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尔崧

增加 1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19年,年仅20岁的刘尔崧带着马克思著作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从[[广州]]回到[[紫金县]]城。此前,他的校友[[赖炎光(紫金县]]人)已先一步回到紫金,成立了紫金学生联合会,开展新文化宣传和爱国运动。晚上,在县城叶家祠,刘尔崧向青年学生们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北平与广州的爱国运动。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新的思想犹如春雷乍响,唤醒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斗志。1921年1月,[[陈独秀]]到"甲工"发表演说,宣传革命理论,后领导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刘尔崧成为该会积极分子。6月,刘尔崧带领学生迫使"甲工"校长[[高仑]]辞职,在辞职前,高仑宣布开除刘尔崧等七入学籍,遭到学生抵制和抗议,七人的学籍得到恢复.
1921年,刘尔崧加入了 [[ 中国共产党 ]]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刘尔崧继续投入到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中。1922年5月,他参与全国第一次劳动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会后,创办爱群通讯社,出版《星期报》,指导工人运动。1922年冬,刘尔崧到 [[ 顺德 ]] 领导工人运动,发展党员,在珠江地区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火焰。1923年,刘尔崧、 [[ 阮啸仙 ]] 等在广州成立了"新学生社",创办《新学生》半月刊。1924年7月,刘尔崧在广州发动9000工人罢工,以抗议英法 [[ 帝国主义 ]] 在广州的沙面租界悬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反帝斗争'''
1922年,参与筹备"中国劳动界第一次联合大会"。秋天,刘尔崧从"甲工"毕业后开始从事工人运动,冬天受党组织委派,到顺德大良镇开展工人运动。1923年,组织成立 [[ 中国共产党顺德 ]] 支部、顺德县总工会。6月,参加 [[ 中国共产党 ]]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统一战线形成,刘尔崧出任国民党工人部干事,后又任工人部特派员,到各地巡视工人运动。7月,领导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大罢工,并决议创建广东工团军。10月,根据孙中山指示,率领工团军与农团军、黄埔学生军一起,配合桂湘粤豫各军镇了[[广州商团]]叛乱。
1925年5月,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6月,带领工代会工人参加广东各界一万多人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的援沪示威大会,声讨[[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6月,为援助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参与领导、发动省港大罢工,随后又发动组织[[广州]]沙面工人举行大罢工。6月23日,当他率领广州工人参加的反帝示威大游行经过[[沙基]]时,遭到[[帝国主义]]枪炮阻击,当场被打死52人,这就是著名的"沙基惨案"。10月,协助[[邓中夏、苏兆征]]发动省港罢工工人参加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援助第二次东征。11月,在国民党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会议上,担任省党部工人部长。
大召开,统一战线形成,刘尔崧出任国民党工人部干事,后又任工人部特派员,到各地巡视工人运动。7月,领导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大罢工,并决议创建广东工团军。10月,根据孙中山指示,率领工团军与农团军、黄埔学生军一起,配合桂湘粤豫各军镇了广州商团叛乱。 1925年5月,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6月,带领工代会工人参加广东各界一万多人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的援沪示威大会,声讨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6月,为援助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参与领导、发动省港大罢工,随后又发动组织广州沙面工人举行大罢工。6月23日,当他率领广州工人参加的反帝示威大游行经过沙基时,遭到帝国主义枪炮阻击,当场被打死52人,这就是著名的"沙基惨案"。10月,协助邓中夏、苏兆征发动省港罢工工人参加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援助第二次东征。11月,在国民党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会议上,担任省党部工人部长。 1926年,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做《工人运动的经过》报告。4月,主持召开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随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在 [[ 广州 ]] 召开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由 [[ 刘少奇、刘尔崧 ]] 等五人组成筹备委员会。1927年, [[ 蒋介石 ]]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尔崧参加中共广东区委召开的紧急会议,研究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袭击问题。不幸于4月15日被捕,关押在南石头监狱。19日,被秘密杀害在珠江白鹅潭。
'''学生运动·"四大金刚"'''
家境贫困的刘尔崧,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免收学费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在"工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他决心勤奋读书,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刘尔崧大量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后,知识面不断扩大,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有知识的奴才",开始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中去。也正是因为学生运动,刘尔崧两次被开除学籍又两次得以恢复,他的领导与组织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并体会到只有斗争才能捍卫自己的利益。
刘尔崧第一次被开除学籍是在1919年。当时"五四运动"爆发后,浪潮迅速波及到 [[ 广州 ]] 。担任"甲工"学生会主席的刘尔崧与 [[ 阮啸仙 ]] 等人热血澎湃,立即在校内发动同学,到校外发表演说,号召大家响应这场伟大的爱国反帝运动,团结起来反对卖国政府。在领导多次示威游行后,刘尔崧等又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行动,对大新、先施、真光三个公司进行监督检查,结果遭到反动车警的殴打与逮捕。在学生们的坚决要求下,刘尔崧当晚被释放,回校后却又与 [[ 阮啸仙、周其鉴 ]] 一起,被"甲工"校长黄强以"聚众扰乱治安"为名开除学籍,结果黄强遭到师生们的强烈反对,不得不收回成命。
第二次被开除是在1921年。当时,校内学生指责校方废弛校务,设备残缺,学生不能安心读书,刘尔崧带领学生向广东省教育委员会上书,要求校长辞职、派员整顿学校。在与校长 [[ 高仑 ]] 理论时,高仑竟用短剑刺伤学生,引起轩然大波。随即,学生们组成"集体退学告别会",最终让 [[ 高仑 ]] 下台。高仑在辞职前宣布将包括刘尔崧在内的七名学生开除,后来仍然是在学生抵制复课的威胁下,"甲工"新校长只好恢复了七人的学籍。
由于在学生运动中表现突出,在1919年6月成立的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上,刘尔崧、 [[ 阮啸仙 ]] [[ 周其鉴 ]] 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继续领导 [[ 广州 ]] 的学生运动。他们三人与 [[ 张善铭 ]] 被人誉为"红色甲工"的"四大金刚"。
== 最早党员 ==
"五四"运动后,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分子都在积极酝酿成立共产党组织。 [[ 陈独秀 ]] 给在广东的原北京大学学生 [[ 谭平山 ]] 等人写信,约他们在广州建立组织。他在《群报》创刊号上发表《敬告广州青年》,提出"希望诸君做贫苦劳动者的朋友,勿为官僚资本家的佣奴"。而他受陈炯明之邀到广东就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之后,立即在广州进行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活动。1920年,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刘尔崧是第一批团员。而据 [[ 包惠僧 ]] 回忆,刘尔崧在中国共产党"一大"前就已加入党组织。当时广东党组织成员有七人(另有两名俄国人): [[ 陈独秀、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 ]] 、刘尔崧、 [[ 包惠僧 ]] 和一名教员。尽管没有更多的具体材料证实刘尔崧入党的准确时间,但 [[ 包惠僧 ]] 的回忆内容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中共"一大"后,共产党广东支部正式成立,刘尔崧与挚友 [[ 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 ]] 等都是成员。刘尔崧受共产党委派,主要从事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工作,他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有力地扩大了共产党在工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对党组织力量在 [[ 广州 ]] 乃至广东地区的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刘尔崧还参与了青年团的工作。1924年, [[ 陈延年 ]] 在给团中央的信中说:"只有刘尔崧一人须在CP(指共产党)做工……因刘熟悉各地方情形,现无第二人可代替……"
== 纪念馆 ==
刘尔崧纪念馆位于 [[ 紫金县 ]] 城中山公园内,建在半山腰上。馆舍不大,四周绿树掩映,显得很安静。但是,这里展示的却是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史,珍藏着一位革命家奋勇激昂的英烈之魂。
刘尔崧,与 [[ 阮啸仙 ]] [[ 黄居仁 ]] 并称为广东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的铜像,就静静地安放在馆内大厅里,推门即见。
刘尔崧纪念馆以另一种形式展现了这种积极、勇敢、奉献、不屈的精神,教育后人。纪念馆是1986年建立的,曾与刘尔崧一起工作的聂元臻元帅为其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脚下,是以刘尔崧命名的" [[ 尔崧中学" ]] 。不远处, [[ 紫金县 ]] 的革命烈士陵园里,高高的纪念碑在青松翠柏中显得肃穆庄严。
词条标签: 中国共产党员 人物 历史人物 抗日战争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