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郁达夫

增加 3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U=1661621007,3765828432&fm=26&gp=0.jpg|缩略图|左|图片网址[http://img5.imgtn.bdimg.com/it/u=1661621007,3765828432&fm=26&gp=0.jpg]图片来源网址[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83%81%E8%BE%BE%E5%A4%AB]]]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 [[ 浙江 ]][[ 富阳 ]] 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 [[ 上海 ]] [[ 武汉 ]] [[ 福州 ]] 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人物生平==
* [[ 光绪 ]] 二十二年(1896年)十二月七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满州弄(现更名达夫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郁达夫的父亲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郁达夫进入私塾读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文化界同仁在中共党员《南洋商报》主编胡愈之的领导下成立“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郁达夫任团长兼任干部训练班主任,胡愈之任副团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一月一日,郁达夫便发表了旧体诗《雁》,指出“文化人要做识风浪的海鸥”。同日发表政论文《估敌》,全文三千余字,分析日军动向,剖析敌人虚弱本质,曰“敌国内既无可调之兵,国外亦无存聚之货”“最后的胜利,当然是我们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郁达夫与 [[ 关楚璞 ]] [[ 姚楠 ]] [[ 许云樵 ]] 等文人创建新加坡南洋学会。
*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年初,郁达夫出席了由陈嘉庚领导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成为新加坡华侨抗日领袖之一。二月,新加坡沦陷后,胡愈之、郁达夫等参加抗战委员会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郁达夫化名赵廉,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后来日本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胁迫他当了7个月的翻译。其间,他暗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