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賦形劑

增加 14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藥品的賦形劑,就如同食品的添加物,是指藥品主成分以外,其他添加於藥品中之色素、黏合劑、潤滑劑、矯味劑等原料,例如可以讓藥水喝起來甜甜的,或控制藥錠慢慢在腸胃釋放。玉米澱粉就是一種常見的賦形劑,這類成分的特性,都是安全且風險很低。然而因個人體質的關係,可能對於藥品中賦形劑某些成分(如乳糖)過敏,故在藥品仿單(說明書)清楚標示藥品所有成分,藉以尋找更適合自己的藥品,格外重要。
這些添加的賦形劑也會被吃下肚子,所以相同主成分的兩藥物,雖然療效差不多,但患者對其中一種過敏,可能就是賦形劑引起的。例如乳糖不耐症的人,就應該避免吃利用乳糖當賦形劑的藥品,以免拉肚子。美國也曾有 105 個兒童因服用磺胺藥死亡,主因是含有兒童不應食用之助溶劑(diethylene glycol)。<ref>[https://www.thrf.org.tw/archive/989 藥品的「賦形劑」是啥?「藥」如何自保?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ref>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明定藥品包裝或說明書需標示所有的賦形劑,並建立添加物資料庫,但台灣直到2015年6 月26日才正式規定,規範已領有西藥許可證者(原料藥除外),應於 2015年12月31日前在藥品說明書刊載賦形劑,民眾也可直接上食藥署網站。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