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拉扎魯·柴門霍夫

增加 5,0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拉扎魯·柴門霍夫''' 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Łazarz Ludwik Zamenhof,1859年12月15日---1917年4月14日), 波蘭籍猶太人,世界語的創始人。他出生在比亞韋斯托克,當時波蘭正受沙皇俄國統治,根據俄國的戶籍規定,取名為拉扎魯•馬爾科維奇•柴門霍夫 。 ==《创立世界语》==  世界語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博士(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於188 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 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 7年創製的一種語言,至今已123年。他希望人類藉助這種語言,達到民族間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戰爭,實現平等、博愛的人類大家庭。旨在消除國際交往的語言障礙,被譽為「國際普通話」。 早在柴门霍夫的童年时代,国际语理想就在他头脑里产生了,他为这一理想献出了毕生的心血。正如他本人在致波洛夫克的那封著名的信中所说:“在比亚利斯托克,居民由四种不同的成分构成: 俄罗斯人、波兰人,日尔曼人和犹太人。 每种人都讲着各自的语言,相互关系不友好。在这样的城里,具有敏感天性的人更易感受到语言的隔阂带来的极大不幸,每到一处他都会得出结论,语言的分歧是使人类大家庭破裂、分化成敌对阵营的唯一原因,或至少是主要原因。是大家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大家教我认识到所有的人都是亲兄弟。然而,在大街上,在庭院里,到处都让我感到,真正含义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俄罗斯人、波兰人、日尔曼人,犹太人等等。这种认识时时刻刻强烈地折磨着我那颗童心,虽然许多人大概对这种小孩子的‘为世界而痛苦’会付之一芙。因为,当时在我看来,'大人们'才拥有一种无所不能的力量,所以我反复对自己说,待我长大成人,就一定要消除这一灾难 ”。他早已认定,要达到这一目的,古代和现代的语言都是不适用的。于是,他开始朦朦胧胧地憧憬着用一种新的人造的语言。后来,他进了华沙一所第一流的中学,其间对这种语言进行了各种尝试,臆造出了大量复杂的名词变格和动词变位等形式。“人类语言的语法形式多得漫无边际,大部头的词典,包罗成千上万的词汇,这些东西把我给吓住了。面对这样一部复杂而庞大的机器,我不只一次地告诫自己:丢掉这些幻想吧!这件工作是人力所及的。” 但是,当他学习了语法结构简单的英语(在学习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之后),注意到俄语后缀的作用之后,他的语法系统和那庞然大物般的词典在眼前骤然开始缩小了。他兴高采烈地叫了起来:“问题解决啦!” 後人根據柴門霍夫公布這種語言方案時所用筆名「Doktoro Esperanto」(意為「希望者博士」)稱這種語言為「Esperanto」。20世紀初,當世界語剛傳入中國時,有人曾把它音譯為「愛斯不難讀」語,也有叫「萬國新語」。 後來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譯名稱「世界語」,並一直沿用至今。  ==《放弃知识产权、个人荣誉和特权》==  在西方,人们对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私有财产是十分尊重的,法律规定,个人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子女有继承权,受到国家保护。柴门霍夫为创造世界语不仅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而且为《世界语第一书》的出版几乎倾其所有,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1887年7月26日,在出版《世界语第一书》时,他郑重声明:“国际语同每一种民族语一样,都是社会的财富,作者永远放弃对它的一切个人权利。”柴门霍夫把这种语言的命运完全交给了使用它的群众,由群众去决定它的未来。 ==《回忆柴门霍夫》== 埃米利安•洛茨在他的《回忆柴门霍夫》中写道“柴门霍夫不是一个实利主义者,作为一个眼科大夫,他经常为穷人免费治病。 卡齐米埃尔兹•蒂明斯基曾参加过柴门霍夫大师的安葬仪式。他在《在墓旁》一文中写道:“跟随在他后面的是浩浩荡荡的人群,他们大部分是来自西伯莱地区的群众。由此可见,说我们的大师生前免费为穷人治病并帮助他们是可信的。1906年10月中下旬,柴门霍夫去布鲁塞尔和巴黎,为的是在那里分别同查理•勒曼尔和埃米尔•亚瓦尔讨论关于世界语的改革问题。当他从巴黎到柏林时,谢绝朋友们为他买头等车厢的车票。10月 23日勒曼尔写给亚瓦尔的信中说:“柴门霍夫离开了,我心中感到很压抑,看着他离去一消失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一这位半个基督徒,他不让我为他买头等车厢的车票去柏林,自己坐三等车悄悄地走了,只给他的小女儿带了一点糖果,给他自己带了两块蛋糕。我认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值得钦佩的榜样。”
5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