庭腾出开放空间,以供举办展览、市集、戏曲示范或讲解等活动之用,让大众能够前来,感受戏曲文化之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计划于2022年对外开放,以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珍藏为主,并透过香港角度,结合环球视野,以跨学科的策展方式为公众提供丰富新颖的展览及教育活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除展出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外,亦会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艺术展览。博物馆大楼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艺术和建筑文化,以及当代香港都市文化,建筑师以崭新的手法重新演绎中国传统视觉与空间美学。博物馆占地约10,000平方米,建筑楼面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7,800平方米用作展览用途,分为九个展览厅,其中七个为专题展厅,另外两个展厅用作特别展览。馆内外均设有公共空间,供公众休憩,同时设有演讲厅、中庭、教育活动室、纪念品店和餐饮等设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项目,并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建设费用。M+视觉文化博物馆M+是香港崭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收藏及展示20及21世纪来自本港、内地、亚洲以至全世界的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及流动影像。 M+是全球最大的现代与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之一。 M+大楼的外观设计简约,内部格局安排却极之复杂,充分运用空间使设施发挥最大功能。博物馆有多个出入口,横向板楼内有17,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三间影院、演讲厅、学习中心、博物馆商店、表演空间、咖啡室、媒体中心,以及可以饱览维港及对岸景色的天台花园。横向板楼之上耸立着竖向板楼,设有图书馆、资料库、学习中心、会员设施、博物馆办公室和餐厅等,其LED外墙更可用作展出艺术家的流动影像作品。 M+大楼坐落在地下铁路之上,该用地被地下铁路的隧道分割成两边,对建筑设计而言无疑是一项极大挑战。 M+大楼采取了大胆创新的设计,不仅没有隐藏或遮盖隧道,反而巧妙地在铁路隧道旁开辟出宽敞的大型地下展区,并以此连结西九与这幅土地上少有的原建设施。自由空间坐落于西九文化区艺术公园正中央的自由空间是香港当代表演艺术新枢纽,致力呈献各种类型的演出节目、促进跨界别合作、缔造崭新艺术体验。自由空间与来自本地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作,鼓励并呈献挑战常规的多元化作品,突破二十一世纪表演艺术新界限。演艺综合剧场演艺综合剧场是一个上演香港和国际优秀舞蹈和戏剧制作的顶级表演艺术场地,设有可容纳1,450个座位的演艺剧场、600个座位的中型剧场和270多个座位的小剧场;大楼内亦设有多个排练场地和一个驻区艺团中心,借以汇聚香港的舞蹈团体和艺术家,共同发展舞蹈艺术及开拓跨领域合作。 演艺综合剧场南面面向海滨,北面面向艺术广场,大楼的设计充分善用此位置,让游人可透过大型玻璃窗户,饱览两边的迷人景致。 演艺综合剧场设有八间舞蹈和排练室、一间大型排练厅、驻区艺团办公室、询问及售票处、餐厅、天台花园,以贯穿海旁和艺术广场的通道, 无论是表演者或公众,都会充分感受到这个创意空间不分昼夜的活力。 演艺综合剧场预计于2023年落成。==交通指引==西九文化区毗邻香港西九龙站,文化区和高铁站之间建设有高架平台无缝对接。乘坐高铁出 的游客游览西九文化区非常方便。地铁港铁机场线九龙站、东涌线九龙站,西铁线柯士甸站。高铁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西九龙站==意义==“我们常常说,一个城市需要一个文化名片。香港长久以来都有一个经济名片,我们有很多高楼大厦,全世界不同的银行、不同的投资机构在这里都有他们的业务。但是我希望西九文化区建成以后,人家想到香港时不仅仅是只有经济,还有香港的文化。”——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举办庆祝大会时,国家 抗毒》 席习近平亲临香港,首天的活动行程,便是到香港西九文化区视察。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这张独特的文化名片,让香港呈现出崭新的活力。黄金地段西九文化区坐落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九龙尖沙咀核心地带,香港媒体曾以“得西九,得天下”来形容这里地段之金贵。这片40公顷的土地是1994年填海所得,它也是维多利亚港最后一块人工填海区,濒临海港,水域辽阔,景色瑰丽,各方垂涎,炙手可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将这片黄金地段全面交给了“文化”。1998年,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在当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在位于西九龙的填海区兴建一系列世界级文化设施,希望借此提高香港的文化水平与世界地位。随后,历经三任特首,民间团体、艺术家等各方长时间的讨论,在公众达成共识和参与下,西九文化区终于在2013年破土动工,首笔获得216亿港元的拨款支持,戏 中心、展览中心、M+博物馆、香港故宫博物馆等17项文艺设施将分三期建设落成,目前在建的第一期包括戏曲中心、自由空间及M+博物馆等。最早开幕的,就是2019年1月20日开始运营的戏曲中心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已经通车,旅客们走出车站,不仅可以领略到维多利亚港的美景,更可以在西九文化区里欣赏到全 * [[2016 无休的世界级展览、演出及戏曲盛会。”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望着即将开幕的戏曲中心大楼,向记者吐露心底愿景 ]] “这里是为每一个香港人而建的,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也将是香港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除了这些设计别具一格的文艺设施,西九文化区内剩下近一半面积归属于中央公园,更多的绿草地、林荫道,创造出更多适合人们 [[鍾舒 游、欣赏艺术展演的公共空间与活动,打破艺术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隔阂感。茹国烈认为,只有当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使剧场成为更多民众想要走进的地方。在戏曲中心大楼记者看到,一层偌大的中庭不设大门,颇具中华古韵的凉亭、走廊等空间,开放给市民行人尽情享用。二层设有餐饮、会友听戏的小剧场、文创产品商店,三层是教学和排练场所,最专业的大剧场则设在了建筑物的最顶层。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艺术尽可能接地气,降低普通人接受艺术熏陶的门槛。“一座专业的剧场,不但为表演艺术工作者提供一展长才的舞台,同时也是全民共享的文化园区。当香港的年轻人为了买一套房子、赚第一桶金而备感压力时,他们仍然可以知道,在文化和精神层面,还是有发展的空间,有他们释放压力的乐园。”激发活力艺术文化场馆的活络,已经开始让香港呈现出崭新的活力。茹国烈向记者介绍,自从西九文化区开始投入建设后,香港的大学、艺术院校招生情况都更好了。过去家长担心孩子学艺术不如学经济来得实际,现在知道特区政府有这么大的投入,都放心让孩子去学艺术。在戏曲中心开幕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将于2022年建成。届时,来自故宫的国宝将会到这里展出,金器、铜器、玉器、书画、陶瓷、宫廷文物……游客将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这也有益于开拓年轻人的视野、启发年轻人的智慧,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对培育下一代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在2017年,“八代帝居——故宫养心殿文物展”“万寿载德——清宫帝后诞辰庆典”等展览在香港展出时,每次都吸引了数十万香港市民和游客参观。西九文化区的蓝图正徐徐展开,它像一颗正在打磨中的钻石,不断释放出华彩和魅力。]]/[[許靖韻]]/[[陳凱彤]] -  我們仨 MV
== 来源 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47,88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