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恆河流域

增加 7,80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恆河流域.jpg | thumb | 300px | 恆河流域 <br>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129/1593693.htm 原圖鏈接] ]]
'''恆河流域'''(Ganges Basin)位於印度北部,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
*恆河源頭巴吉拉蒂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拉克南達河(tAlaknanda)發源自印度烏塔蘭契爾邦的甘戈特里(Gangotri)等冰川,它橫越北恆河平原,流經北方邦,會合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Yamuna),再流經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最後它分為多條支流注入孟加拉灣,其中一條是加爾各答附近的胡格理河,而主要的一條是進入孟加拉國的帕德瑪河,進入孟加拉國後,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Jamuna),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格納河(Meghna)。
*他們不是以感官的放縱而是以慾望的止息來表示歡慶。
*他們的飢餓是神聖,是幸福,也是緬懷。這種來自漫長曆史的飢餓,來自漫長曆史中父親為女兒的飢餓、兄長為妹妹的飢餓、兒子為母親的飢餓、妻子為丈夫的飢餓、主人為客人的飢餓、朋友為朋友的飢餓、人們為樹木和土地的飢餓,成為他們世世代代的神秘儀禮,成為了他們隆重節日的組成部分。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恆河三角洲(也叫“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
**寬320公里,開始點距海有500公里。
**在南亞次大陸東部,頂點在印度的法拉卡,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東至梅格納河,南瀕孟加拉灣。
**分屬孟加拉國和印度; 面積6.5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孟加拉國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
**平均海拔10米。三角洲彙集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梅格納河三大水系,河道密佈。
**南部為沼澤地和紅樹林,當地稱“松達班”;7—9月雨季,加上孟加拉灣潮水頂託,三角洲常受淹。
**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農業發達; 人口密集,為南亞重要經濟中心之一。
**盛產黃麻、水稻、甘蔗等。交通發達,大部分河流可通航,里程達1萬公里以上。
**在三角洲內,河流多支叉,井遊移不定; 平均海拔不足10m,土層深厚肥沃,水網密佈,是盂加拉國與印度重要的農業區,也是世界黃麻的最大產區。
**主要城市有加爾各答(印度)、達卡、吉大港(孟加拉國)等。
*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就有8條,在入孟加拉灣處又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
*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是一個頗具特點的三角洲。
**這裏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作物的重要種植區。
*河口部分有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這裏地勢低平,海拔僅10米。
**河網密佈,海岸線呈漏斗形,風暴潮不易分散而聚集在恆河口附近,形成強烈的潮水,鋪天蓋地地湧向恆河三角洲平原,很容易引起大面積洪水氾濫。
*恆河流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河系。水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 7 月西南季風帶來的雨,以及 4~6 月熱季中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成的流水。
*恆河流域降水與西南季風相伴,但也隨 6 月間起源於孟加拉灣的熱帶氣鏇而來。
**只有少量降雨發生在 12 月間。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頭的 760cm至東頭 2,286cm余之間(在北方邦的上恆河平原,平均降雨量約為 7,721.6cm;在比哈爾中央平原,為 10,312.4cm;在三角洲地區為 152.4cm)。
*三角洲地區在雨季開始前的 3~5 月間和雨季結束後的 9 月間遭受強氣鏇風暴的侵襲。
**這些風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損失和家園、莊稼及牲畜的毀滅。
**1970 年 11 月的一場風暴就具有災難性規模,造成至少 20 萬人乃至可能多達 50 萬人的死亡。
===恆河流域的「超級細菌」===
*恆河雖在印度教中有著不可取代的神聖地位,但卻也是全世界汙染最嚴重的河流。
*印度理工學院(IIT)科學家長期在恆河源頭根戈德里(Gangotri)定期測量,發現河流中的充滿大量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程度已經達到「天文數字級別」。
*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麓根戈德里鎮附近檢測恆河水質,發現即使在靠近河流發源地的上游地區,水中也發現許多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已經不能被抗生素殺死。
*科學家說,無數朝聖者湧入恆河沐浴,以及人類排泄物隨意排入河流中,是造成恆河汙染嚴重的兩大主因。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印度擁有近10億印度教人口,而根戈德里是朝聖者心中的聖地。根據傳說,恆河女神在根戈德里將自己化為河水,洗滌貴族的罪惡。
*根戈德里平時常住人口僅10萬人,而當地公衛系統僅能負擔7.8萬人的生活廢水。
**每當5月和6月旺季來臨時,當地人口可能會暴增至50萬人,嚴重超過負荷。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是世上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與癌症和癡呆症並列。
**細菌引發的疾病原本很容易以抗生素治療,但隨著細菌產生抗藥性,如今已經需要更多療程或其他更強效的藥物。
*超級細菌每年約奪走70萬條人命,至2050年左右,死亡人數預計攀升至1000萬人。
*印度理工學院發現,恆河中含有天文數字級別的超級細菌,而根戈德里距離恆河發源地不到100英里,河水原本應該要相當純淨。
*科學家表示,人類是唯一的汙染源,特別是朝聖者在河水中沐浴,藉此傳播超級細菌。
**當地民眾似乎對此並不在意,一名從事食品工作的居民說,「恆河是我們的母親,喝她的水是我們天命」;另一名遊客補充說,「我們不是來拜細菌的,我們不考慮這種事」。<ref name="ETtoday新聞雲">{{cite web |ur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129/1593693.htm#ixzz7ORwll5i8 | title= 恆河水含有超巨量「超級細菌」 信徒朝聖沐浴:我們不在乎這種事 | language=zh | date=2020-01-29 | publisher=ETtoday新聞雲 | author=記者王致凱 | accessdate=2022-03-24}}</ref>
===恆河流域水源骯髒的問題===
*恒河是一條位於亞洲南亞地區的河流,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總體流向自西北往東南,在孟加拉境內和發源于我國青藏高原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後,向南流動,最終注入孟加拉灣,屬於印度洋水系。
*恒河全長約為2525千米,是印度的第一長河和第一大河,不過在世界範圍內,恒河的流程並不突出,長度遠遠小於我國的長江和黃河,僅比我國珠江的流程長一些。
*從河流的地位來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條河流可以和印度的“恒河”相提並論,河流對於我們人來來說十分重要,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河流密不可分,河流可以提供水源、食物來源、航運開發、水能開發、旅遊開發、防禦作用等功能,所以很多河流都被我們人類稱為“母親河”,恒河就是印度的“母親河”。
*恒河的地位是與埃及的尼羅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我國的長江和黃河等河流差不多的。
*這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區,河流泥沙沉積形成了肥沃的土壤,河流提供水源,具有優越的農業生產條件,孕育了包括“古代印度”在內的四大文明古國,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讓恒河地位上升到“聖河”高度的原因是宗教,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佛教起源後往東亞、東南亞地區傳播,印度本國反而並不十分流行,印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而恒河是印度教的“聖河”。
*在印度教的宗教神話中,恒河之所以為“聖河”,恒河水之所以為“聖水”,主要原因是恒河發源于我國青藏高原阿裡地區的瑪法木錯湖,這個湖泊是我國透明度最大的湖泊,湖心處透明度達14米。
*瑪法木錯湖在印度教中被視為“聖湖”,是藏傳佛教、耆那教、苯教、印度教的聖地,據傳說這裡就是印度教“神中之神”濕婆的修行地,由於恒河水來源於“聖湖”,那麼整條河水也就是“聖水”了。
*無數印度教教徒都會前往恒河沐浴並飲用恒河水,以求消災祛病。
*雖然恒河水的水質十分不盡如人意,但是在印度教教徒的心中,那就是“聖水”。<ref name="搜狐">{{cite web |url=https://www.sohu.com/a/349880648_794891 | title= 恒河污染這麼嚴重,為什麼印度人敢直接喝恒河水? | language=zh | date=2019-10-27 | publisher=搜狐 | author= | accessdate=2022-03-24}}</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00 史地類]]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