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让·勒朗·达朗贝尔

增加 51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达朗贝尔是一个军官的私生子,母亲是一位著名的沙龙女主人。1717年11月17日达朗贝尔出生后,他的母亲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名誉,把刚出生的儿子遗弃在巴黎圣·让·勒隆教堂的石阶上,后被一名士兵捡到。达朗贝尔的亲生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后,把他找回来并寄养给了一对工匠夫妇。故取名让·勒隆,后自己取姓为达朗贝尔。</p>
<p style="text-indent:2em;">达朗贝尔少年时被父亲送到了一所教会学校 <ref>[https://baike.sogou.com/v8260150.htm?fromTitle=%E6%95%99%E4%BC%9A%E5%AD%A6%E6%A0%A1 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教会所设立和控制的学校  ]搜狗百科</ref> ,在那里他学习了很多数理知识,为他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难能可贵的是,在宗教学校里受到了许多神学思想的熏陶以后,达朗贝尔仍然坚信真理、一生探求科学的真谛、不盲从于宗教的认识论。后来他自学了一些科学家的著作,并且完成了一些学术论文。</p>
<p style="text-indent:2em;">1741年,凭借自己的努力,达朗贝尔进入了法国科学院担任天文学助理院士,此后的两年里,他对力学作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和多部著作;1746年,达朗贝尔被提升为数学副院士;1750年以后,他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投身到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法国启蒙运动 <ref>[https://baike.sogou.com/v14563.htm?fromTitle=%E6%B3%95%E5%9B%BD%E5%90%AF%E8%92%99%E8%BF%90%E5%8A%A8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势力 ]搜狗百科</ref> 中去;1754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772年起任学院的终身秘书。</p>
<p style="text-indent:2em;">1746年,达朗贝尔与当时著名哲学家 [[ 狄德罗 ]] 一起编纂了法国《 百科全书》,并负责撰写数学与自然科学条目,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主要首领。在百科全书的序言中,达朗贝尔表达了自己坚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科学问题的思想。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达朗贝尔还在心理学、哲学、音乐、法学和宗教文学等方面都发表了一些作品。
</p>
<p style="text-indent:2em;">1760年以后,达朗贝尔继续进行他的科学研究。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达朗贝尔的声誉也不断提高,而且尤其以写论文快速而闻名。1762年,俄国沙皇邀请达朗贝尔担任太子监护,但被他谢绝了;1764年, [[ 普鲁士 ]] 国王邀请他到王宫住了三个月,并邀请他担任普鲁士科学院院长,也被他谢绝了。1754年,他被提升为法国科学院的终身秘书。欧洲很多国家的科学院都聘请他担任国外院士。
</p>
<p style="text-indent:2em;">达朗贝尔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白天工作,晚上去沙龙活动。他终生未婚,但有一位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情人——沙龙女主人勒皮纳斯。达朗贝尔与养父母感情一直很好,直到1765年他47岁时才因病离开养父母,住到了勒皮纳斯家里,病愈后他一直居住在她的家里。可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在事业上进展缓慢,更使他悲痛欲绝的是勒皮纳斯小姐于1776年去世了。在绝望中达朗贝尔度过了自己的晚年,1783年10月29日卒于巴黎。</p>
'''<big>力学</big>'''
<p style="text-indent:2em;">《动力学》是达朗贝尔最伟大的物理学著作。在这部书里,他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第一运动定律是给出几何证明的惯性定律;第二定律是力的分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数学证明;第三定律是用动量守恒来表示的平衡 定律。书中还提出了达朗贝尔原理,它与 牛顿第二定律相似,但它的发展在于可以把动力学问题转化为静力学问题处理,还可以用平面静力的方法分析刚体的平面运动,这一原理使一些力学问题的分析简单化,而且为分析 力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p>
 
== '''<big>参考文献</big>''' ==
6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