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隗

移除 9,5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刘隗
[http://p3.so.qhimgs1.com/bdr/241__/t01e55609a437b90ef3.jpg 原图链接]]]}}
[[ 刘隗 ]] (wěi)(273年-333年),字大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大臣,司隶校尉[[刘讷]]之侄。  刘隗初仕西晋,历任秘书郎、彭城[[内史]],永嘉之乱时到江东投奔琅琊王司马睿,历任从事中郎、丞相司直,执掌刑宪重任。他执法不避权贵,深得司马睿信任。东晋建立后,担任御史中丞、侍中、丹阳尹,封都乡侯,与刁协推行“刻碎之政”,维护皇权,与门阀势力相抗衡。后出为[[镇北将军]]、镇守,防范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讨伐刘隗的名义发动叛乱,攻占国都建康。刘隗防御失败,被迫北投后赵,被授为太子太傅。咸和八年(333年),刘隗随石虎征讨石生,战死于潼关,终年六十一岁。<ref name="趣历史">{{cite web |url=http://www.qulishi.com/news/201311/8484.html |title=2013-11-08| accessdate=2013-11-08}}</ref>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刘隗早年仕于西晋,初授秘书郎,后改任冠军将军、彭城内史。永嘉之乱时避乱渡江,被琅琊王 [[ 司马睿 ]] 任命为从事中郎。他喜好文史,颇有文才,又善于探人心意,因而得到司马睿的器重,被引为心腹。 [2]   === 执掌刑宪===建兴元年(313年),司马睿升任左丞相,任命刘隗为丞相司直,委以刑宪重任。当时,建康尉收捕护军军士,却被护军府将擅自夺回。刘隗弹劾护军将军戴渊,奏免其官职。而世子文学 [[ 王籍之 ]] 、东閤祭酒颜含在守丧期内进行婚嫁,刘隗也都予以奏劾。 [3]  庐江太守梁龛在为妻子服丧期间,宴请丞相长史周顗等人。刘隗奏免梁龛官职,削其侯爵,以明丧服之礼。周顗等人明知梁龛居丧,仍赴其宴会,也被罚俸一月。后来,周顗之弟周嵩嫁女,其门生砍伤建康左尉。刘隗再次弹劾周顗,使得周顗被免去官职。 [4]  丞相行参军宋挺在举主刘陶死后,强娶其爱妾为小妻,又盗窃官布六百余匹,本应斩首弃市,因遇赦而免予追究。后来,奋武将军阮抗欲任命宋挺为长史,刘隗奏道:“宋挺霸占举主爱妾,违背三纲,有悖人伦,而且贪赃枉法,虽遇赦免死,应予除名,禁锢终身。阮抗明知宋挺赃污乱伦,仍欲荐其为官,应予免官,下狱治罪。”司马睿虽表示赞同,但因宋挺已经病亡而不想再加追究。刘隗则据理力争,最终获得司马睿的赞同。 [5]  抗衡王氏 建兴四年(316年),督运令史淳于伯被冤杀。刘隗为淳于伯申理冤情,指责具体负责此案的从事中郎周筵、法曹参军刘胤等人处刑有失公允,请免其官职,矛头直指周筵等人的后台王导。王导被迫上疏引咎,请求辞职,但司马睿没有同意。当时,琅琊王氏(王导家族)势力强盛。南中郎将王含自恃出身显贵,骄傲自恣。他任命僚佐、守令二十多人,多是才不堪任。刘隗又弹劾王含,虽最终被司马睿压下,但也引起了琅琊王氏的忌恨。 [6]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称晋王,建立东晋,并于次年(318年)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刘隗被拜为御史中丞,兼任侍中,赐封都乡侯,后又出任丹阳尹。 [7] 当时,东晋政权虽立,但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门阀势力极其强盛。王导在建康辅政,王敦则拥重兵于武昌,王氏子弟都位居要职,时人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8] 晋元帝重用刘隗与尚书令刁协,希望能借助他们抑制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以加强皇权。 [9]  刘隗与刁协按照元帝“以法御下”的方针,推行了崇上抑下、排抑豪强的一系列“刻碎之政”,与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相抗衡。 [9] 王导被逐渐架空,受到晋元帝冷落。 [10] 刘隗又认为王敦威权太盛,恐日后难以制约,建议晋元帝派心腹外镇,加以防备。太兴三年(320年),晋元帝命谯王司马承出镇湘州,次年又命戴渊出镇合肥。刘隗也被任命为散骑常侍、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出镇淮阴。他虽被外放,但仍能预闻朝中机密。 [11]  保卫建康
主词条:王敦 庐江太守[[梁龛]]在为妻子服丧期间,宴请丞相长史[[周顗]]等人。刘隗奏免梁龛官职,削其侯爵,以明丧服 礼。周顗等人明知梁龛居丧,仍赴其宴会,也被罚俸一月。后来,周顗之弟[[周嵩]]嫁女,其门生砍伤建康左尉。刘隗再次弹劾周顗,使得周顗被免去官职。
永昌元年(322年) 丞相行参军宋挺在举主[[刘陶]]死后,强娶其爱妾为小妻,又盗窃官布六百余匹,本应斩首弃市,因遇赦而免予追究。后来 王敦在 昌(治今湖北鄂州)起兵 将军阮抗欲任命宋挺为长史 以讨伐 刘隗 奏道:“宋挺霸占举主爱妾,违背三纲,有悖人伦,而且贪赃枉法,虽遇赦免死,应予除 义东攻建康 ,禁锢终身 他上疏列举刘隗十大 阮抗明知宋挺赃污乱伦,仍欲荐其为官,应予免官,下狱治 状, 。”司马睿虽 表示 只要元帝诛杀 赞同,但因宋挺已经病亡而不想再加追究。 刘隗 则据理力争 便撤军退回 最终获得司马睿的赞同 ===抗衡王氏===建兴四年(316年),督运令史[12[淳于伯] ]被冤杀。 刘隗 罪状如下:一、奸佞谄媚 为淳于伯申理冤情 谗陷忠良,蛊惑圣听,扰乱朝政,擅作威福,杜塞言路;二、大兴劳役,骚扰百姓;三、僭越制度,以黄门侍 指责具体负责此案的从事中 周筵 散骑侍郎为 法曹 参军 ;四、倾尽国库资藏,损 刘胤等人处刑有失 肥私 赋役不均,使百姓嗟怨;五、私 良人家奴 其官职 散布个 矛头直指[[周筵]]等 恩惠 的后台王导。王导被迫上疏引咎 割配本可充实国库的大田 请求辞职 充实部下军队;六、拒绝荆州将士接迎妻小 但司马睿没有同意。当时 使得三军怨愤;七、以讨胡为名培植个人 琅琊王氏(王导家族) 势力 征徐州流民为兵;八、以曾在皇帝即位前投书劝进的 盛。南中郎将 官充征役;九 含自恃出身显贵,骄傲自恣。他任命僚佐 以自赎得免和已放遣的客户或其子弟为兵 守令二十多人 有所 多是才 堪任。刘隗又弹劾王含,虽最终被司马睿压下 便归罪于原来 但也引起了琅琊王氏 客主;十、驻军险要之地,升迁属官,随心所欲 忌恨 [13]
不久 建武元年(317年) 司马睿称晋 敦兵至芜湖 又上疏列举刁协罪状。 建立东晋,并于次年(318年)正式称帝,史称 晋元帝 大怒,表示要亲率六军与王敦决战,并命戴渊、刘隗率军回援建康 [14] 刘隗 抵达建康 被拜为御史中丞 面对列道迎接的文武百官 兼任侍中 慷慨陈词 赐封都乡侯 神态自若 后又出任丹阳尹 他入见元帝 当时,东晋政权虽立 与刁协一同请求诛杀留 但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门阀势力极其强盛。[[王导]] 在建康 的琅邪 辅政,[[王敦]]则拥重兵于武昌, 王氏 子弟都位居要职,时 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元帝 却没有采纳。 重用 刘隗 方知元帝并无坚决平叛之意 与尚书令刁协 此举是在预留退路。 希望能借助 顿感前景不妙 们抑制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 不禁面有惧色 以加强皇权 [15]
同年三月 刘隗与刁协按照元帝“以法御下”的方针,推行了崇上抑下、排抑豪强的一系列“刻碎之政” 与琅琊 敦逼近建康 氏等门阀势力相抗衡。王导被逐渐架空 受到 晋元帝 冷落。 刘隗 戍守金城。 [16] 又认为 王敦 本欲先攻刘隗 威权太盛,恐日后难以制约 但在部将杜弘的进言下 建议晋元帝派心腹外镇 改攻石头城 加以防备 石头城守将周札开城投降。 [17] 刘隗与刁协等人率军反攻 太兴三年(320年) 企图夺回石头城,反被 晋元帝命谯 敦击败。 [18[司马承] 王敦乘胜攻入建康城内 ]出镇湘州,次年又命戴渊出镇合肥 。刘隗 与刁协退至台城 也被任命为散骑常侍、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 在太极殿见到晋元帝 出镇淮阴 元帝拉住二人的手 他虽被外放 流泪呜咽,让他们逃离 但仍能预闻朝中机密。===保卫 建康 ,以避杀身 ===主词条:[[王敦 祸,并派兵马保护。 [19乱]]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在[[武昌]](治今湖北鄂州)起兵,以讨伐刘隗的名义东攻建康。他上疏列举刘隗十大罪状,表示只要元帝诛杀刘隗,便撤军退回。刘隗罪状如下:一、奸佞谄媚,谗陷忠良,蛊惑圣听,扰乱朝政,擅作威福,杜塞言路;二、大兴劳役,骚扰百姓;三、僭越制度,以黄门侍郎、散骑侍郎为参军;四、倾尽国库资藏,损公肥私,赋役不均,使百姓嗟怨;五、私免良人家奴,散布个人恩惠,割配本可充实国库的大田,充实部下军队;六、拒绝荆州将士接迎妻小,使得三军怨愤;七、以讨胡为名培植个人势力,强征徐州流民为兵;八、以曾在皇帝即位前 奔后赵书劝进的王官充征役;九、以自赎得免和已放遣的客户或其子弟为兵,有所不得,便归罪于原来的客主;十、驻军险要之地,升迁属官,随心所欲。
刘隗逃 不久,王敦兵 淮阴 [[芜湖]] 遭到刘遐袭击 又上疏列举刁协罪状。晋元帝大怒 只得带着妻小 表示要 信等二百余人投奔后赵 率六军与王敦决战 被后赵皇帝石勒任 为从事中郎 [[戴渊]] 太子太傅 刘隗率军回援建康 [20] 从此, 刘隗 抵达建康,面对列道迎接的文武百官,慷慨陈词,神态自若。他入见元帝,与刁协一同请求诛杀 留在 了后赵, 建康的琅邪 氏族人。但元帝却没有采纳。刘隗方知元帝并无坚决平叛 乱平定后也未返回东晋 意,此举是在预留退路。他顿感前景不妙,不禁面有惧色
咸和八年(333 三月 后赵内乱 王敦逼近建康 晋元帝命刘隗戍 关中、洛阳 金城。王敦本欲先攻刘隗,但在部将杜弘 进言下,改攻 生、石朗举兵讨伐丞相石虎 头城 。石 虎让儿子石邃留 头城 襄国,自率步骑七万征讨洛阳 将周札开城投降 。刘隗 时为丞相左长史,也随 与刁协等人率 出征。石虎擒杀石朗 反攻 又以 企图夺回 挺为前锋 头城 进攻石生。石挺却在潼关 石生部将郭权 王敦 击败 。王敦乘胜攻入建康城内 。刘隗与 石挺一同战死 刁协退至台城 终年六十一岁 在太极殿见到[[1晋元帝]] 元帝拉住二人的手,流泪呜咽,让他们逃离建康,以避杀身之祸,并派兵马保护。===投奔后赵===刘隗逃至淮阴,遭到刘遐袭击,只得带着妻小亲信等二百余人投奔后赵,被后赵皇帝[21[石勒] ]任命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从此,刘隗就留在了后赵,王敦之乱平定后也未返回东晋。
咸和八年(333年),后赵内乱,镇守关中、洛阳的石生、石朗举兵讨伐丞相石虎。[[石虎]]让儿子石邃留守襄国,自率步骑七万征讨洛阳。刘隗时为丞相[[左长史]],也随军出征。石虎擒杀石朗,又以石挺为前锋,进攻石生。石挺却在潼关被石生部将郭权击败。刘隗与石挺一同战死,终年六十一岁。
=主要成就=
 刘隗在担任丞相司直时,执掌司宪,忠实地执行“以法御下”的方针,坚持排抑豪强,不避权贵的原则,对违反礼教、不遵法度、上侵皇权的行为坚决地予以举劾,先后参劾戴渊、 [[ 王籍之 ]] [[ 颜含 ]] [[ 梁龛 ]] 、周顗、周筵、王含等士族官员。 [3] [4] [5] [6] 他在东晋建立后,又与刁协推行“刻碎之政”,与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相抗衡。 [9] 后来还出镇淮阴,使淮阴与国都建康以及戴渊镇守的重镇合肥形成犄角之势,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王敦反叛。 [11]  
=轶事典故=
=== 拒绝王敦===王敦对刘隗出镇淮阴非常不满,曾致书刘隗,道:“我听说陛下非常信任你,如今胡虏未灭,中原鼎沸,我们应该同心戮力,辅佐王室,以安定社稷。如果我们可以平安相处,则国运历久不衰,不然的话,天下将永无宁日。”信中既有利诱,又有威胁。刘隗则在回信中引用庄子的“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认为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一致,拒绝了 [[ 王敦 ]] 的拉拢;他又引用荀息的“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表示这也是他的志向,含蓄地指斥王敦怀有不臣之心。王敦更加恼怒。 [22]   === 城狐社鼠===王敦叛乱前,曾征询名士 [[ 谢鲲 ]] 的意见。他道:“刘隗奸佞小人,将要危害社稷,我欲起兵清君侧,匡辅皇帝,以拯救国家,你看如何?”谢鲲答道:“刘隗固然是奸佞,但也只是城墙中的狐狸、宗庙里的老鼠而已。若要消灭狐鼠,势必毁及城墙、社土。而除掉刘隗,必然会因此侵僭君权,危害国家。”王敦反意早定,闻言不悦。 [23]
=人物评价=
[[ 房玄龄 ]] :① 夫太刚则折,至察无徒,以之为政,则害于而国;用之行己,则凶于乃家。诚以器乖容众,非先王之道也。大连司宪,阴候主情,当约法之秋,献斫棺之议。……是使贤宰见疏,致物情于解体;权臣发怒,借其名以誓师。既而谋人之国,国危而苟免;见昵于主,主辱而图生。自取流亡,非不幸也。② 刘刁亮直,志奉兴王。奸回丑正,终致奔亡。 [24] <ref name="国学导航">{{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68.htm |title=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 accessdate=2016-12-04}}</ref>
[[ 王夫之 ]] :① 帝乃树刁协、刘隗于左右,以分其权而自固。然而卒以取祸者,非帝之不宜树人以自辅,隗、协之不宜离党以翼主也;其所以尊主而抑彊宗者,非其道也。……恃其刚决之才,标名义以为名,而钳束天下,一言之非,一事之失,张皇而摘之,于是乎盈廷之怨起,而王氏之党益坚。 [25] ② 刘隗、刁协以苛刻失人心而王敦反,庾亮以轻躁损物望而苏峻反,晋廷之臣,未有持片辞以与隗、协、亮争者;贻彊臣以犯顺,宗社几亡,固有以召之也。然犹曰隗、协之持论非不正也,庾亮之秉心非不忠也。 [26]
[[ 蔡东藩 ]] :刁协刘隗,智不足以驭人,勇不足以却病,构衅有余,敉乱不足。王敦一发,即陷石头,仓猝抵御,狼狈败还。刁协尚有守死不贰之言,而隗则不发一语,即挈妻孥而远遁,谁为首祸,乃置天子于不顾,竟藉虏廷以求活耶?元帝不察,尚以为忠,纵使避祸,此江左之所以终慨式微也。 [27]
=个人作品=
根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刘隗著有文集三卷。 《[[28] 《 全晋文 ]] 》收录有其奏疏、书信九篇:《上言王籍周丧娶妻事》、《奏劾祖约》、《 [[ 奏劾梁龛 ]] 》、《奏劾阮抗宋挺》、《奏请追除宋挺名》、《奏劾周筵刘胤李匡》、《 [[ 奏劾周顗 ]] 》、《奏定父母乖离制》、《答王敦书》。 [29]
=亲属成员=
父亲: [[ 刘砥 ]] ,官至东光县令。 [30]
儿子: [[ 刘绥 ]] ,官至驸马都尉 [31] 、奉朝请,随父投奔后赵。 [32]
孙子: [[ 刘波 ]] ,仕后赵为冠军参军,在石虎死后复归东晋,官至散骑常侍。 [32]  曾孙:刘淡,官至庐江太守。 [32]
曾孙:[[刘淡]],官至庐江太守。
=史籍记载=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24]  
=影视形象=
2016年电视剧《 [[ 书圣王羲之 ]] 》: [[ 于雷 ]] 饰演刘隗。 =参考 资料=1. 《晋书·刘隗传》只有“卒年六十一”的记载,未详其卒年,而咸和八年(333年)战死潼关则记载于《晋书·石勒载记》及《资治通鉴·晋纪十七》。宋元时期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作注时认为,战死潼关的刘隗就是当年投奔后赵的晋臣刘隗。 2. 《晋书·刘隗传》:隗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稍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避乱渡江,元帝以为从事中郎。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 3. 《晋书·刘隗传》: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时建康尉收护军士,而为府将篡取之,隗奏免护军将军戴若思官。世子文学王籍之居叔母丧而婚,隗奏之,帝下令曰:“《诗》称杀礼多婚,以会男女之无夫家,正今日之谓也,可一解禁止。自今以后,宜为其防。”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丧嫁女,隗又奏之。 4. 《晋书·刘隗传》:庐江太守梁龛明日当除妇服,今日请客奏伎,丞相长史周顗等三十余人同会,隗奏曰:“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周景王有三年之丧,既除而宴,《春秋》犹讥,况龛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肃丧纪之礼。请免龛官,削侯爵。顗等知龛有丧,吉会非礼,宜各夺俸一月,以肃其违。”从之。……周嵩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建康左尉赴变,又被斫。隗劾嵩兄顗曰:“顗幸荷殊宠,列位上僚,当崇明宪典,协和上下,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而乃纵肆小人,群为凶害,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远近汹吓,百姓喧华,亏损风望,渐不可长。既无大臣检御之节,不可对扬休命。宜加贬黜,以肃其违。”顗坐免官。 5. 《晋书·刘隗传》: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扬州刺史刘陶门人,陶亡后,挺娶陶爱妾以为小妻。建兴中,挺又割盗官布六百余匹,正刑弃市,遇赦免。既而奋武将军阮抗请为长史。隗劾奏曰:“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悖在三之义,伤人伦之序,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请除挺名,禁锢终身。而奋武将军、太山太守阮抗请为长史。抗纬文经武,剖符东藩,当庸勋忠良,昵近仁贤,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请免抗官,下狱理罪。”奏可,而挺病死。隗又奏:“符旨:挺已丧亡,不复追贬。愚蠢意暗,未达斯义。昔郑人斫子家之棺,汉明追讨史迁,经传褒贬,皆追书先世数百年间,非徒区区欲厘当时,亦将作法垂于来世,当朝亡夕没便无善恶也。请曹如前追除挺名为民,录妾还本,显证恶人,班下远近。”从之。 6. 《晋书·刘隗传》:建兴中,丞相府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而血逆流,隗又奏曰:“……伯息忠诉辞称枉,云伯督运讫去二月,事毕代还,无有稽乏。受赇使役,罪不及死。军是戍军,非为征军,以乏军兴论,于理为枉。四年之中,供给运漕,凡诸征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而不以军兴论,至于伯也,何独明之?谨按从事中郎周筵、法曹参军刘胤、属李匡幸荷殊宠,并登列曹,当思敦奉政道,详法慎杀,使兆庶无枉,人不称诉。而令伯枉同周青,冤魂哭于幽都,诉灵恨于黄泉,嗟叹甚于杞梁,血妖过于崩城,故有陨霜之人,夜哭之鬼。伯有昼见,彭生为豕,刑杀失中,妖眚并见,以古况今,其揆一也。皆由筵等不胜其任,请皆免官。”于是右将军王导等上疏引咎,请解职。帝曰:“政刑失中,皆吾暗塞所由。寻示愧惧,思闻忠告,以补其阙。而引过求退,岂所望也!”由是导等一无所问。……南中郎将王含以族强显贵,骄傲自恣,一请参佐及守长二十许人,多取非其才。隗劾奏文致甚苦,事虽被寝,王氏深忌疾之。 7. 《晋书·刘隗传》:晋国既建,拜御史中丞。太兴初,长兼侍中,赐爵都乡侯,寻代薛兼为丹阳尹。 8. 《晋书·王敦传》: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9. 《晋书·刘隗传》: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欲排抑豪强。诸刻碎之政,皆云隗、协所建。 10. 《晋书·王导传》: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 11. 《晋书·刘隗传》:隗虽在外,万机秘密皆豫闻之。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率万人镇泗口。初,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不可制,劝帝出腹心以镇方隅,故以谯王承为湘州,续用隗及戴若思为都督。 12. 《晋书·王敦传》:永昌元年,敦率众内向,以诛隗为名,上疏曰:“……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诚乏平勃济时之略,然自忘驽骀,志存社稷,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事不获已,今辄进军,同讨奸孽,愿陛下深垂省察,速斩隗首,则众望厌服,皇祚复隆。隗首朝悬,诸军夕退。” 13. 《晋书·刘隗传》:刘隗前在门下,邪佞谄媚,谮毁忠良,疑惑圣听,遂居权宠,挠乱天机,威福自由,有识杜口。大起事役,劳扰士庶,外托举义,内自封植;奢僣过制,乃以黄散为参军,晋魏已来,未有此比。倾尽帑藏,以自资奉;赋役不均,百姓嗟怨;免良人奴,自为惠泽。自可使其大田以充仓廪,今便割配,皆充隗军。臣前求迎诸将妻息,圣恩听许,而隗绝之,使三军之士莫不怨愤。又徐州流人辛苦经载,家计始立,隗悉驱逼,以实己府。当陛下践阼之始,投刺王官,本以非常之庆使豫蒙荣分。而更充征役,复依旧名,普取出客,从来久远,经涉年载,或死亡灭绝,或自赎得免,或见放遣,或父兄时事身所不及,有所不得,辄罪本主,百姓哀愤,怨声盈路。身欲北渡,以远朝廷为名,而密知机要,潜行险慝,进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比,虽无忌、宰嚭、弘恭、石显未足为喻。是以遐迩愤慨,群后失望。 14. 《晋书·王敦传》:敦至芜湖,又上表罪状刁协。帝大怒,下诏曰:“王敦凭恃宠灵,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见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今亲率六军,以诛大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召戴若思、刘隗并会京师。 15. 《晋书·刘隗传》:隗还京师,百官迎之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及入见,与刁协奏请诛王氏。不从,有惧色。 16. 《晋书·刘隗传》:率众屯金城。 17. 《晋书·王敦传》:敦至石头,欲攻刘隗,其将杜弘曰:“刘隗死士众多,未易可克,不如攻石头。周札少恩,兵不为用,攻之必败。札败,则隗自走。”敦从之。札果开城门纳弘。 18. 《晋书·刘隗传》:及敦克石头,隗攻之不拔。 19. 《晋书·刁协传》:既而王师败绩,协与刘隗俱侍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 20. 《晋书·刘隗传》:隗至淮阴,为刘遐所袭,携妻子及亲信二百余人奔于石勒,勒以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 21. 《晋书·石勒载记》:时石生镇关中,石朗镇洛阳,皆起兵于二镇。季龙留子邃守襄国,统步骑七万攻朗于金墉。金墉溃,获朗,刖而斩之。进师攻长安,以石挺为前锋大都督。生遣将军郭权率鲜卑涉璝部众二万为前锋距之,生统大军继发,次于蒲坂。前锋及挺大战潼关,败绩,挺及丞相左长史刘隗皆战死。 22. 《晋书·刘隗传》:敦甚恶之,与隗书曰:“顷承圣上顾眄足下,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隗答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敦得书甚怒。 23. 《晋书·谢鲲传》:及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敦怒曰:“君庸才,岂达大理。” 24.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2-04] 25. 读通鉴论:卷十三 晋元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30] 26. 读通鉴论:卷十四 晋安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30] 27. 两晋演义: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惊心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0-30] 28. 新唐书:艺文志四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09-08] 29. 全晋文:卷一百十五 .古籍 文献 网[引用日期2017-09-08] 30. 《晋书·刘隗传》:父砥,东光令。 31. 驸马都尉是负责掌管皇帝出行时随驾车马的官员,一般由皇室、诸侯、外戚及世族子弟担任。魏晋时期,何晏、杜预、王济都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魏晋以后,驸马都尉之职多由帝婿担任,逐渐由实际官职转变为帝婿称号。刘绥的驸马都尉只是官职,并不是皇帝的女婿。=32. 《晋书·刘隗传》:子绥,初举秀才,除驸马都尉、奉朝请。随隗奔勒,卒。孙波嗣。波字道则。初为石季龙冠军将军王洽参军,及季龙死,洽与波俱降。……后复以波为冠军将军,累迁散骑常侍。……子淡嗣。元熙初,为庐江太守。{{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