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玉

增加 1,3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刘玉1.jpg|缩略图| 刘玉'''(1257~1308) :[[南康]][[建昌]](治所在今[[江西]][[南城]])人。 为元初 [[淨 明道 ]] 的革新者。 ]]'''刘玉'''(1257年~1308年) ''' 颐真 ''' ,号 ''' 玉真子 ''' [[ 南康 ]][[ 建昌( ]](治所在 [[ 江西 永修县) ]][[南城]]) ,后随父迁隆兴 。为元初[[淨明道]]的革 建(今江西南昌) 弱冠父母相继亡故,居丧尽礼, ==生平事迹== 家贫 力耕而食 。后厌弃尘世 ,笃志于神仙之学 。刘玉自称前后共遇仙人十次,历时七年,终于得道,大阐淨明道宗,以“真忠至孝”、“本淨元明”之说化导徒众
至大元年(1308)正月 刘玉在何真公的基础上,对淨明忠孝道法进行了改革,例如改良了何真公时期符咒的繁琐用法 ,刘玉 仅存炼度一符;不执泥篆文,告斗不设斗灯,至诚而已。改革后的淨明 事付黄元吉。二月 逝世 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 著作有《 <ref>[http://www.1010jiajiao.com/gzls/shiti_id_095e97ea05ba579d8631a4d7ef65ecc5 [[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 真先生语 提倡用“[[日知 内集》、《玉真先生语录外集》、《玉真先生语录别集》等 ]]”“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 收入《净明忠孝全书》 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 精英家教网]</ref>
==家 元[[至大]]三年(1308年),刘玉去 背景==,传于[[黄元吉]]。
著作有《[[玉真先生语录内集]]》、《[[玉真先生语录外集]]》、《玉真先生语录别集》等,收入《[[淨明忠孝全书]]》。<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UVH7CFA0523FUCB.html 玉皇大帝手下有四位尊神 他们都是道教文化中的一派祖师 2018-10-25 · 闲谈古今 网易号]</ref> ===家世背景===[[ 南昌 ]] 西山盛传 [[ 许逊 ]] 净明忠孝大法。 [[ 至元 ]] 十九年(1282)秋,刘玉自称在西山泻油冈遇洞真天师 [[ 胡慧超 ]] ,告之曰:"龙沙已生,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据说,次年,于玉隆禁山再遇胡慧超,向其传许逊之旨:"可寻西山中黄堂山乌晶原建玉真坛以栖隐。"此后道学愈益精进,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开始传道。   至元三十一年十一月,刘玉自称遇 [[ 郭璞 ]] 教以经山纬水之术,遂游黄堂山乌晶原寻访,果得昔日许逊修真之所,建玉真坛。据教内传说,元贞三年正月,许真君降临黄堂山乌晶原玉真坛,面授刘玉真言:"中黄大道,八极真诠,子当敬受,吾八百弟子,汝为首。"刘玉假托许逊、郭璞、胡慧超等众真降授道法后,遂"开阐大教,诱诲后学",弘扬净明道法,遂开新的净明道。
刘玉的净明道,"其法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简而不繁。"弟子问:"昔何真公所传稍繁,今先生所授极简,何其不同?"刘玉曰:"昔绍兴之时,仙期悬隔,权以救世,以法弘教,故繁。今龙沙已生,仙期迫近,急于度人,以道弘教,故约。"刘玉时期,净明道十分隆盛,相继兴建了隐真、洞真等靖庐。相继向弟子授受诸品秘要,为人祈禬禳解。刘玉虽声名日隆,而益自韬晦。
刘玉在何真公的净明道的基础上,对净明忠孝道法进行了改革。何真公时期的符咒较为繁琐,动辄百十道符。刘玉仅存炼度一符。何真公所传斋醮之法也十分繁琐,刘玉以为不当,倡行修斋贵在和淡,和而躁心释,淡而欲念平,方才正心诚意,合乎无为,与天地同一。   刘玉还对告斗(即向星辰祷告)之法进行改革,革除设斗灯这一程序。刘玉又将修炼放在次要地位,认为何真公所传法术都是后天之学,主张要返后天而复先天,返真还元,同归太极,而归无形。认为净明大道是先天之宗本,净明大道"欲使学者从博而约,从修而证,回后天而先天,复有名而无名,符净明无为,一也。"  经刘玉改革之后,修炼、斋醮、符法等方术已降居次要地位,修习的中心是封建的忠孝伦理道德观念。
刘玉认为,"净明"主要是指心性。《净明大道说》曰:
"净明者,无形大道,先天之宗本也。在上为无上清虚,在天为中黄八极,在人为丹元绛宫。此三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明此理者净明也。清则净,虚而明,无上清虚之境,谓之净明。"刘玉还强调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事尽时,天理自见,故净明之道不废人事。刘玉斥责出尘绝俗、抛家舍业而修炼者为名教罪人,声称净明道士,"或仕宦或隐游,无往不可。所贵忠君孝亲,奉先淑后,至于夏葛冬裘,渴饮饥食,与世人略无少异。只就方寸中用些工夫,非比士俗所谓修行,殊形异服,废绝人事,没溺空无。所以此学不至洁身乱伦,害义伤教。"故净明道士同正一派道士一样,。
刘玉倡儒释道三教同源之说:"何谓一?太上之净明,夫子之忠恕,瞿昙之大乘,同此一也。"他认为三教并立相辅,化人归善,缺一不可。但主要是会和儒家,将其忠孝思想作为净明大道之本。<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09/20/99504_549282655.shtml 中国历代道观、道长简介 认识道教6,个人图书馆,2016-04-09]</ref> 
==参考文献==
* 《[[道藏]]》第24册620~650页(《净明忠孝全书》),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128,9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