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条约

增加 1,721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条约</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334002715,1263972869&fm=253&fmt=auto&app=120&f=JPEG?w=500&h=3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A1%E7%BA%A6&step_word=&hs=0&pn=124&spn=0&di=46137345&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813580591%2C305843412&os=2938752251%2C3193272286&simid=1813580591%2C305843412&adpicid=0&lpn=0&ln=1862&fr=&fmq=165058206593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1&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gi.027art.cn%2Fimg%2F2022%2F3%2F28%2F1648431561407928.jpg%26refer%3Dhttp%3A%2F%2Fimgi.027art.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53174145%26t%3D46a78dbbd99377c6c7d10628433ee1eb&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ad0w6p_z%26e3Bv54AzdH3F2w5hw5AzdH3FHTMLAzdH3F8nmcdala_z%26e3Bip4s&gsm=7d&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NCwxLDUsNiw4LDc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条约</big> ''' light|-
|[[File:|缩略图|居 |[ 原图链接]]]文名称;条约
|-外文名称;treaty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拼音;tíao yūe
|-注音;ㄊㄧㄠˊ ㄩㄝ
| align= light|释义;指确定缔约方权利和
义务关系的任何协议
|}
'''条约''',是指确定缔约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任何协议,它可以有不同的 [[ 名称 ]] 。狭义上的条约则是指以条约为名称的、有关政治、经济、法律等重要问题的、有效期较长的国际协议。例如,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1967年《[[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事条约]]》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的,确定签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包括公约、协定、换文、 [[ 联合宣言 ]] 、宪章等。由两个国家签订的条约称“双边条约”;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签订的条约称“多边条约”。条约一般具有 [[ 时间 ]] 性,如果期满不再续签即失效。<ref>[ https://www.chazidian.com/r_ci_c6a993a3a5003b1522c1f0ffc33d637d/ 条约的意思 ], 查字典 , 2013-09-15</ref>
释义:由授权代表正式签字、得到国家合法权威 [[ 批准 ]] 的在两个或更多的政府当局(如国家或君主)之间签署的契约。
==引证解释==
2.用条文约束。 宋欧阳修《[[论雕印文字札子]]》:“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禁止雕印文字,非不严切;而近日雕板尤多,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诏文武臣僚,非疾病危笃及笃疾废疾不能任职者,毋得陈乞致仕。时士大夫避事求退者众,故条约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朝廷恶其幸进,条约之。”
3.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花月痕]]》第四七回:“卓然横刀危坐,唤 黄事来 进见,取出宣谕仪注,通市条约。”巴金《[[中岛健藏先生]]》:“去年八月 中日 [[ 和平友好条约 ]] 签订以后,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
==基本含义==
条约(tiaoyue)的简称: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条约 (treaty) 在广义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或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之间,或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共同议定的在政治、 [[ 经济 ]] 、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按照国际法规定它们相互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国际法律文件的总称,包括条约、专约、公约、协定、议定书、换文以及宪章、规约等。条约主体必须是国际法主体。现代国际法和国际缔约实践公认国家和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它们都有缔约权。还在争取独立的被压迫民族的政治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国际法主体,有权缔约。国家缔约权一般都由国内法特别是宪法加以规定,通常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或他们委派的全权代表行使。1969年维也纳联合国条约法会议通过了《[[条约法公约]]》,规定了缔结条约程序和原则。
条约在狭义上是指具体名称定为条约国际法律 [[ 文件 ]] ,往往是国家间议定的政治性的、最重要的、规定根本关系的文件,其缔结和生效的形式及程序比较隆重,一般需经批准和交换或交存批准书,签字人级别比较高,有效期比较长。
专约是指国与国之间就专门问题达成的协议。有些专约是补充现有条约(如政治同盟条约军事专约),有些是解决国际关系中的专门问题的(如渔业、 [[ 邮电 ]] 专约)。专约通常是双边的,但也有多边的。
公约(convention) 是指国际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边条约。公约通常为开放性的,非缔约国可以在公约生效前或生效后的任何时候加入。有的公约由专门如集的国际会议制定。
协定(agreement)一般是指国家间、国际组织间或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用来解决专门问题或临时问题而缔结的契约性文件。协定对签字各方面都有约束力,并要求其履行协定所规定的 [[ 义务 ]] ,保证享受充分的权利。协定一般分为序言、实质性条款和最后条款三部分。协定可以是双边的或多边的,其缔结和生效的法律程序可以比条约简单,即经过签字或核准就可生效,但是有些协定也需经过批准。
议定书(protocol) 是指缔约国对条约或协定的解释、补充、修改或延长有效期以及关于某些技术性问题所议定缔结的国际 [[ 法律 ]] 文件。有时附在条约或协定之后,有的也作为独立的条约。有时国际会议对某项问题议定并经签字的条约也叫议定书。
换文是指两国(或多国)就已经议定的事项所交换的、内容相互一致的几个外交照会的合称。这种外交照会,通常由双方(或多方)在事先约定的日期同日发出或先后发出,并在照会中写明来照和复照构成两国(或多国)间的一项共同同意。换文一般用来补充正式条约或确定关于处理某一特殊问题已达成的共同同意。如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有关贷款协定某些事宜的换文、承认 [[ 商标 ]] 或商标注册问题的换文等。
宪章(charter)是指国家间关于某一重要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具有国际条约性质。一般规定该国际组织的宗旨、原则、组织机构、职权范围、议事程序以及成员国的权利义务等,属于多边条约一种,如《[[联合国宪章]]》、《[[美洲国家组织宪章]]》、《[[非洲统一组织宪章]]》等。
条约生效是指条约对缔约国开始发生拘束力。生效方式和日期取决于条约规定或缔约各方的协议。双边条约生效大约有3种方式:
1.自签字之日或规定之日起生效,不需批准或交换批准书。这种条约多是一些经济、 [[ 贸易 ]] 、技术合作或文化等方面的协定。
2.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不需交换批准书。缔约双方如在同一天批准条约,条约即在该日生效;如果日期不同,则自缔约一方最后通知批准的日期起生效。
==失效==
条约对缔约国丧失效力,即条约终止对缔约国产生权利和 [[ 义务 ]] 。根据国际实践,条约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失效:
1.条约期满。许多条约规定有效期限,如无延长有效期的规定,则条约到期即失效。
5.条约执行不可能。如条约客体不复存在,条约即告失效。
6.条约解除条件的成立。有的条约明文规定了条约解除 [[ 条件 ]] ,一旦解除条件成立,条约随之失效。7.条约如作部分修改,被修改部分失效;如全部修改,则原条约因被新条约代替而失效。
8.战争的爆发,往往使交战国间的条约失效,但有关战争法规的条约除外。平时断绝外交关系或领事关系并不当然使条约失效。条约停止实施并不等于条约失效。
==加入==
条约加入是成为缔约国的方式之一,指未在多边条约上签字的国家可在条约正式签署后一定时期内通过签字而成为该条约缔约国。通常适用于开放性条约。有的无条件地允许非签字国加入,如1949年关于保护战争受难者的日内瓦公约。有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或须具备一定条件,如《[[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只有经缔约国一致同意和邀请的欧洲国家才得加入。加入的程序是,由加入国以书面通知条约保存国(加入联合国倡议签订的条约时,通知书交存联合国秘书长),由保存国转告其他缔约国。条约对加入国开始生效的时间取决于条约本身的规定。有的 [[ 规定 ]] 自交存加入书之日起生效;有的规定在加入书交存后的一定期限后生效。非开放性条约只有在全体缔约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加入。
==草签==
==保留==
条约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声明,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除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只有多边条约发生保留问题。根据国家主权原则,任何一国都可以提出保留,但有下列情况除外:条约本身禁止保留;条约仅准许特定的保留,其余条款不在其内;或保留与条约目的和宗旨不合。保留的效果是,除条约另有规定外,如保留经另一缔约国接受,就该缔约国而言,保留国即成为该条约当事国,但须以该条约已对这些国家生效为 [[ 条件 ]] ;如保留经另一缔约国反对时,条约在反对国与保国间并不因此而不发生效力,但反对国明确表示相反意思者不在此限;一国提出保留时,只要至少有另一缔约国已经接受该项保留,就成为有效;如果一国在接到保留国的通知后12个月内,或至其表示同意承受条约拘束之日为止,未对保留提出反对,该项保留即被视为已被该国接受;对另一当事国成立的保留,在保留国与该另一当事国的关系上,可在保留范围内修改保留所涉及的条约规定,而在其他当事国之间,这项保留则不影响条约规定;反对保留的国家如果并未 [[ 反对 ]] 该条约在该国与保留国之间生效,则在该两国之间仅不适用所保留的规定。如果条约明文准许保留,则不需要其他缔约国事后予以接受。除另有规定外,保留和对保留的反对都可随时撤回。保留、明示接受及反对保留都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致送缔约国及有权成为条约当事国的其他国家;撤回保留或对保留的反对也须以书面作出。
==保管==
条约保管是指条约正本的保存。双边条约文本由缔约国各保存一份。多边条约则应将正本交条约规定的保管者保存。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条约保管机关应在条约中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保管机关可以是一国或数国,也可以是某一国际组织或该组织的负责人。一般说,条约在某国签字,条约正本即由该国保存。条约批准书和加入书一般也交由保管条约正本的国家或条约规定的机关保存。保管机关的职务主要有:保管条约正本;备就条约正式副本并将其分送有关国家;接受条约签署,接受并保管有关该条约文书、通知及公文;将有关条约签署、批准、 [[ 接受 ]] 、加入等事项通知有关国家;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条约等。
==登记==
==解释==
条约解释是指对条约整体或个别条款的意义、内容和适用 [[ 条件 ]] 所作的说明。原则上,只有缔约国才有解释条约资格。彼此在解释条约上有分歧时通常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缔约双方就条约解释达成协议后,往往用“解释性议定书”或换文形式加以记录,或发表“解释性声明”。多边条约解释由缔约国召开国际会议共同协商,订立有关条约补充议定书。不能达成协议时,在所有当事国同意下,可采用国际仲裁或国际司法方式解决。有些多边条约规定了条约解释的条款和解决解释争端的程序。如在联合国范围内遇有涉及条约解释的问题时,通常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条约应参照条约目的与宗旨,忠实地按照条约用语的上下文,就约文的通常意义善意地加以解释。如果条约用2种或2种以上文字写成,一般都规定遇有解释分歧时应以某种文字为据。
==签字==
条约签字是表示缔约国同意承受条约拘束的一种方式。通常在缔约的谈判或制定条约会议结束时举行。但有的条约,特别是国际公约,也规定在制定条约会议结束后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条约所列的各类国家签字。条约签字者,除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长外,必须持有证明 [[ 政府 ]] 或国家授权的全权证书。如条约规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而不需要经批准或其他法律手续,条约签字就确定了各签字国受条约拘束的同意;如条约规定需经批准、核准或其他为使条约生效的法律手续后方能生效,条约签字则使签字国取得随后重新审查条约并决定是否予以批准的资格,并构成对条约约文的认证。
==缔结程序==
条约缔结程序是指国与国之间签订条约全部过程。一般包括谈判、签字、批准和交换批准书。
1.谈判。指国家间就条约内容和缔结等事项进行交涉的过程。除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外,开始时通常须审查代表是否奉有谈判条约全权。谈判结果订成双方一致同意的正式文本。多边条约谈判通过国际会议的形式进行,条约草案提交会议通过。在联合国范围内缔结的国际条约,条约文本由联合国大会或为此专门召开的外交 [[ 会议 ]] 通过。谈判结束,约文拟定后,可由谈判代表草签。
2.签字。指由受权签约的代表在条约正式文本上签名,以表示缔约国同意接受条约拘束。双边条约签字前由缔约国双方代表互阅签约的全权证书,多边条约则由缔约国代表组成全权证书审查委员会审查。一般的条约自签字之日起即行生效,不需批准或其它手续。在国际组织范围内缔结国际公约,有时不经过签字这种传统程序,而是根据该组织的 [[ 组织 ]] 文件规定,由主管机关将公约拟定后,径送各国审议批准。
3.批准。指国家有权机构对其代表所签署的条约最后确认。根据各国的宪法和实践,有权批准条约一般是国家元首或议会,有时国家元首根据议会的决议来批准。有些条约可采取简易的批准方式,即由政府核准。一般说国家没有义务必须 [[ 批准 ]] 其代表所签署的条约。除批准外,一国表示同意接受条约拘束还可用接受、赞同等新方式。
4.交换批准书。双边条约获得批准后,通常要交换批准书。多边条约则要把批准书交存于条约规定的负责保管批准书的保管者。除另有规定外,双边 [[ 条约 ]] 自交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多边条约生效需要全体或一定数目的签字国交存批准书。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c08944lyjrw|480|270|qq}}
<center>清国败于八国联军,满朝文武齐齐跪地,清国签订不平等条约!</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970 技藝總論]]
26,395
次編輯