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耳垢

移除 58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耳垢''' (俗稱耳屎) 是由 [[ 外耳道 ]] 表皮脫下的皮屑與外耳道的分泌物混合而成。耳道分泌物主要是具有抗菌和防水特性的皮脂;部分人也有褐色帶黏性的耵聹。耳道分泌的皮脂及耵聹的腺體位於耳道最外面的三分之一位置,因此耳垢通常積聚於該處。
耳垢內的油性物質滋潤外耳道皮膚,並形成防水保護層。沒有耳垢會使外耳道皮膚乾燥、痕癢。耳垢內的 [[ 酵素 ]] 有抵抗細菌和真菌的功能,能保護外耳道。耳垢會沾在外耳道的毛髮及外表皮上,耳垢特有的黏性,可使進入的異物例如塵埃和昆蟲被粘住而卡在淺處,不致進入接近耳膜部分。
耳垢可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乾」型與「濕」型:
4.濕黏的灰色耳垢
若耳垢屬於濕黏型,但看起來卻有點灰灰的,這可能是灰塵堆積所致。雖然灰耳垢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這只是耳垢正在發揮保護耳道的作用,把異物排出的表現。不過,如果你的耳垢帶有乾癢的皮屑,或是乾裂的情形就要注意是否是「 [[ 脂溢性濕疹 ]] 」,最好找一下醫生處理。
5.暗黑色耳屎
圖片03
 
==別再隨便掏耳朵,小心掏出大問題==
很多歐吉桑上理髮店剪髮洗頭,很喜歡讓 [[ 理髮師 ]] 順道掏掏耳朵,享受 [[ 棉花棒 ]] 在耳朵裡轉動的舒服感覺,但久而久之就出問題了,有些人外耳道開始發炎,甚至還有噁心的黃色液體流出來,顯示掏耳朵反倒掏出了大條的事情。
===耳屎有保護耳朵的功能,能自動排出體外===
耳道是由外側1/3軟骨、內側2/3硬骨組成,深度約2.5公分,而從外到內,上皮組織會越來越薄,也更容易受傷。正常的上皮組織會生成一些耳垢當作保護層,可阻擋外來細菌、異物,但如果清潔過度,讓上皮組織裸露,就容易引發外耳道炎。
而這個病症最常發生在去 [[ 游泳 ]] 的時候,因為水容易進入耳朵,如果人太多造成水來不及循環,或是池水不乾淨,就可能發炎;初期症狀會是發癢發脹,接著有疼痛感,拉耳朵跟動下巴時不太舒服,如果感染更嚴重,耳朵甚至會流出分泌物、發臭長膿、聽不清楚。
===泡水導致耳朵發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麗慧表示,她處理過最嚴重的外耳炎是整個耳道皮膚都腫脹、耳道口非常狹窄,「連耳膜都完全被擋住」,但會有這樣的情況,多半是病人耳道已經有傷口,進水之後又不處理,所以造成嚴重發炎。
林麗慧說, 耳朵長期泡水會導致發炎,「所以人家說的游泳前要清耳屎根本不好,耳垢才是可以阻擋水、異物往耳朵裡面跑的保護膜,而且很多人的耳屎其實沒挖出來,只是『推到耳道深處』,一進水馬上發脹、發霉。」
林麗慧 建議游泳完,一定要用消毒過的棉花、衛生紙擦拭水漬,如果感覺耳朵積水,可以用衛生紙塞在外耳道,讓耳朵朝著地面方向,用上下跳動的方式排除積水,還是很不舒服就要道耳鼻喉科看診。
===別太認真挖耳屎===
一般來說,真的不建議清潔耳垢,因為耳垢累積久了其實會自行代謝掉,就像是表皮肌膚在汰換老舊細胞一樣。除非耳朵太癢時,可以適度清潔耳垢, 但林麗慧也 建議 要使用消毒過的棉花棒,不要用金屬製的掏耳棒,容易刮傷表皮,只要有傷口,就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發炎。
另外,洗澡前、游泳前也都不要過度清潔耳朵,不然就是要用矽膠耳塞堵住耳朵,免得耳朵進水,要清潔耳朵外部,也不要用水龍頭直接沖,應該用擦拭的方式,溫和清潔。<ref>[https://heho.com.tw/archives/18670 游泳前耳屎清太乾淨⋯造成游完耳朵又癢又腫的「游泳耳」],耳垢-Heho健康</ref>
 
 
===耳垢是必要之惡-抗菌、保護耳朵===
耳垢非常正常,甚至是必要,許多人誤以為耳垢很髒,需要定期清潔,其實耳垢有抗菌、防真菌的功能,甚至避免灰塵、毛髮、 [[ 小昆蟲 ]] 傷害到耳膜。
不過,當耳垢太多,造成聽不見或感染時,有必要做好清除,尤其是耳垢過多、耳道過小的人。影響耳垢數量的因素包含:
-耳部反覆感染
-配戴 [[ 助聽器 ]] 或深入性耳塞
===耳垢太多的處理===
醫師也提醒,若居家療法沒用,可求助醫師,透過透視鏡、機械夾出、軟化或吸出耳垢。<ref>[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44941 耳垢太多怎麼辦?],耳垢-健康醫療網</ref>
 
 
 
耳垢阻塞的問題不算十分普遍;大部分的人,即使從不掏耳朵,也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按學生健康服務的記錄,小一學生因耳垢阻塞而聽力減弱的比例低於0.5%。
 
==如何處理耳垢阻塞?==
一般而言,造成耳垢阻塞多半因為時間久遠,耳垢已經相當硬,我們會考慮使用耳垢軟化劑,使之軟化後再予以清除。巿面上的耳垢軟化劑大致可分水溶性和油溶性,在臨床測試中兩者表現分別不大。雖然有很多耳垢軟化劑不需要醫生處方也可買到,但我們提議家長應按醫護人員的指導使用耳垢軟化劑。
 
以下是耳垢軟化劑的使用方法:
 
1.家人先清潔雙手;
 
2.然後用藥棉清潔病人的外耳;
 
3.把藥瓶握於手中數分鐘,使耳垢軟化劑溫度接近體溫;
 
4.病人側臥在床/沙發上,將需要治療的耳朵向上;
 
5.家人將耳朵輕輕地向上及向後拉,將耳道拉直;
 
6.按醫生指定的份量將耳垢軟化劑滴進耳道;
 
7.滴藥後,將耳道入口的三角形軟骨(耳屏)按下,然後輕輕按摩;
 
8.病人停留在本來位置約兩分鐘;
 
9.用毛巾按在耳朵上然後慢慢起來。
有硏究指出約四成耳垢阻塞的患者使用耳垢軟化劑約一星期後,阻塞情況得以改善,部分仍需要由醫生清理。在使用耳垢軟化劑之後,醫生可以更容易移除耳垢。
坊間有使用耳燭清理耳垢的做法,但沒有證據顯示這方法有效,相反有不少個案是因使用耳燭而造成外耳炎和面部燒傷。
 
==如何防止耳垢阻塞?==
不應自己亂挖耳孔,切忌採用耳挖或其他硬物採耳,以免引起損傷。
 
游泳或洗頭髮時,要保持耳道清潔及乾爽,可用耳塞或棉花球防止污水流入耳內,其後應儘快以乾布或棉花球揩去耳內的水。
<ref>[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health/health_ehs/health_ehs_ear.html 耳垢知多少?],耳垢-健康資訊</ref>
耳屎該不該掏?正確清潔方式一次告訴你【早安健康】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Z3YkXj50bw}}
 
==外部連結==
31,6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