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拿破仑·波拿巴

增加 29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拿破仑随后进行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直到两个世纪后依然还有深远影响的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由拿破仑下令起草、制定的,许多条款都由拿破仑本人亲自参与讨论,并最终颁布。
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在政变结束之后的第三周, ''' 拿破仑 ''' 向人民郑重发布公告,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了它当初藉以发端的初衷,大革命已经结束。”此外, ''' 拿破仑 ''' 还制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以及 [[ 荣誉军团制度]][5]。
===加冕称帝===
1800年6月,担任 [[ 第一执政 ]] ''' 拿破仑 ''' 亲自领军,越过阿尔卑斯山,战胜意大利与热那亚方面的奥军,获得了著名的[[马伦哥战役大捷]]。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成为了典范,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802年3月27日,法国与英国在法国亚眠签订[[《亚眠条约》]],英法暂时休战,[[第二次反法联盟]]即破产。8月,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为拿破仑宪法,改为终身执政。5月,英法合约撕毁,英国对法宣战。
===错攻俄国===
''' 拿破仑 ''' 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欧洲大陆上只有俄国没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国踩在脚下,才能征服英国。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 [[ 远征俄罗斯 ]] 。拿破仑相继获得了 [[ 斯摩棱斯克战役 ]] [[ 瓦卢蒂诺战役 ]] [[ 维捷斯克战役 ]] 的胜利,击垮了阻止他的俄军部队。
1812年9月7日, [[ 拿破仑 ]] 率领法军获得了极为艰难且浩大的 [[ 博罗季诺战役 ]] 的战术胜利,但双方均损失惨重,俄军优秀指挥官 [[ 巴格拉季昂亲王 ]] [[ 火炮指挥官库来索夫 ]] 战死。9月16日,拿破仑进入莫斯科。但在战略上, [[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 ]] [[ 巴克莱 ]] 等人力排众议,放弃首都,与 [[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 带着剩余的俄国高级将领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罗斯腹地,采取坚壁清野战术,拯救剩余的俄军的有生力量。
''' 拿破仑 ''' 本以为 [[ 亚历山大一世 ]] 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同时,俄罗斯的寒冬,成为了拿破仑的最大阻力,由于法军物资补给不足延滞、兵力分散,俄军迎来重大转机, [[ 库图佐夫 ]] 以逸待劳并趁机不断袭扰法军,在几个星期的灾难对战中,本处以优势的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
===苦战莱茵===
''' 拿破仑 ''' [[ 俄国战场 ]] 惨败后, [[ 亚历山大一世 ]] 决定马上彻底打败法国,称霸欧洲,但是俄军在追击法军的残兵败将时,自身也受到了法军极大打击,因此亚历山大一世决定再一次组建反法同盟。
为了阻挠反法同盟的成立,拿破仑希望瑞典王储 [[ 贝尔纳多特 ]] 加入法国一方,但遭到拒绝。他同时立妻子 [[ 奥地利公主路易丝皇后 ]] [[ 帝国摄政王 ]] 以牵制奥地利。但是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还是组成了 [[ 第六次反法同盟 ]] ,双方在莱茵地区多次激战。
拿破仑迅速重振旗鼓,相继获得了 [[ 吕岑之战 ]] [[ 包岑战役 ]] 等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短暂停战后,随着奥地利倒入反法同盟,联军的力量超过了拿破仑法军。 8月,拿破仑在萨克森王国的首都德累斯顿获得了 [[ 德累斯顿战役 ]] 胜利,但由于缺少骑兵,未能扩大战果。
[[ 莱比锡战役 ]] 中,法军集中了15万5千人,而联军的兵力是法军的2倍,虽然开始 [[ 法国缪拉元帅 ]] 的骑兵打得俄奥普三国帝王纵马而逃,但是因为联军分6路合围莱比锡,萨克森军队临阵倒戈,而且此时法军的炮弹也已耗尽,拿破仑被迫撤退。在败退途中,法军遭到联军的重大打击,只剩5万6千人的残兵败将。莱茵联邦不久解体,联军向法国开进。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开出停战的条件,那就是法国的领土恢复到1790年时的状态,拿破仑视为侮辱,拒绝接受,他重新组织军队再战,然而法军只有10万人,而联军却有35万。
在布伦纳城(布里埃纳城),拿破仑指挥军队大败普鲁士军队,恢复了自 [[ 莱比锡战役 ]] 以来低落的士气。在拉罗蒂埃河,法军与联军再次交战,虽然失利了,但是法军表现出无比的勇气,拿破仑指挥法军在 [[ 尚波贝尔 ]] [[ 蒙米赖 ]] [[ 夏托蒂埃 ]] [[ 沃尚 ]] 等地接连打败反法联军,他的军事才能极大发挥,他的战术才华也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他在战略上错误地将进攻力量兵分两路,导致联军通往巴黎的路畅通无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 ''' 拿破仑 ''' 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 [[ 罗马王 ]] [[ 拿破仑二世 ]] 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厄尔巴岛上。
著名回句: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在我看到厄尔巴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
拿破仑在前往厄尔巴岛的路上险些被暗杀。而在巴黎, [[ 路易十八 ]] 回到法国,重新成为 [[ 法兰西王国 ]] 国王, [[ 波旁王朝 ]] 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软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上,拿破仑别无选择,他密切注视着法国局势的变化。
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拿破仑率领700士兵于3月1日回到法国。
原本被 [[ 路易十八 ]] 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见到拿破仑很快就重回其身边。回归的拿破仑受到了军民热烈的欢迎。国王屡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军队见到他便阵前倒戈。 [[ 康巴塞雷斯 ]] [[ 达武 ]] [[ 马雷 ]] [[ 内伊 ]] [[ 苏尔特 ]] 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 [[ 路易十八 ]] 仓皇而逃,“ [[ 百日王朝 ]] ”开始。
===百日王朝===
欧洲各国迅速组成 [[ 第七次反法同盟 ]] ,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拿破仑分析了形势,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他率军北上比利时,决定攻占布鲁塞尔。
6月16日,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 [[ 林尼战役 ]] 中击溃普军,击伤 [[ 布吕歇尔 ]]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剩余普军逃跑,林尼战役变成了击溃战,他只好派 [[ 格鲁希元帅 ]] 率领军队追击普军。
两天后, [[ 滑铁卢战役 ]] 打响了。英军的指挥官是 [[ 威灵顿公爵 ]] 。7万2千法军和6万8千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
法军的主攻方向是 [[ 圣约翰山高地 ]] ,由于法军中有能力指挥军队的将领大多没有参加这场战役,导致法军中存在很多无能的指挥员,其中就有拿破仑的弟弟 [[ 热罗姆 ]] ,所以该高地始终未能夺取。在久战不克时, [[ 内伊元帅 ]] 率领骑兵开始往圣约翰山高地发起不下于莫斯科炮台和 [[ 莱比锡战役 ]] 的骑兵冲锋,虽然骑兵军的冲锋毫无战术可言,但是他们实在是锐不可当,法国骑兵几乎突破了方阵,夺取了大量炮台,英军伤亡惨重,拉海圣也沦陷了。英军还是奋力挡下了法军的猛攻。拿破仑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见普鲁士军队往这里增援,而救星法军 [[ 元帅格鲁希 ]] 迟迟不到。
英军和法军都死伤惨重,但是法军已经占了上风,可是,下午7点,普鲁士军队在 [[ 比洛副司令 ]] 的率领下突然杀了出来,此时待命的英军预备队也发起了总攻。法军惨败,他们拼命溃逃,尽管 ''' 拿破仑 ''' [[ 内伊 ]] 企图力挽狂澜,但是毫无成效,最后一个法军方阵已经覆没,滑铁卢满是逃兵,拿破仑不得不随军败走, ''' 滑铁卢战役 ''' 的惨败,使 [[ 百日王朝 ]] 彻底垮台了。
拿破仑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拿破仑清楚,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因此,他拒绝发动人民抗战。拿破仑宣布退位,英国人对他很不客气,决定把他流放到 [[ 圣赫勒拿岛 ]] ,也没有给他留下皇帝的名号。[3]
===孤岛挽歌===
1,4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