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豐紗廠

增加 8,10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南豐紗廠'''<br/p>|-|<center><img src="https://picwww.pimgdiscoverhongkong.twcom/tc/nigi33kimoexplore/1555072113neighbourhoods/tsuen-518162631wan/weaving-a-story-of-tsuen-wan-s-past.thumb.jpg800.480.png?ck=161707629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igi33kimowww.pixnetdiscoverhongkong.netcom/tc/explore/blogneighbourhoods/posttsuen-wan/119473762 weaving-a-story-of-tsuen-wan-s-past.html 圖片來 自pixnet自discoverhongkong]</small>
|}
'''南豐紗廠''' ({{lang-en|The (The Mills}} ,前稱 :{{lang|en|Nan :Nan Fung Cotton Mills}} ),位於[[香港]][[荃灣]][[柴灣角]][[白田壩街]]45號,於1954年由人稱「棉紗大王」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設廠,總樓面面 積26.4萬[[ 積264,000 平方英尺]] (24,500平方公尺) ,當時為香港生產量最高的紡織廠。後來,一至三廠則在1997年拍攝[[香港電影]]《[[十萬火急 (香港電影)|十萬火急]]》救火場面後拆卸,成為私人住宅[[翠豐臺]],而四至六廠則在2008年停止營運後改成貨倉。2014年,南豐紗廠開展活化工程,並在2018年12月6日工程完成後開幕,設有工作空間、紡織文化藝術中心、零售樓面與休憩空間。
==歷史 介紹==1954年,人稱「棉紗大王」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設立南豐紗廠,選址荃灣白田壩街工業區。兩年後,紗廠正式投产,當時每月生产棉纱四百包。紗廠投产後發展迅速,以至人手短缺,更曾因一時無法維持工人每更工作八小時的「一日三更制」而在1959年7月爆發工潮<ref>{{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OL7sDQAAQBAJ|page=112|title=戰後新界發展史|author=蔡思行|publisher=中華書局|date=2016-07-12|isbn=9789888420193}}</ref> 。1960年代,南豐繼續擴展業務,收購了鄰近的地段共設立六個廠房,而紗廠的六廠、四廠及五廠分別在1961年、1962年與1970年落成 <ref name="傳承與歷史">{{cite web|title=傳承與歷史|work=南豐紗廠|accessdate=2019-04-22|url=http://www.themills.com.hk/about-the-mills/history-heritage/|language=zh-hk|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429082940/http://www.themills.com.hk/about-the-mills/history-heritage/|archive-date=2019-04-29|dead-url=no}}</ref> 。時值香港製造業發展蓬勃的黃金年代,南豐紗廠為香港紡紗生產商龍頭,著名於每年極高的生產量,高峰時期年產3000萬磅[[纱线|棉紗]],產量一度高居香港業界前列。1971年,香港棉紡業的發展速度大大減緩,但南豐紗廠在當年卻增設了3,056枚紗鍵和購入了9,598枚紗鍵,共增加12,656枚紗鍵,成為當年香港三十多家棉紡廠中十家增加紗鍵的棉紡廠之一;南豐紗廠的附屬布廠在當年也增加288台布機<ref>{{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qbs_AQAAIAAJ|title=香港經濟年鑑1971|publisher=香港經濟導報社|year=1971|page=16, 18, 19|access-date=2019-12-30|archive-date=2021-12-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217024104/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qbs_AQAAIAAJ|dead-url=no}}</ref>。
1980年代,[[亚洲]]各地紛紛步入[[工業化]]階段,[[臺灣]]與[[东南亚]]國家以低廉成本招徠工人,[[中国大陆]]也開始改革開放。同時,香港港勞工成本和地價也持續上升。香港因而轉型為第三產業經濟,製造業佔[[国内生产总值|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也開始下降,在1989年已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以下。在製造業日漸息微的情況下,一至三廠於1990年代起遷往內地後空置,並在1997年電影《十萬火急》於該廠拍攝戲中最後的大型爆炸及火燒場面後,清拆及重建成現時的翠豐臺;四至六廠亦於2008年停止紡紗 事務 運作 ,將廠房轉為貨倉。
==活化==
2014年,南豐集團宣佈將活化南豐紗廠,耗資7億[[港元]]<ref name="on.cc">{{cite news|url=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81206/mobile/bkn-20181206182405524-1206_00822_001.html|date=2018-12-06|accessdate=2019-04-22|title=荃灣南豐紗廠重生 為創科文化提供場地|work=[[東方日報 (香港)|東網]]|language=zh-hk|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3205921/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81206/mobile/bkn-20181206182405524-1206_00822_001.html|archive-date=2019-07-23|dead-url=no}}</ref> 將總樓面面 積26.4萬 積264,000平方英尺(24,500 平方 公尺) 的四廠、五廠及六廠改建成單一建築群,並在翻新活化工程後在2018年12月6日開幕。
活化工程中,紗廠過去的部分特色及設計(如保留舊有綠色油蹟的牆身、選用 與以前同樣物料及工藝所製造的 舊式鐵框窗戶等)獲得保留,而當中也有就舊有結構進行加固工程,並加入了玻璃幕牆,就例如紗廠外牆上的「南豐紡織有限公司」的標誌字型原已停產,在修復時需要重新倒模,並沿用式微工藝重新製作,以人手逐片重新貼上紙皮石,再置於原位。南豐紡織品牌「金杯」圖案的鐵閘,以及五廠鐵閘、四廠樓梯也獲得保留 <ref name="文創基地">{{cite news|url=https://www.hk01.com/18區新聞/261899/南豐紗廠變文創基地-懷舊鐵閘-招牌保留-下月初重開|title=南豐紗廠變文創基地 懷舊鐵閘、招牌保留 下月初重開|work=[[香港01]]|author=黃桂桂|date=2018-11-22|accessdate=2019-04-21|language=zh-hk|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421040048/https://www.hk01.com/18%E5%8D%80%E6%96%B0%E8%81%9E/261899/%E5%8D%97%E8%B1%90%E7%B4%97%E5%BB%A0%E8%AE%8A%E6%96%87%E5%89%B5%E5%9F%BA%E5%9C%B0-%E6%87%B7%E8%88%8A%E9%90%B5%E9%96%98-%E6%8B%9B%E7%89%8C%E4%BF%9D%E7%95%99-%E4%B8%8B%E6%9C%88%E5%88%9D%E9%87%8D%E9%96%8B|archive-date=2019-04-21|dead-url=no}}</ref> 。紗廠的中庭運用了大量玻璃,而頂部也設天窗引進自然光  ==結構、設施及藝術==2018年活化工程完成後,南豐紗廠的三座獨立的建築物被改建成單一建築群,並分成「南豐作坊」、「CHAT六廠」、「南豐店堂」三部分。 ===南豐作坊===南豐作坊是位於南豐紗廠4樓的一個工作空間,以及為初創企業家和策略夥伴的培育基地,於2018年末開幕。工作空間佔地共15,000平方呎,設有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營辦的原型製作實驗室「南豐作坊Lab」<ref>{{cite press|work=南豐作坊|title=Techstyle創新基地 南豐作坊正式開幕|date=2018-12-10|accessdate=2019-06-17|url=http://www.themillsfabrica.com/zh/press/techstyle創新基地-南豐作坊正式開幕/|language=zh-hk|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19123736/http://www.themillsfabrica.com/zh/press/techstyle%E5%89%B5%E6%96%B0%E5%9F%BA%E5%9C%B0-%E5%8D%97%E8%B1%90%E4%BD%9C%E5%9D%8A%E6%AD%A3%E5%BC%8F%E9%96%8B%E5%B9%95/|archive-date=2019-07-19|dead-url=no}}</ref>。至於中庭的空間則可用作舉辦會議、研討會、酒會等活動。 ===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HAT六廠)位於2樓,是香港首間紡織文化藝術中心,旨在讓參觀者可以透過活動感受香港紡織業在過去與現在的創造精神,在2018年7月28日起對外開放,並在2019年3月正式開幕。 ===南豐店堂===南豐店堂是南豐紗廠的零售樓面,佔地12.6萬平方呎,提供約60個商舖,在2018年末開幕。場內的租戶具有特色並切合南豐紗廠新舊融合的主題;租戶的租期介乎1年至3年,而商舖租金則按行業而有不同的分成比例。2019年4月,已開業的租戶有家品店、多間時裝店和生活精品店、泰式按摩店、老字號甜品店、素食西餐廳、紫砂茶壺手沖茶飲等香港本地品牌食店進駐,設計和產品皆走文青路線<ref>{{cite news|url=https://www.hk01.com/飲食/268356/荃灣南豐紗廠-本土食店進駐-甜品茶飲-手工餃子-素肉漢堡|title=【荃灣南豐紗廠】本土食店進駐!甜品茶飲、手工餃子、素肉漢堡|work=[[香港01]]|author=唐家儀|date=2018-12-07|accessdate=2019-04-21|language=zh-hk|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0115928/https://www.hk01.com/%E9%A3%B2%E9%A3%9F/268356/%E8%8D%83%E7%81%A3%E5%8D%97%E8%B1%90%E7%B4%97%E5%BB%A0-%E6%9C%AC%E5%9C%9F%E9%A3%9F%E5%BA%97%E9%80%B2%E9%A7%90-%E7%94%9C%E5%93%81%E8%8C%B6%E9%A3%B2-%E6%89%8B%E5%B7%A5%E9%A4%83%E5%AD%90-%E7%B4%A0%E8%82%89%E6%BC%A2%E5%A0%A1|archive-date=2019-07-20|dead-url=no}}</ref>。到同年5月,2樓開設有佔地7,000呎的大自然親子樂園The Big Things,附設餐廳和料理教室。 ===The Annex at The Mills===The Annex at The Mills位於南豐紗廠M層,總實用面積3,348平方呎,可用作舉行會議、研討會、講座和培訓班。其中一個房間配有可移動隔音牆,最多分為3間。 ===戶外空間===除此以外,六廠與四廠的天台也分別闢為「紗廠公園」和「紗廠耕地」,而六廠及五廠之間的私家小巷也被擴寬為公眾空間「白田壩里」。紗廠公園由六廠天台活化而成,遊人在該處可以欣賞到南豐紗廠大樓的風景。 公園内有由多塊鐵片組成,面積約4米×23米大的藝術作品《跡織繪》,由[[林東鵬]]與[[COLLECTIVE]]共同創作,而該畫是講述[[布]]的故事。紗廠耕地則位於四廠天台,供人租用種植作物<。白田壩里由六廠及五廠之間的私家小巷拓寬而成。小巷兩旁有一系列壁畫,由六位本地藝術家創作,主題圍繞南豐紗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而臨近小巷的南豐紗廠入口則有「無名英雄」巨幅肖像畫,由葡萄牙藝術家[[亚历山大·法图]]創作,象徵香港上一代奮鬥回憶,並向昔日的紡織業工人致敬。 ===室內佈置===南豐紗廠在活化後以「文創×歷史×工業風」為主打,成為荃灣社區的文創空間和荃灣的打卡新景點<ref>{{cite web|url=https://www.hk01.com/熱爆話題/276635/南豐紗廠-荃灣舊紡織廠活化重生-變身型格工業風打卡新景點|title=【南豐紗廠】荃灣舊紡織廠活化重生 變身型格工業風打卡新景點|work=[[香港01]]|author=世外貓人|date=2019-01-10|accessdate=2019-04-21|language=zh-hk|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2151540/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276635/%E5%8D%97%E8%B1%90%E7%B4%97%E5%BB%A0-%E8%8D%83%E7%81%A3%E8%88%8A%E7%B4%A1%E7%B9%94%E5%BB%A0%E6%B4%BB%E5%8C%96%E9%87%8D%E7%94%9F-%E8%AE%8A%E8%BA%AB%E5%9E%8B%E6%A0%BC%E5%B7%A5%E6%A5%AD%E9%A2%A8%E6%89%93%E5%8D%A1%E6%96%B0%E6%99%AF%E9%BB%9E|archive-date=2019-07-22|dead-url=no}}</ref>。南豐紗廠在活化時特別邀請了著名鑿字工匠[[胡丁強]]為紗廠特製了一些鑿字模板,成為紗廠的指示標牌。南豐紗廠從前為火災救火使用的亮紅色工具「太平桶」,加上以前工廠棄置的木門板,成為南豐紗廠内的指示牌的點綴,除了能展示紗廠過去的點滴以外,還能讓歷史古物不至浪費和丟棄。南豐紗廠洗手間外的白色格子磚牆也成為很多人來臨拍照的地方。 ==爭議==2020年5月6日傍晚,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Facebook]]專頁貼出照片,指曾到其中一個口罩生產點參觀。由於照片背景與南豐紗廠脗合,口罩生產點因此被指是南豐紗廠。事後,《[[香港01]]》的記者到南豐紗廠4樓共享空間視察時,發現其中一個工作間已被設置為[[銅芯抗疫口罩]]的生產坊,其後多名職員及保安員驅趕記者,而房間被封上膠板。 其後,《[[明報]]》翻查南豐紗廠在2018年的活化工廈地契,發現製作口罩所在的四廠和五廠雖然可作研究所、設計及發展中心、訓練中心、康體文娛場所、商店及服務行業和食肆,但並不能作「工業用途」,故在該處製作口罩涉嫌違反地契。《明報》亦有翻查相關租約,租約除指明南豐二廠紡織有限公司以每月12萬港元的租金將四廠和五廠租給南豐作坊培育中心有限公司外,也列明四廠和五廠只可用作研究所、設計及發展中心、訓練中心或休憩、運動及文化,而不可作其他用途。土地及建築律師[[謝天良]]認為紗廠只可以小量生產樣辦,而大量生產則有違反地契之嫌。 ==交通==南豐紗廠設[[香港小型巴士#紅色公共小巴|紅色小巴]]接駁專車,來回南豐紗廠和[[港鐵]][[荃灣站]],於2019年12月1日正式投入服務。荃灣站的候車處於[[荃灣政府合署]]對面近荃灣站A4出口,而南豐紗廠的候車處則設於停車場內。該接駁專車每專車20分鐘一班,費用全免。南豐紗廠小巴的外表有別於普通小巴,車身有南豐紗廠的字樣和標誌,車頭則有「免費」和「過嚟、睇嘢、買嘢、食嘢」的傳統小巴站頭牌。除此以外,由於南豐紗廠位於荃灣白田壩街工業區,遊人可經由港鐵荃灣站A3出口沿[[荃灣行人天橋網絡|行人天橋]],或[[荃灣西站]]A2出口沿[[大涌道]]到達南豐紗廠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