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17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File:T017104763472bbc625.jpg |缩略图|居中|[ https://p1.ssl.qhimg.com/t017104763472bbc625.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622529&sid=1715375 来自 360 的图片]]]
|-
| align= light|
|}
吏(读作lì)是汉字通用 [[ 规范 ]] 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 [[ 甲骨 ]] 文文字。  本义为从事打猎。后引申为做事的人。汉代以后又特指官府中 [[ 小管 ]] 或差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吏"字始见于商代时期的甲骨文文字中(图1、2)。甲骨文(图1、2)中的吏字,就像是一张带着长柄的猎网,紧紧的握在人的手中。随后到了西周时期金文(图3),下方的字变成了一个"又"的形状,[[随后]]的发展中,下方的形状逐渐变成了像是向[[左倾斜]]的"山"字且中间一横稍向下弯曲。汉代开始(图7)中间的一竖笔与下方的"又"连为一体,沿用至今。
"吏"字是会意字。由甲骨文的构型可看出,"吏"字的本义是从事打猎。现代的"吏"字由"一"和"史"构成。《说文》中说"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一"字表示井田的[[边线]]。整个字的 [[ 意思 ]] 是划井田线的官员,由此产生了具体做事官员的含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30,8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